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圣经学习小组

Montreal Bible Study Group

Category: 箴言 (page 1 of 3)

你們當因我的責備回轉

詩篇第51篇

箴言第一章第20至23節
智慧在街市上呼喊,
在寬闊處發聲,
在熱鬧街頭喊叫,
在城門口,在城中發出言語,
說:你們愚昧人喜愛愚昧,
褻慢人喜歡褻慢,
愚頑人恨惡知識,要到幾時呢?
你們當因我的責備回轉;
我要將我的靈澆灌你們,
將我的話指示你們。

箴言的作者用擬人的方式寫“智慧”。表示這聲音已不只是父母在家中的訓誨(第八節),而是響在環繞人聲鼎沸的街市上和熙來攘往的城門口,在寬闊處的呼喚。智慧並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品,而是人人都可得到、人人都需要的美德,因為智慧是人生命之道和人生活的法則。

要得智慧的首要原則,就是要敬畏天父耶和華 神(箴言第一章第7節)。“敬畏 神”是尊敬 神,接受祂作惟一的主,獨一聽祂的話語,但心裏面並沒有恐懼與害怕,反而滿懷敬愛與歡喜。敬畏 神不僅是正確的思想原則,也是與天父 神建立正確關係的首要條件。而知識的極致是能跳出對事物狹隘與局部的認識,從而進入到對  神的完全體認中(第二章第5節),靠着與 神親密關係的建立,得到真正的全面的知識與旨意,這才是智慧。這是愚妄人辦不到的,因為他們恨惡知識(第22節),不喜歡勸導與受管教(第十二章第1節),只靠自己而不信靠 神(第二十八章第26節),也就是瞧不起智慧。

敬畏 神是基督信仰生活中的美德,智慧只能從敬畏 神、完全信靠祂才可得,因此絕對不是技巧、經驗、聰明或智能,是一種道德的至高美質。換句話說,智慧只能從主耶穌基督的真理以及祂的生命裏面賜給世人。天父 神的智慧通過道成肉身降世,至高無上權能的 神,主耶穌基督賜給世上每一個願意接受祂的人。

聖經將智慧描寫為賢德的婦人(箴言第三章第5至22節)。而在箴言當中也將邪惡比擬為淫婦,想盡辦法引誘人進她的家,目的是要將人“下到死亡之宮”(箴言第七章27節),這是一個人不要敬畏主耶穌基督並天父 神,偏行己路所得到的下場。

箴言第七章第1到第5節中指出,人若有智慧,行在正道上,便能不受引誘,不陷落在大罪中。而智慧的言語須化為生活中的行動,像關心易受傷的瞳仁一樣保護它,才能抗拒邪惡的誘惑。智慧與聰明成為親密如家人、如姊妹般的伴侶。

反過來我們又來看看黑暗、邪惡怎樣去引誘一個人:
我曾在我房屋的窗戶內,
從我窗欞之間往外觀看:
見愚蒙人內,少年人中,
分明有一個無知的少年人,
從街上經過,走近淫婦的巷口,
直往通她家的路去,
在黃昏,或晚上, 或半夜,或黑暗之中。
看哪,有一個婦人來迎接他,
是妓女的打扮,有詭詐的心思。
這婦人喧嚷,不守約束,
在家裏停不住腳,
有時在街市上,有時在寬闊處,
或在各巷口蹲伏,
拉住那少年人,與他親嘴,
臉無羞恥對他說:
平安祭在我這裏,
今日才還了我所許的願。
因此,我出來迎接你,
懇切求見你的面,恰巧遇見了你。
我已經用繡花毯子
和埃及線織的花紋布鋪了我的床。
我又用沒藥、沉香、桂皮
薰了我的榻。
你來,我們可以飽享愛情,直到早晨;
我們可以彼此親愛歡樂。
因為我丈夫不在家,出門行遠路;
他手拿銀囊,必到月望才回家。
淫婦用許多巧言誘他隨從,
用諂媚的嘴逼他同行。
少年人立刻跟隨她,好像牛往宰殺之地;
又像愚昧人帶鎖鍊去受刑罰,
直等箭穿他的肝;
如同雀鳥急入網羅,卻不知是自喪己命

