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圣经学习小组

Montreal Bible Study Group

Category: 神學 (page 44 of 48)

聖經的基本要素(八):教會(續三)

耶和華啊,我要求告你!
我的磐石啊,不要向我緘默!
倘若你向我閉口,
我就如將死的人一樣。
我呼求你,向你至聖所舉手的時候,
求你垂聽我懇求的聲音!

不要把我和惡人並作孽的一同除掉;
他們與鄰舍說和平話,心裏卻是奸惡。
願你按著他們所做的,
並他們所行的惡事待他們。
願你照著他們手所做的待他們,
將他們所應得的報應加給他們。
他們既然不留心耶和華所行的和他手所做的,
他就必毀壞他們,不建立他們。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
因為他聽了我懇求的聲音。
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
我心裏倚靠他就得幫助。
所以我心中歡樂,
我必用詩歌頌讚他。

耶和華是他百姓的力量,
又是他受膏者得救的保障。
求你拯救你的百姓,賜福給你的產業,
牧養他們,扶持他們,直到永遠。

(詩篇第28篇-大衞的詩)

這是一篇個人的求告詩。大衞求 神拯救,並責備惡人。“磐石”是對 神地位信靠的稱呼,象徵力量和權能,“堅固”而可靠,永遠不改變,亦無人能動搖祂的“堅實”。舉手是敬拜者禱告的姿勢,可以跪下或站立,雙手向天或聖殿舉起。在這裏,大衞並非要求 神報復惡人,但盼望正義伸張、人與人能互相信任,亦讓人能看清楚自己的罪孽及敗壞,要人明瞭,人手所做的,凡不為所 神喜悅的,都必然毀壞。希望人人有一天都能同心合意敬拜惟一真 神。“產業”指 神的子民,詩人求 神賜福給一切信祂、屬祂的人。“牧養他們”也作“他們的牧人”。大衞明白,只要他(任何人)真心呼求 神的幫助,父 神一定應允。及後我們應當歡喜快樂、歌頌稱讚我們的救主。

我們接著前篇,繼續講教會的定義。

12, 神的以色列民

加拉太書第六章第十六節: 凡照此理而行的,願平安、憐憫加給他們,和 神的以色列民。

在《詩篇》第125篇最後,詩人“願平安歸與以色列!”而在加拉太書裏面就“願平安憐憫”加給他們和 神的以色列民!這是新舊約的互相呼應,也是主耶穌基督對每一個信祂的信徒的應允。人若能口裏承認主耶穌基督,心裏信服主耶穌基督,事無輕重靠聖靈而行,就能遵循父 神的旨意,行出 神所喜悅的。一切按此理而行的人,都能得着 神的應允,“平安和憐憫”大大加給每一個人,當然包括忠於 神的新以色列民(全體基督徒)。

13,不能震動的國

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二十八節: 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 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 神。

“不能震動的國”是基督徒屬靈的國度(不能動搖的意思),這屬天的國度,世人都應當渴慕進入,如施洗約翰傳道時所講:“天國近了,你們(人人)應當悔改。”這個“不能震動的國”是今日 神在地上統治的國度(在屬靈的基督徒生命中),主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後已經開始;而基督要再回來時則完全實現。如要進入這一個完美無暇的國度,我們今天在世的時候一定要重生,捨棄老我,認罪悔改,離罪孽(自我)歸公義(主耶穌基督);放手我們一切“我”想要的,求 神賜給我們“祂”想我們得到的。

主耶穌基督的信徒既要承受這個國度,便應如此行:
1,感恩。永不變動的既然得到,自當時刻心存感謝,不可為今世的苦難、遭遇,而怨天尤人;

2,事奉 神。按照 神所喜悅、聖靈帶領的虔誠事工;

3,敬畏 神。基督徒今天雖處於恩典時代,但慈愛的 神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全然公義的,祂絕不容許祂的子民明知故犯。祂是烈火,象徵 神的聖潔與威嚴,衪要用烈火燒盡一切不潔的垃圾(罪),人可想像被烈火焚燒時的痛楚。

