佳美的腳蹤-福音的開始-人類歷史的逆轉
馬太福音第三章:
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
預備主的道,
修直他的路!”
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旦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不要自己心裏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他手裏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裏,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裏來嗎?” 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他。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 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福音的開始是在猶太的曠野,這是包括死海西岸和約旦河下游東西兩岸的野地。這些地方混雜了不同猶太的宗教。
主耶穌基督佳美的腳步傳道之先,首先由施洗約翰的佈道和施洗開始。天父 神先用施洗約翰作福音的先頭工作,他所傳的訊息與主耶穌基督最初傳道完全相同,都是要以色列人“悔改”,因為“天國近了”。“悔改”是人從罪惡的道路中回轉,歸向天父 神,確立 神與人所立的約,“悔改”更加是人清楚明白自己罪的本相與及了解 神的聖潔。“天國近了”是指 神對世界的管治。而施洗約翰對人施悔改的洗禮,只施洗一次。這是福音的起頭,從主耶穌基督降世到 神宣布在地上的統治即將開始的好消息,一個道德倫理純全,永不改變的新國度在地上將會全面展現。這是舊約眾先知所預言的中心,但凡要進入這個新國度的必須悔改,存純潔的信心,行公義正直的道路。
法利賽和撒都該是當時猶太社會中對立的教派。“法利賽”在希伯來文指為“分出來的”意思。猶太人結束被擄生活,回歸故土之後,先知職事中斷,於是有被稱為“聖者”的人興起。這些人敬畏神,勸導大家遵守律法。這個運動到主耶穌基督時代已趨於式微,后蛻變成“法利賽”黨人的墨守成規,拘泥傳統,堅持前人作的解釋,有 神授律法同等權威(馬太福音第十五章第2至3節;馬可福音第七章第8至13節;加拉太書第一章第14節)。法利賽人大都敦品勵行,克己自制,有宗教熱誠,但也更自義(路加福音第十八章第9節)。撒都該人屬祭司階級,但他們否定天使,否定其他靈界事物和神蹟,尤其不信肉身復活(馬可福音第十二章第18至23節;使徒行傳第二十三章第8節)。他們和公會大祭司沆瀣一氣(使徒行傳第四章第1至2節;第五章第17節)。撒都該人本身沒有明確的教義。
因生命的痛苦與無望、心靈的空虛與混亂,人心裡都渴望找得到一個解決的方法。當福音起頭的時候,很多人都受到感動,到施洗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願意悔改,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當中混進了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約翰嚴詞譴責他們,因為他們心術不正,前來接受洗禮,只是當一個宗教儀式,並沒有明白洗禮的重大意義。這等人並沒有願意悔改的心,受洗以後,還是犯罪滔天、作奸犯科、喜愛淫慾、不止貪婪,不是真正的悔改,“並沒有”從罪的當中“回轉”過來。約翰嚴勵責備他們:別以為進了教會,還在罪中,將來就可以避過聖潔全美的 神的審判。施洗約翰要人明白,“彌賽亞”到來固然是為了拯救,但也要審判。果農將不結“好果子”的樹連根砍了,拋在火裏燒乾淨,絕不留下。麥子在打穀場上打過以後,麥粒和糠粃仍混在一起。農夫用簸箕把二者一同揚起在風中,麥粒落下,糠皮吹在一旁。麥場剩下乾乾淨淨沒有了糠皮的麥子,可以收在倉庫裏;人用火把沒用的糠燒掉。同樣,彌賽亞要用審判把悔改和不悔改的人分開,悔改的接納在天國裏,不悔改的要受“不滅的火”–永遠的刑罰。
“約翰的洗”代表人認罪悔改,得 神饒恕。主耶穌基督無罪,本不用受洗。祂受約翰的水禮是為了“盡諸般的義”。主耶穌基督所說的“義”或“禮”是甚麼呢?“義”是指接受了洗禮的人在生活上應做到的標準,應達到的合宜的尺度。主耶穌基督接受約翰的洗是公開承認這種標準與尺度對祂和對眾人同樣有效,無分彼此。這也是天父 神的旨意,基督要來實現(盡)它。聖靈降在聖子主耶穌基督身上,基督可以有能力展開傳道的工作;聖父的聲音見證主耶穌基督是祂的愛子。“聖父”、“聖子”與“聖靈”三位一體的真理在這裏清楚顯露。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