箴言第七章第6至23節)。

這是一段極富戲劇性的描寫,男主角為無知也無經驗的年輕人(第7節),不其然(自願,不帶強迫)走進了淫婦的地方。他墮落在引誘中。這時間與地點都對他絕對的不利(8至9節)。他也許是無心(無計劃的),並不是故意與走入陷阱,但引誘他的人則是處心積慮,想盡辦法得到這個機會。女主角是作妓女打扮的婦人,在街上不停找尋可獵之物,願者上鉤(第10至12節)。她勾引人的步驟是:
第一,肉體上親暱(第13節),令年輕人心神蕩漾;
第二,一個歡渡今宵的理由(第14節),如猶太人的平安祭所獻的祭肉,當天必須吃,同享節日的盛筵,意即不要延遲,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第三,施以難以抗拒的恭維(第15節),說今刻的相遇,終於找到她心裡鍾意的男人;
第四,可飽享她為這個時刻所凖備的完美愛情的環境,既浪漫、舒適又安全(第16至20節)。
這時候,這位血氣方剛的少年人,一點智慧也沒有,因整體已給情慾所籠罩,尤如車子在高速行駛,前面是懸崖,沒有剎車的機會了。少年人已沒有反抗的能力,成了任這淫婦宰割的牛(第22節),如陷入網羅中的鳥,如犯人被拉去刑場,如箭射進他的肝,他性命不保(第23節),到這地步,聖經形容“他是自願去喪己命”!意思是沒有任何藉口是別人加諸的。

第24至27節是這個生動故事所包含的教訓。

箴言第二章第20至21節
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
守義人的路。
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
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

一個人敬畏耶和華 ,心裏才有智慧,行為思想都純正,才能遠離惡人、惡行與邪淫;就算連盡極引誘人的蕩婦,也能抗拒,不為她的美色和甜言蜜語所迷惑(第16節)。

敬畏耶和華 – 箴言第一章

詩篇第23篇

箴言第一章

箴言是一本智者所說的智慧話集錦,是關心個人的命運的書。書中從對耶和華天父 神的信仰來透視人生實際經驗,因此能看得更真切,影響也更深遠;書中能從聰明與愚昧的對照進到善與惡、真與偽的選擇。這樣便把觀察提升到了靈性的層次上,承認只有耶和華 神才是智慧的本體、根源、與知識的開端。

“箴言”也具規誡的意思,總括目的在教導人處世哲學、道德規範和生活教訓,而以“智慧”一詞來概括,要人得到的不是普通知識或才智,而是懂得甚麼才是人生正道,並能身體力行。人應追求真“智慧”,因“智慧”是人日常生活之道,這並非某一個民族所專有,凡是肯尋求的人都可以得到。

在《箴言》中雖然很少直接提到造物主天父 神,但書一開頭便清楚指出,“智慧”使人有智謀處事公正、正直,在生活中有知識和謀畧,是 神賜給人的恩惠。賜智慧的  神儘管不隨時隨刻參與、干預人的日常生活,但祂無時無刻都在暗中看顧。天父 神造人又造世界,定了給人類生活和生命的規律,命定了宇宙、日、月、星辰運作的軌道和秩序。人尊敬 神,領受祂的訓誨與教導,專心信靠祂,行在祂旨意的道路上,是得到智慧的首要原則。人“敬畏 神”才能越來越深入認識、瞭解祂。人若願意和  神保持親密的關係,就能獲得極大的智慧,邁向人生極致的頂峯。人的籌謀,物質財富的力量,對人的倚靠,都必歸於無有,只有相信並倚靠  神的人才能立定。

這些都是信心的功課,這信心建立在 神的應許和人與 神的關係上。天父 神作我們的父,我們是祂的兒女, 神是“我”的 神(第三十章第7至9節):
我求你兩件事,
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
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
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
賜給我需用的飲食,
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
耶和華是誰呢?
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
以致褻瀆我神的名。