申命記第四章第二十四節: 因為耶和華-你的 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 神。

信徒應謹記,如今已進入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裏,不可故意犯罪,要心存敬畏,不要踐踏 神的仁慈憐愛。若然偏行己意,定要承受大大的苦楚。

14, 神愛子的國

歌羅西書第1章第13節: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裏;

在消極方面,父 神拯救我們脫離邪惡力量的權勢,不再受撒但的轄制;在積極方面,父 神把我們遷徙到主耶穌基督的愛中,與祂的子民在教會中共度光明生活,互相關懷,彼此扶持,一同服務人羣。 

保羅寫這篇書信的那個時候,有一個叫做諾斯底主義的教義進入了新建的歌羅西教會中。這一派的假教師教導遁世哲學、禁慾主義等。他們也主張,人只要“受洗”,“復活”進入新生命,就立刻可以不朽,進入主耶穌基督永恆的國度。正如今天很多教會中人錯誤認為的那樣,只是信,就得救,生活、生命不需要更新(重生)。

歌羅西書2章4節:我說這話,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語迷惑你們。

保羅指出,人在脱離罪惡與進入教會新生活之間,有一個“救贖”的過程存在。人若沒有 神的赦罪的恩典,絕對不能得到救贖。保羅用“遷”來強調這過程。救贖是由 神的兒子主耶穌基督付出生命的代價來完成的。

歌羅西書1章14節: 我們在愛子裏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

人的得救建立在抉擇相信,靠賴主恩,認罪悔改,願過聖潔生活,才能得到那存在天上的盼望,到達 神恩典救贖的懷抱中。

聖經的基本要素(八):教會(續二)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致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詩篇第23 篇)

我們接著前面那篇《 聖經的基本要素(八):教會(續) 》,繼續講“教會的定義”。

10, 神建造的房屋、 神耕種的土地

哥林多前書第三章第五至十五節: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 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因為我們是與 神同工的;你們是 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我照 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 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裏經過的一樣。

亞波羅與保羅都只是主耶穌基督的僕人,照着主耶穌的吩咐各盡其職。保羅把在主裏事奉比作耕種,而世人是他耕種的田地。在田地上工作的工人各司其職,他們都知道將來會得到他們做工的工價。保羅是在田地的開荒者,開荒以後撒下福音的種子;而阿波羅在他完成後做着澆灌的工作;這都是正常且合宜的耕種程序。但叫種子生長的既不是種的人,也不是澆灌的人,而是全能的 神。但作為工人的保羅和阿波羅互相尊重,彼此合作,一個建立起哥城的教會,另一個做造就信徒、堅固教會的工作.

使徒行傳第18章第4至11節、24至28節: 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裏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的時候,保羅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他們既抗拒、毀謗,保羅就抖著衣裳,說:“你們的罪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裏去。”於是離開那裏,到了一個人的家中;這人名叫提多‧猶士都,是敬拜 神的,他的家靠近會堂。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就相信受洗。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 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裏我有許多的百姓。”保羅在那裏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 神的道教訓他們。 … 有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歷山大,是有學問的,最能講解聖經。 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裏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他在會堂裏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 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他想要往亞該亞去,弟兄們就勉勵他,並寫信請門徒接待他。他到了那裏,多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在眾人面前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

保羅用“房屋”與 “ 神的殿”來比喻信徒,用建造來比喻事奉。保羅和亞波羅一同工作事奉 神,這是“與 神同工”的意思。他們在此事上一同作 神的僕人。 

在建造的事工上,保羅做的是奠基的工作,他傳講主耶穌基督和祂的十字架救恩,打穩福音信仰的基礎。而在建造當中建造的人必須分外留意所用的材料和工作的品質。當其時,哥城教會當中很多人曲解了主耶穌基督所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馬太福音第16章第18節)的話來提高彼得、貶低保羅的使徒地位。彼得自己也引用《以賽亞書》的話指出,主耶穌基督才是教會的基石,除主耶穌基督以外無人能擔此至重責。