所以,正如第三章第12節裏所說:“耶和華所愛的,祂必責備,就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

箴言是把人的智慧放在 神的智慧中作透視,是引領人在靈性層次上剖釋人的智慧。 神並不積極參與、干預人生, 神留給人自己作出自由的抉擇,來決定人自己的命運, 神只負責在後面作賞與罰。此種人生哲理,就算不信 神的人一樣可以接受。這正好說明一件事,《箴言》中所講述的是人生活的基本模式,是人生經驗的累積與結晶。所以《箴言》不但能幫助聰明人,也能啓發愚直人(泛指不能作出正確道德抉擇的人),使人可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所羅門王以智慧聞名於當日世界,他得到 神賜予的極大智慧,超過所有人,無人能及。

“箴言”一詞不單指格言、諺語,當中還包括聖哲論道之作,包含對人生的觀照和發明,以及謎語和警句。 神告訴人明白《箴言》可得智慧(第12節),越明白越多得智慧(第5節)。一個“愚人”不可能作出正確的道德抉擇;像《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第16至21節所記的那個財主, 神稱他為“無知”,並不是說他是頭腦遲鈍,而是說他缺乏判斷力,思想不成熟,對生命不肯深入探究其真義,而眼目短淺向目前。

《箴言》作者勸告人要“敬畏 神”(第一章第7節):“敬畏 神”是尊重、尊敬 神,甘願接受祂做主,聽從祂的話語,但心裏並没有懼怕,反而滿懷敬愛與喜歡。“敬畏 神”不單僅是正確的思想原則,也是與天父 神建立正確關係的首先條件。“知識”的極致是能跳出對事物狹隘和部分短淺的認知,進入到對宇宙萬物的主宰天父 神的完全體認中,靠着跟 神的親密關係的建立,得到真正的全面的知識。這才是“智慧”,是愚妄人全然辦不到的,因為他們恨惡知識(22節),不喜歡受管教(第十二章第1節),單靠自力不信靠 神(第二十八章第26節),也就是瞧不起智慧。

“敬畏 神”是信仰生活中的美德。相對地,要得“智慧”必須從“敬畏 神”、完全順服信靠祂才可得,因此不是技巧、聰明或智能,而是從真正信仰中得到的道德的美質。

《箴言》第一章的作者將兩條路擺在年輕一代的面前(4節—使少年人⋯),他(我們也)盼望年青人(兒女)走正路的心急切躍然於紙上,又為他們鋪陳利害,說明人種(做)甚麼就收甚麼的道理。勸勉信靠 神的人為善能得的獎賞(華美和受人尊敬),是聽從訓誨、守法則所結的果實。這條路的吸引力遠遠不若第二條路(第10至14節),因為後者來得容易,而且可以“大家同分… 共用一個囊袋”,當然十分之刺激與熱鬧。但作者其後指出、點明人走在世界物質路上的後果,世人尤如只顧啄食眼前食物的雀鳥,終歸難逃被捕的厄運,只顧行惡的惡人(不敬畏 神的人)所得到的是眼前短暫的,但所喪失的乃是靈魂⋯永遠的(“奪去得財者之命”)。

人若執迷不悟,有公平與慈愛不要而去換取眼前物質與財利,無疑最終只會變成一個貪婪的奴隸(第17至19節)。作者用模擬人法寫出“智慧”(第20至33節)。這聲音已不單只是父母在家中對兒女的訓誨(第8節),而是在人聲鼎沸的街市上和熙來攘往的城門口(“寬闊處”)的呼喚。這相等於今天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傳遍地上,隨處可見祂佳美的腳蹤⋯主的教會,人人都可參與。

智慧絕對不是小數人的專利,而是人人都可以得到、人人都需要的美德。因為這是生命之道和生活的法則。作者在作出緊急呼籲之後,而後是一片惋惜,因為他呼喚,他伸手邀請,却無人理會,更無人聽從(第24至25節)。他“發笑”、“嗤笑”,並非幸災樂禍,而是心裏難過與遺憾,笑其(慨嘆)此等人何其愚蠢,竟明白後果的嚴重性,但是都寧願選擇滅亡之途。他善言相勸但遭拒絕,只有眼巴巴看着他們自食其果(第31節)。但是“智慧”仍不放棄努力,再把兩條路清楚陳明,不停呼喚、懇請世人棄惡從善(第32至33節)。人若願意接受“智慧”,天父 神說:“將我的靈澆灌⋯將我的話指示你們”。

“智慧”就如不斷湧流的泉源,但凡願意接受的,一定可以從這泉源得到完全的滋潤和力量;得以安居樂業,家庭平靜,不受任何邪惡與災難困擾(第33節)。

今天,天父 神藉著道成肉身的 神子、世人的惟一救贖主主耶穌基督道出了天父 神的旨意(約翰福音第三章第12節)。天父 神要世人能得見 神的國,人只有相信主耶穌基督才可進入得到永生。“信”這個字不停在聖經裏出現,特別在新約裏,“信”不單單是指人在理智上對事實的承認,也指對人或事物的執著、持定、堅守、交託和無疑的相信與倚靠。因此“信”不光是頭腦的接納,更是思想與心志上的肯定。從舊約聖經的《箴言》到新約天父 神都一直耐心地不停呼喚世人離惡行善,追求真智慧,得與祂建立一個全新親密的關係。

《約翰福音》第三章第16至21節,天父 神的恩典指出人有兩條路走:
1,是接受道成肉身的救主耶穌基督,認罪悔改,重生(得永生)離惡歸義;
2,不接受、放棄基督的救贖,自己承擔罪的結果:永遠與 神隔絕,死後步入滅亡。

“滅亡”是不含喪失知覺或知覺停止活動的意思,即因犯罪受的滅亡的刑罰,是絕對在有痛苦知覺下一直到永遠不止息的!在這幾節經文中彰顯天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的恩慈和憐憫,是全部福音要旨的縮寫,把人能得的“福”與“禍”,“生”與“死”的道路清清楚楚放在人的面前與腳前,呼喚全人類作出抉擇。

天父 神的愛不只限於祂的選民,而是全球的人都包括在祂愛的裏面。天父 神把祂唯一的愛子賜給世人,祂不但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父 神還要基督為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人的道路因此可以不是滅亡,而是永生,因天父 神執意要救一切“信靠”祂兒子主耶穌基督的人,要求人接受、相信、倚靠主耶穌基督,能認罪悔改,重生得永生,從今生開始,可以進入到那永存的 神國裏去。人與天父 神的親密交通因信靠主耶穌基督而可以永續。

兄弟姊妹們,你作出了“智慧”的抉擇沒有?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箴言第十四章

詩篇第111篇第十節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聰明人。
耶和華是永遠當讚美的!

詩篇第147篇第五節
我們的主為大,最有能力;
他的智慧無法測度。

“智慧”這兩個字在聖經中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聖經亦勸人尋找智慧,那究竟智慧是甚麼呢?

神的話語告訴世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敬畏耶和華”是信仰的基礎。“敬畏”是“尊敬” 神,接受祂作主,聽祂的話語,但心底裏沒有懼怕(約翰一書第四章第18節),反而滿懷尊敬、愛慕與喜悅(這也是夫妻關係的要旨,及至所有在屬靈裏的關係)。“敬畏” 神不僅是正確的思想原則,也是與 神建立正確關係的首要條件。“智慧”能令人跳出對事物狹隘和部份的認識,進入到對天父 神的完全體認中,靠與天父 神親密關係的建立,得到真正全面的知識。

智慧人喜悅知識,喜歡受管教,凡事倚靠天父 神,絕不信靠自己。智慧須從敬畏 神、完全信靠祂而得,因此不是技巧、聰明或智能,而是因敬畏 神在信仰生活中活出道德的美質。一個人能明白 神的律例、命令、法則,並在生活中遵行,保持與 神與人的圓滿關係,就是有智慧。