彼得前書第二章第五至六節: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因為經上說:
看哪,我把所揀選、 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
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所以,一個屬靈的教會,靈命在不斷增長下,信徒們得着不同的恩賜,相互效力,無分彼此。就好像一間規模龐大的公司,只有一位總裁,下面所有的員工都為這個總裁的旨意,而付出努力。同事應該彼此之間無分你我,職分也不分大小,工作可以有分別甚至輕重。工作崗位不一樣,但應同心合力創造效果。就有如汽車的發動機固然重要,但發動機若是缺少了一粒小小的螺釘,發動機也全然不能發揮作用。所以現今的普世教會當中,很多信徒們都以在教會中謀個所謂“一官半職”而爭個頭崩額裂;這個絕對不應該發生在屬靈的教會裏面,不應將屬世職位的觀念帶進 神並主耶穌基督的聖殿中。要知道,主耶穌基督吩咐為大(若信徒曉得有特別恩賜)的更加應該謙卑去服侍小的。教會中的信徒只敬拜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別無他。

教會的基礎是主耶穌基督,無人可以否認。但是上層建築的好壞則視乎所用的材料,是不是用金、銀、寶石等耐久且堅固的材料,抑或只是草木、禾稭等遇火即毀的材料?在一場大火中,為什麼有的房屋可留下,有的燒毀呢?保羅用這比喻來教導信徒,要他們審察所接受的信息受不受得住考驗;一旦教會(信徒)受到迫害,在此時信仰是否站立得住;在主來的時候,能否受得住祂的審判。信仰工程用的材料和工作的質素,在經歷火般的嚴格考驗中,能一一彰顯,被看出來。忠心的僕人當然得上前拿到賞賜,站立不住的工程被燒毀淨盡。但那受不住考驗的信徒,經過全救恩 神的公義的審判之後,像從火場中隻身逃出的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一無所有,更加不用說獎賞了。但他仍然“得救”,因為救恩是憑父 神的恩典而得,不是靠所做的工作。

11, 神的家、 神的殿
以弗所書第二章第十九至二十二節: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當人還沒有認識主耶穌基督的時候,他對教會來說,就好像陌生人 ,“外人”,而一旦得到信心接受主耶穌基督的救恩之後,就變成了信徒的一份子,而教會就變成了他屬靈的家了。所以福音能叫遠處的“外人”和“客旅”能與“聖徒同國”(成為國民),作 神家裏的人。

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就用信徒們作建築的材料建造聖殿,主耶穌基督是房角石;使徒和先知是殿的根基;而聖靈是居住在殿裏的主人;殿就是教會。

彼得前書第二章第四至八節: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 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因為經上說:
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
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所以,他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
匠人所棄的石頭
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又說:作了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

教會的根基是“使徒”和“先知”,因為這兩種職事非常重要,保存了福音的純正信仰。使徒是親眼見過主耶穌基督的人,是作主耶穌基督在歷史上的見証人。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一節:奉 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裏有忠心的人。

“先知”不是舊約的先知,是新約時代從聖靈而來的一種特別恩賜,也是一種職事;他們得着 神的啟示,將 神的心意寫下,傳於教會。教會既有主耶穌基督作聖殿根基的房角石,整個建築都以祂為依歸;事無大小都以祂為中心點。這樣建成的教會自然有主耶穌基督的生命,能不斷地成長,充滿活力地生長。房屋是用石頭,磚塊建造,但教會則用人來建造。“信徒”與“聚會”都是整個教會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樣的教會是 神的居所,祂的大愛,祂的救恩,與祂更新人(使人重生)與社會的力量,都可在這裏找到。 神是個靈,無所不在,祂充滿整個宇宙,也豐豐足足充滿屬祂的教會。聖殿是 神的“靈宮”,主耶穌基督是靈奶,時刻供應信徒,信徒覺得肚餓而吃,吃得愈多成長愈加快。主耶穌基督又是“活石”,我們也從此活石得生命,成為建造主殿有生命的石頭。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第十八節: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聖經的基本要素(八):教會(續)