“開端”這兩個字,並不是階段的含義,而是指首要的原則。智慧也不是屬於少數人的專利,而是人人都可得、人人都需要的美德,因為這是生命之道和生活的法則。

今日,作為基督徒的我們,理應充滿智慧。道成肉身的 神子救主耶穌基督,若然我們接受了祂,擁有祂的生命,就全然擁有了屬 神的智慧(路加福音第二章第52節)。全能、慈愛、憐憫的天父 神樂意賜人智慧,努力尋求的人便得着了。認識了 神就自然能知道生活的正道,在心靈和道德上做到純全無瑕。心裏有智慧,行為思想都純正,就能遠離惡事和罪孽;就算極引誘人的邪情惡慾也能抗拒,也不為黑暗邪惡力量的甜言蜜語所迷惑。人也因為有了智慧,在道德上站立得穩,在生活上長享平安。敬畏 神的生活是健康的生活;有了健康,生命的年歲也增添,所以人能夠享長壽和得平安的秘訣就是專心倚靠 神、敬畏 神、事事以 神的旨意為中心。

神的智慧彰顯在主耶穌基督身上。在基督的“宗教”裏面,很多的傳道人都有智慧的言語。他們鼓如簧之舌,運用論辯的技巧, 他們說話的聰明才智讓聽的人大為說者的辭令與知識所吸引,卻傳不出主耶穌基督要傳的認罪悔改的信息。福音信息的中心是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的信息,對走在敗亡之途和走在永生道路上的人,有完全相反的效果。很多傳道人依賴人為的哲學體系與知識,專喜冗長的講談、辯論,相信從未重生也未接受主耶穌基督生命的人可以有能力揭開屬天的奧秘,而聽的人要的是他們的頭腦能夠了解的東西。這些人屬血氣不能領會聖靈的事,這些人相信自己是基督徒,但可以任意無止境地犯罪而以為都會得到主耶穌基督的饒恕。他們甚至認為福音是愚笨,是無能(哥林多前書第一章第17至19節)。

真正得救贖、接受而得到主耶穌基督生命的人,因為曾親嘗福音改變人心的力量,都以此信息為智慧。信的人因主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和祂的死而復活所完成的救贖之功,可以得到永遠的生命。福音在信的人是個人與世界唯一的希望;自以為聰明的人,拒絕了得救的途徑而喜愛冗長哲學與知識,只有滅亡。天父 神的智慧是祂用釘十字架的基督來解決世人的智慧無力解決的問題。 神比人的智慧更有智慧,比人的強壯更為強壯。主耶穌基督是智慧之源,我們因着祂得以稱義、成聖、得贖。

世上的教會很多變成了基督的宗教及宗派,當中太多的傳道人都是自命為“智者”的辯士,說可為人解決人生、宗教問題,這等人喜歡說愛而拒不談罪。使徒保羅在聖經裡所說這些大都是人間的哲學,並沒真正明白 神和祂的啟示,也不懂十字架救贖的真理。因此只是虛空的好聽的辭令與學說,對實際毫無裨益,這等人以自己的哲學、知識、人的智慧去解譯聖經,將道成肉身的 神子主耶穌基督完全架空了。主耶穌基督的真信徒們傳講的信息能令人認識 神,令人認罪悔改、令人從罪孽中走出來,得到新生命。這種聰明人認為愚拙的道理卻真能救人。世上的智慧所做不到的事,主耶穌基督福音的大能做到了,把世上的智慧變成了愚拙。

我們可知《箴言》第十四章所講的,智慧的婦人能勤儉持家,丈夫無內顧之憂。兒女有慈母的愛護,闔家歡樂。愚昧婦人可令家道敗落。同樣,智慧的丈夫可令妻子無外顧之累;子女有智慧父親的教導,能走正道。愚笨人喜愛犯罪貽害社會,損人其實也不利己;正直人做事,對 神、對人負責,與人相處融洽。愚蠢人追求暫時的快樂,但人生本一悲劇,追求快樂也難逃死亡的命運;智慧人追求真平安,真喜樂。愚昧人追求屬世知識與智慧,靠自我的主義而生活;智慧人放棄自我,將之釘在十字架上,靠主耶穌基督而生活。若你追求知識與世上的智慧,你就是愚笨人,面對敗壞與死亡;若你追求天父 神將主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智慧,這才是天父 神藉着主耶穌基督賜給信徒、世人的真智慧。