神啊,求你伸我的冤,
向不虔誠的國為我辨屈;
求你救我脫離詭詐不義的人。
因為你是賜我力量的 神,為何丟棄我呢?
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

求你發出你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
帶我到你的聖山,到你的居所!
我就走到 神的祭壇,
到我最喜樂的 神那裏。
神啊,我的 神,
我要彈琴稱讚你!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
為何在我裏面煩躁?
應當仰望 神,因我還要稱讚他。
他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 神。

(詩篇第四十三)

我們接著前篇,繼續講聖經中關於教會的真理。

(三)、教會的定義

1,主耶穌基督的身體
以弗所書第1章第22至23節: 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主耶穌基督不單止是教會的頭,也是統治萬有的主,也是萬有之首。主耶穌基督降世為人,已開始了一個新的世代。雖然要等祂再來,這新世代才可以完全取代舊的邪惡的世代,但在基督耶穌裏的人,已經生活在這公義與聖潔的新世代中。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元首,是我們所結成的教會的頭。對教會來說,人類未來的希望已是今天的現實,主耶穌基督現在已是萬有之首。

“教會”一詞在四福音書中只出現過三次。

馬太福音第16章第18節: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馬太福音第18章第17節: 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但常見於保羅書信和《使徒行傳》及《啓示錄》。而“教會”指的是普世教會,不是一地、一門、一派的教會,而是所有的教會,沒有門派之分,以主耶穌基督的話作惟一的標準。而教會應比作主耶穌基督的身體,各肢體聯合為一、互相依存、不分你我。無所不在的 神充滿萬有,也充滿教會,能勝過一切邪惡的反對力量。

2,基督新婦
以弗所書第5章第22至32節: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

主耶穌基督與教會的關係相比於頭和身體,在這裏也將妻子與丈夫比喻作身子和頭。不過丈夫作妻子的頭不是為夫妻間的地位定等級,而是說明彼此間親密而互依互存的關係。教會順服主耶穌基督,但也從主耶穌基督那裏得着愛護、關懷和供應。妻子對丈夫的從屬也是如此。但絕對不是丈夫的地位超越妻子,而以此壓制妻子,要她絕對“順服”於他的主意。基督犧牲捨己定立一個積極的目標,是要叫“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聖潔”和“聖徒”一詞一樣,實則意思是屬 神的事物,應活出、彰顯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的美善屬性。洗淨和潔淨是同一意義。在古時的婚姻風俗,新婦很看重踏進夫家之前清潔自己的身體;教會將自己獻給基督也應潔淨自己,不可將罪孽帶進基督的身體(教會)。

創世記第2章第24節: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以弗所第5章第31節: 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保羅引用《創世記》第2章第24節的話來說明夫妻一體的親密關係,第31节不過不是人人的婚姻生活都可以如此圓滿,只有基督和祂的新婦(教會)所連結成為一體才能達到這理想,這就成為人世婚姻學效的好模範。從而,這一個世人婚姻的關係,主耶穌基督已經賜予,每一個相信祂的人,都可以得到這麼甜蜜無比的夫妻關係。由信心|相信、依靠(主耶穌基督)帶來盼望,盼望帶來實質的果效!