箴言與智慧的本體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所羅門王以智慧聞名于當日的世界,在《列王紀上》第四章裏記載,他有從 神所賜予的極大智慧,超過東方人和埃及人,作有箴言、詩歌數千。

列王記上第四章29至33節: 神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測量。所羅門的智慧超過東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的智慧勝過萬人,勝過以斯拉人以探,並瑪曷的兒子希幔、甲各、達大的智慧。他的名聲傳揚在四圍的列國。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他講論草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樹直到牆上長的牛膝草,又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

“箴言”一詞不僅指格言、諺語,還包括聖哲論道之作(例如第五章),是對人生的觀照和發明,以及謎語和驚句。全書以“箴言”命名,取其規誡的意思。全書的目的在於教導下一代處世哲學、道德規範和生活教訓,而以“智慧”一詞來概括,叫人得到的不是普通知識或才智,而是懂得什麼是正道,且能身體力行。“智慧”因此是日常生活處事之道,非一個民族所專有,只要肯尋求的人都可以得到。

聖經中的箴言是從對全能的 神主耶穌基督的信仰中來透視人生實際經驗,因此看得更清澈、真切,其影響也更深遠;能從聰明與完美的對照進而到善與惡、真與偽的選擇。這樣人便把觀察提升到了靈性的層次上,承認只有耶和華 神才具真智慧,敬畏祂才是智慧的本體、知識的開端。新約聖經作者很喜歡引用箴言作教導、警誡。

“箴言”一書有一篇很長的引言,一共佔九章,從一至九章講解何以智慧人的道路為人生的最佳選擇,屢次將智慧、聰明和愚昧、乖僻對比,又由智慧擬人化親身說話,並在第一章第七節點出全書主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本書最後以一篇“字母詩”-“希伯來人的詩”作結束,讚美美滿家庭的建立,有賴“才德的婦人”,她是書中所說各種美德的化身。本書多用比喻,例如第十一章第22節(婦女美貌而無見識, 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 )將美貌但無見識的婦女比作金環戴在豬鼻上。書中箴言包括哲人的智言慧語,以及對人生的觀照、發明(參第一章第六節)和論道之作。

智慧者首應關心的是個人跟個人的命運與關係,而不是民族的過去與將來。與不認識聖經的智者的不同處,是他們從對耶和華 神的信仰中來看個人的問題,因而看得更真切淋漓,影響也就更深遠。本來只是聰明與愚昧的對比,現在演進成為善與惡、真與偽的抉擇。

真智慧只能從敬畏 神才能得到,亦為真信仰的唯一基礎,也是真智慧的基石。智慧為 神的本性,在祂之內,也彰顯在萬物之中。新約聖經《約翰福音》所描寫的道,有如智慧,在 神之內,又在祂之外,在“箴言”引言中,特別是第八章第22節至31節關於智慧的描寫,盡都在“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身上體現,彰顯出來(哥林多前書第一章第24節)。

智慧一詞泛指道德的美質,並且指出人的智能要加上道德的嚴正,才具備真價值。

在“箴言”第十章以後所刋箴言,涉及人生範圍極廣,但處處見到“智慧”與“愚昩”的對比;所對照的並非人的聰明與愚拙,而是人的德行和罪行。強調做人應誠實、忠信;應看重他人的生命和財產;要求愛人、憐憫人、待人正直;又促夫妻以恩慈、忍耐、互依互存為婚姻基礎;促父母好好教導兒女;尊重婦女;注重美滿家庭生活。造物主 神喜悅誠實、助人、聖潔、謙卑等美德,刑罰虛假、害人、污穢、驕傲、淫邪等惡行,而諸般美德之源為智慧,也就是敬畏 神

第十五章16和33節: 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
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第十六章6節:
因憐憫誠實,罪孽得贖;
敬畏耶和華的,遠離惡事。

第二十二章四節:
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 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