人生的道路多充斥危險與阻礙,而我們天然的傾向是繞道或趦趄不前,以自我的思為去面對,當然,大多無實則功效。主耶穌基督教導我們應痛下功夫把彎曲的道路修平修直,不只自己好走路,也方便不良於行的人(特別是信徒與家人的關係),主耶穌基督是惟一的良方妙藥:

約翰福音第14章第6節: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信徒應接受勸勉與管教,不要灰心意冷,繼續前行,靠着主的恩典就能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寬鬆豁達之境況。

3, 神的教會
哥林多前書第1章第2節: 寫信給在哥林多 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裏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

“ 神的教會”一詞是指一個地方的教會,包括那時在哥林多所有的信徒。“在各處求告”中的各處是指其他的教會,信徒為在“基督耶穌裏成聖”的人,也就是藉著信心得與主耶穌基督聯合而成為 神聖潔的子民。這些人蒙 神的恩典呼召作聖徒,縱然教會裏面存在內部不和,生活也有瑕疵,但仍為聖徒,由此可見,信徒成聖的過程與地位是因為相信主耶穌基督的救贖大功,憑着與主耶穌基督聯合的新關係獲得。

4,永生 神的教會
提摩太前書第3章第15節: 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 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5,基督的眾教會
羅馬書第16章第16節: 你們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基督的眾教會都問你們安。

6,永生 神的城邑
希伯來書第12章第22節: 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 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裏有千萬的天使,

7,全羣
使徒行傳第20章第28節: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 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

8, 神的群羊
彼得前書第5章第2節: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 神的群羊,按著 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

9,聖靈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書第2章第22節: 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全能 神永世的計劃是命定主耶穌基督作為教會的萬有之首,全宇宙都在祂的治理下,人類將會見到真正的公義和和平。因此,作為信靠主耶穌基督的人,應該為“今世”和“來世-永生”所享有的永恆福氣歡欣雀躍。由這樣充滿盼望的基督徒結合而成的普世教會,必能忠心事奉主耶穌基督,力量足以勝過一切邪惡的反對力量。主耶穌基督的權能遠超過人所能想像到的和任何超自然的物體握有的權能。不但地球上的所有,宇宙間任何權勢都要伏在祂的權能統制下。

今天的世界幾乎都是邪惡的力量所掌管,都是邪惡靈界權力的源頭,與 神和人為敵的。主耶穌基督的能力可以勝過這一切,基督徒與主聯合不受這些邪惡力量的侵害。今天世界上所充塞的仇恨、恐懼、煙酒的毒害、淫亂、邪情、核戰的陰影等等邪惡力量,正在摧毀人世間美好的生活和希望,唯有主耶穌基督能把我們所居住的這個行星從邪惡的權勢下拯救出來。主耶穌基督的權能運行在地球上和宇宙中,運行在今生和來世(永生)。將來統治萬有的是主耶穌基督,祂不單單是教會的頭,也是所有被造物萬有之首。

人生在罪孽中與犯罪的時候,承受到兩種外來的壓力。一個來自我們生活中的社會,跟隨世上的邪惡風俗走,向世界墮落的道德倫理低頭、認同、接受、隨從肉體的私慾,甚至樂在其中。另一種壓力來自超自然的罪惡的權勢-撒但魔鬼,這權勢從創世開始已處心積慮要破壞 神永恆的計劃,要千方百計破壞 神和主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教會。

10, 神建造的房屋
哥林多前書第3章第9節: 因為我們是與 神同工的;你們是 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聖經的基本要素(八):教會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詩篇第二十三篇-大衛的詩)

前面幾篇經文,我們談了聖經基本要素中的聖靈。今天我們接著談聖經基本要素中的教會。

八、教會

五旬節時,聖靈降臨,使信徒們有能力傳講福音,呼喚罪人可以悔改信主,“教會”此時開始宣告建立。“教會”一詞在聖經中的意思是指“一班‘從世界’被召出來‘歸向 神’-主耶穌基督的人”。此詞適用於過去、現在和將來那些因信主耶穌基督而得救的人。

哥林多前書第12章第28節: 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

以弗所書第1章第22節: 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

“教會”又用來指在某一地方聚集敬拜 神、讚美 神、領受主耶穌基督話語的信徒又或分散的會眾。

加拉太書第6章第16節: 凡照此理而行的,願平安、憐憫加給他們,和 神的以色列民。

彼得前書第2章第9節: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一)、教會的元首

主耶穌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教會與主耶穌基督息息相關。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這種特別關係的最高表達。有時“基督的身體”指包括頭的整個“身體”。

哥林多前書第12章第12至21節: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若全身是眼,從哪裏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裏聞味呢?但如今, 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裏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

有時單單指頭以下的“身軀”,
以弗所書第1章第22至23節: 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以弗所書第4章第15至16節: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甚至有時教會也被稱為“基督”。
哥林多前書第12章第12節: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

主耶穌基督作為教會的元首,主要有兩方面的工作:
第一,祂是教會的管治者;
第二,祂是教會生命的源頭。

作為教會的管治者,主耶穌基督有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祂是教會的建造者,教會是獨一屬於祂自己的。

馬太福音第16章第18節: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2,主耶穌基督為教會的敬拜而設立聖餐。
馬太福音第28章第19節: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馬太福音第26章第26至29節: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裏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

哥林多前書第11章第20至34節: 你們聚會的時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因為吃的時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飯,甚至這個飢餓,那個酒醉。你們要吃喝,難道沒有家嗎?還是藐視 神的教會,叫那沒有的羞愧呢?我向你們可怎麼說呢?可因此稱讚你們嗎?我不稱讚!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

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所以我弟兄們,你們聚會吃的時候,要彼此等待。若有人飢餓,可以在家裏先吃,免得你們聚會,自己取罪。其餘的事,我來的時候再安排。

3,主耶穌基督設立教會的憲章和教會的領袖。

約翰福音第18章第36至38節: 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彼拉多就對他說:“這樣,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彼拉多說:“真理是什麼呢?”說了這話,又出來到猶太人那裏,對他們說:“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來。”

教會不是以勢力去治理;

馬太福音第18章第15至20節: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以弗所書第4章第11節: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4,主耶穌基督不但在世上的時候為教會確立法則和領袖,也是現在活着在教會中的主管者,在教會中通過牧者和信徒,來施行治理教會的權柄。

哥林多前書第5章第4節: 就是你們聚會的時候,我的心也同在。奉我們主耶穌的名,並用我們主耶穌的權能,

啟示錄第1章第17至18節: 我一看見,就仆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他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

基督的治理,往往也是透過聖靈清楚的帶領和引導。

使徒行傳第1章第8節: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使徒行傳第13章第2節: 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

使徒行傳第15章第28節: 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

使徒行傳第20章第28節: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 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

哥林多前書第12章第8節: 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

腓立比書第3章第3節: 因為真受割禮的,乃是我們這以 神的靈敬拜、在基督耶穌裏誇口、不靠著肉體的。

以弗所書第6章第18節: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

作為教會生命的源頭,主耶穌基督連結起教會的力量,

歌羅西書第2章第19節: 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著他,筋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神 大得長進。

又成為教會力量的供應者與保護者,尤如枝子和樹一樣,保持密切不可分割的關係。

約翰福音第15章第5節: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此即明言教會獨一要活在主耶穌基督的裏面,為基督榮耀的工作而工作。

(二)、教會中事奉的職分
主耶穌基督選立十二使徒,為了準備教會開始以後,起來能承擔起領導的責任。教會在耶路撒冷建立以後,初時似乎大小事情都由使徒們處理。後來冗務過多,他們才選出七位執事來協助照料教會中有關飯食的事。

使徒行傳第6章第1至7節: 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 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並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

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

到後來雅各被殺的時候( 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 -使徒行傳第12章1至2節),使徒分散各地,耶路撒冷教會顯然開始由選立的長老管理。

使徒行傳第11章第30節: 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託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裏。

使徒行傳第15章第2、4、6、22至23節: 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的紛爭辯論;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 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他們就述說 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 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