所以人應專一信靠主耶穌基督。

第二十章22節:
你不要說,我要以惡報惡;
要等候耶和華,他必拯救你。

第二十九章25節:
懼怕人的,陷入網羅;
惟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

決定人的命運的是個人自己的抉擇(自由抉擇), 神只在後面或賞或罰。此種人生哲理,不相信 神的人一樣可以接、明白。這正好說明一件事,“箴言”所講的是生活的基本模式,是人生經驗的累積與結晶。要是有人第一次看見別人因驕傲而自毀前途,他可能會讓這件事情輕輕過去,一直到一而再,再而三遇到同樣的事,又或自己也發生同樣的錯誤,以致跌倒,才會得到像“箴言”第十六章第18節所說:“驕傲在敗壞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的結論,受到教訓。若人有了“箴言”的話又相信,就不用經歷痛苦的體驗,也能提高警覺,才不致讓驕傲危害前途,顛覆美好人生。

尊敬 神,領受祂的訓誨,行在祂的道路上,專心信靠祂,是得智慧的首要原則。敬畏 神才能深入認識 神,與 神保持親密的關係,這是智慧的頂峰,人生的極致與祝福。要做到必須靠信心,相信主耶穌基督。人的籌謀和倚仗物質的力量與對人的倚靠,都必歸無有,只有相信並依靠真 神才能立定。這些都是信心的功課。而這信心建立在 神的應許和個人與 神的關係上。

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

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
並惱恨一切真智慧。

愚昧人不喜愛明哲,
只喜愛顯露心意。

惡人來,藐視隨來;
羞恥到,辱罵同到。

人口中的言語如同深水;
智慧的泉源好像湧流的河水。

瞻徇惡人的情面,
偏斷義人的案件,都為不善。

愚昧人張嘴啟爭端,
開口招鞭打。
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
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網羅。
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
深入人的心腹。

做工懈怠的,
與浪費人為弟兄。

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
義人奔入便得安穩。
富足人的財物是他的堅城,
在他心想,猶如高牆。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未曾聽完先回答的,
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
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

聰明人的心得知識;
智慧人的耳求知識。

人的禮物為他開路,
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

先訴情由的,似乎有理;
但鄰舍來到,就察出實情。

掣籤能止息爭競,
也能解散強勝的人。

弟兄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 這樣的爭競如同堅寨的門閂。 

人口中所結的果子,必充滿肚腹;
他嘴所出的,必使他飽足。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
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

得著賢妻的,是得著好處,
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

貧窮人說哀求的話;
富足人用威嚇的話回答。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
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

(箴言第十八章)

一個“與眾寡合”的人大多心境煩躁,脾氣暴戾,主觀性強,很難接受別人客觀的忠告。有真智慧的人才能客觀判斷事物。愚昧人喜歡與人爭吵,每事都要别人以他的本意為定義。此等人專自從狹窄的個人角度看,從不向整個大環境窺探。所以時刻與人爭執,自以為是,過後落得個自討沒趣,帶來羞恥。

平常人說話,半呑半吐,無法讓人了解,如深水一樣,深藏不露,惹來猜疑;智慧人卻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直話直説,簡單明瞭。

愚昧人對事,口舌常常是非黑白不分、風搖雨擺、多隨環境、人物、關係、時勢而改變標準。他們只會自取敗壞,自設網羅,經常失腳。而一個智慧人的循循善誘,金玉良言,能令人內外都煥然一新,深得人心。

一個人有工作在手上,卻拖延不做,等於破壞工作,就是與不知足與浪費為兄弟。主耶穌基督的名是堅固的台階,每一個依靠祂的人,都能得安穩、滿足與勤奮。因為信徒明白,我們每天能工作是主耶穌基督賜福給我們肉體上的能力,有力量去踏實作工,不能白白錯失。富人心高氣傲,總以為錢財如堅固高牆的城堡,自恃在內能安全,生命得到保護,並不知全能的 神可傾倒高牆於頃刻。