… 那時,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定意從他們中間揀選人,差他們和保羅、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揀選的就是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於是寫信交付他們,內中說: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問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的安。

使徒行傳第16章第4節: 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

使徒行傳第21章第18節: 第二天,保羅同我們去見雅各;長老們也都在那裏。

保羅到外邦地方建立教會,也首先設立長老制度。

使徒行傳第14章第23節: 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

初期教會漸漸形成了兩種固定的領袖,就是長老(又稱監督)和執事,而且一個教會中可有多位長老和執事。

腓立比書第1章第1節: 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寫信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裏的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

到了第二世紀中期,教會中開始有第三種職位,就是主教。聖經沒有把清楚劃分這兩種職位。主教制度的形成,可能是根據雅各在初期教會中的特殊地位演繹出來的。

使徒行傳第15章第13節: 他們住了聲,雅各就說:“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

使徒行傳第21章第18節: 第二天,保羅和我們去見雅各;長老們也都在那裏。

加拉太書第2章第9及12節: 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裏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裏去。… 從雅各那裏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

長老和監督(包括牧師),在新約中是指同一職位。

使徒行傳第20章第17、28節: 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 教會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 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

提多書第1章第5至7節: 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若有無可指責的人,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兒女也是信主的,沒有人告他們是放蕩不服約束的,就可以設立。監督既是 神的管家,必須無可指責,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貪無義之財;

彼得前書第5章第1至4節: 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 神的群羊,按著 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而作為普通信徒的長老,又稱為治理長老,乃十六世紀時加爾文根據《提摩太前書》第5章第17節( 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 )所劃分的,在長老宗教會中流行。他們的職責有三:

1,治理;這正是“監督”一詞的原意,以服侍和作榜樣為得到權柄的根據。

歷代志上第29章第1至5節: 大衛王對會眾說:“我兒子所羅門是 神特選的,還年幼嬌嫩;這工程甚大,因這殿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 神建造的。我為我 神的殿已經盡力,預備金子做金器,銀子做銀器,銅做銅器,鐵做鐵器,木做木器,還有紅瑪瑙可鑲嵌的寶石,彩石和一切的寶石,並許多漢白玉。且因我心中愛慕我 神的殿,就在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之外,又將我自己積蓄的金銀獻上,建造我 神的殿,就是俄斐金三千他連得、精鍊的銀子七千他連得,以貼殿牆。金子做金器,銀子做銀器,並藉匠人的手製造一切。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

路加福音第22章第26節: 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裏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5章第12節: 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裏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

提摩太前書第3章第5節: 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 神的教會呢?

提摩太前書第5章第17節: 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

彼得前書第2章第25節: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

希伯來書第13章第7、17、24節: 從前引導你們、傳 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 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帳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致憂愁;若憂愁就於你們無益了。… 請你們問引導你們的諸位和眾聖徒安。從義大利來的人也問你們安。

2,牧養。

使徒行傳第20章第28節: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 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

彼得前書第5章第2節: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 神的群羊,按著 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

包括引導、保護、

使徒行傳第20章第27節: 因為 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

安慰、鼓勵、管教。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2章第11節: 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5章第12節: 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裏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

3,教導

以弗所書第4章第11節: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提摩太前書第5章第17節: 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

而執事的選立,首先見於《使徒行傳》第6章,在這段經文中有幾件事值得留意:

1,選執事的原因,乃因教會事務繁多,使使徒無法應付,按需要選立七位執事。

使徒行傳第6章第1節: 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

2,執事的工作,在於協助使徒處理事務,而當時則主要是管理飯食,使傳道的使徒都能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

使徒行傳第6章第2至4節: 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 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

3,選立乃根據一定的程序:
(i)使徒看見選立的需要而主動提出。

使徒行傳第6章第2節: 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

(ii)交由會眾去物色人選。

使徒行傳第6章第3節: 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

(iii)會眾必須根據 神所定的資格去物色有好名聲(對外和為人)、充足智慧(辦事方面)和聖靈充滿的人(靈性方面);