以賽亞書第二十五章第12節: 耶和華使你城上的堅固高臺傾倒,拆平,直到塵埃。

人的敗壞首先是心裏驕傲,自以為是,變成自招失敗。人若能自我謙卑受教,敬畏耶和華,智慧隨之湧現。

人說話應快快地聽,慢慢地說,好去思想別人的需要,一個聆聽的靈,使對方知道被你所尊重 。急不及待的口,迫切的心意,常變成指鹿為馬,詞不達意,自取其辱。

肉體受到疾病煎熬,人還可盼望藥物治療;但人心靈憂傷,精神頹廢,自然身體也受影響,有何方可治?聰明的人,心裏知道,遇到困擾,凡事不能靠自己力量,當尋求在主耶穌基督裏面智慧的話語,洗耳恭聽,當然身、心、靈都能得到 神的話語醫治,就算枯乾的白骨,都能重新踴躍,力量回來。

以西結書第三十七章第一至十四節: 耶和華的靈降在我身上。耶和華藉他的靈帶我出去,將我放在平原中;這平原遍滿骸骨。他使我從骸骨的四圍經過,誰知在平原的骸骨甚多,而且極其枯乾。他對我說:“人子啊,這些骸骨能復活嗎?”我說:“主耶和華啊,你是知道的。”他又對我說:“你向這些骸骨發預言說:枯乾的骸骨啊,要聽耶和華的話。主耶和華對這些骸骨如此說:’我必使氣息進入你們裏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必給你們加上筋,使你們長肉,又將皮遮蔽你們,使氣息進入你們裏面,你們就要活了;你們便知道我是耶和華。’”

於是,我遵命說預言。正說預言的時候,不料,有響聲,有地震;骨與骨互相聯絡。 我觀看,見骸骨上有筋,也長了肉,又有皮遮蔽其上,只是還沒有氣息。主對我說:“人子啊,你要發預言,向風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了。”於是我遵命說預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

主對我說:“人子啊,這些骸骨就是以色列全家。他們說:’我們的骨頭枯乾了,我們的指望失去了,我們滅絕淨盡了。’所以你要發預言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的民哪,我必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領你們進入以色列地。我的民哪,我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裏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將你們安置在本地,你們就知道我-耶和華如此說,也如此成就了。這是耶和華說的。’”

我們現時生活在世界上,有如酒肉行屍、苦難連連、連骨頭都枯萎一樣、無力支撐。人生多少事情不能如人意、多少事情不能解決、多少事情都是向牛角尖裏邊纘。因為人的思想淺薄,能力有限。人應謙卑來到全能憐愛的 神主耶穌基督面前,求問祂的話語、救贖,必然令枯乾的骸骨,重新可以站起來,得着力量,如同精兵。

送禮物可以開路,但好壞全看動機,送禮物可以是出乎愛心、感恩與尊敬,也可以是賄賂。

箴言第十七章第8節:
賄賂在餽送的人眼中看為寶玉,
隨處運動都得順利。

箴言二十一章14節(暗中送的禮物挽回怒氣; 懷中搋的賄賂止息暴怒。)把暗中送禮物和賄賂同提,可見“暗中送的禮物”也不是好事。二者之間不同極微,應當小心處理。

第十五章27節告誡人不要貪婪錢財,要遠離賄賂:
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
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

若要解決雙方的紛爭,不要單聽一方,而後論斷另一方;應聽從雙方同時對話,不可先入為主。

人人須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並擔當後果,並不能因一時之氣,憤怒或生氣,而語無倫次、口出狂言、咒罵、侮辱的禁介出口。人的舌頭可以是人與人關係生死的關鍵,應慎言,不然,後果難以收拾。

一個男人能夠得着一個賢良淑德的妻子,並不是偶然的。這個全因家裏作丈夫的當主耶穌基督是他的頭,全心全意用基督的愛去愛護他的妻子,珍惜他的妻子。同樣作妻子的以基督的順服的愛去順服丈夫,那樣就是如魚得水了,這個是從創世以來父 神答應賜給每一對夫妻的關係。

人應慎選他身邊的朋友,因為一個真正能了解、扶持、安慰、激勵你的好朋友,甚至勝過自己的親生兄弟。

Old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