(iv)使徒認可提出的人選;

(v)使徒為他們禱告,然後按手在他們頭上。

使徒行傳第6章第6節: 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

4,執事的職務主要是根據恩賜,而有一定的工作範圍,例如:司提反是一個出色的講道者和護教者(使徒行傳第6至7章)。腓利是一個善於傳福音的人。

使徒行傳第8章第26至40節: 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裏,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他所念的那段經,說:

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
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
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他卑微的時候,
人不按公義審判他;
誰能述說他的世代,
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

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裏有水,我受洗有什麼妨礙呢?”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裏去,腓利就給他施洗。從水裏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的走路。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

使徒行傳第21章第8節: 第二天,我們離開那裏,來到該撒利亞,就進了傳福音的腓利家裏,和他同住。他是那七個執事裏的一個。

5,執事的選立應特別着重靈性和品格,工作的能力是其次的考慮。

提摩太前書第3章第1至13節: “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溫和,不爭競,不貪財;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 神的教會呢?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裏。監督也必須在教外有好名聲,恐怕被人毀謗,落在魔鬼的網羅裏。

作執事的,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一口兩舌,不好喝酒,不貪不義之財;要存清潔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奧祕。這等人也要先受試驗,若沒有可責之處,然後叫他們作執事。女執事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說讒言,有節制,凡事忠心。執事只要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因為善作執事的,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並且在基督耶穌裏的真道上大有膽量。

換一句話來說,在教會裏面如有工作職分崗位的領袖,一定是要一個得救重生、有聖靈同在的信徒。一個真真正正有着主耶穌基督生命的信徒,也是有職分的恩賜,才可以擔當教會的督導責任。內中不能存有個人的私慾或利益在裏面,不同於屬世的範疇中求取名譽、地位、應完全理解到作主耶穌門徒及工作應付上的代價是什麼。

路加福音第22章第24至27節: 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裏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

馬可福音第10章第35至45節: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你什麼,願你給我們做。”耶穌說:“要我給你們做什麼?”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耶穌叫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主耶穌基督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但祂以謙卑低微的身份,來到世人當中,服侍世人。祂不單止是一個謙卑服侍的工人,也是一個甘心為世人犧牲的人。看哪,祂不是來到世上被服侍,而是去服侍。如今多少個在教會的教牧、領導們應該汗顏,他們大多反過來需要信徒們的服侍與恭惠,我們眾信徒們應互相提醒兼教導,一切的榮耀都只屬於主耶穌基督和父 神,直到永恆。沒有人可以在教會裏面用私心、私欲、以屬世的標準在教會中爬高。我們理應靠着聖靈的恩賜和我主耶穌基督的生命,在 神的國中(教會裏面)要肯為此犧牲、肯服事才應受到尊重,與屬世的標準大異。因為屬世的權柄與從 神來的權柄截然不同,絕對不可濫用。

續。

聖靈在教會中的作為

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
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
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
無言無語,
也無聲音可聽。
他的量帶通遍天下,
他的言語傳到地極。

神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
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
又如勇士歡然奔路。
他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
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他的熱氣。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
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
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
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
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況且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
守著這些便有大賞。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
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
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
不容這罪轄制我,
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
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裏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詩篇第十九篇)

今天我們接著講聖靈。

一、聖靈在教會中的作為

1,臨在充滿
使徒行傳第2章第2至4節: 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2,施予聖靈的洗
哥林多前書第12章第13節: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3,揀選設立工人
使徒行傳第20章第28節: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 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

4,差遣傳道
使徒行傳第13章第2第4節: 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 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西流基,從那裏坐船往居比路去。

5,引導傳道工作
使徒行傳第8章第29節: 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

6,安慰教會
使徒行傳第9章第31節: 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7,使外邦人成聖
羅馬書第15章第16節: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 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當一個罪人重生,成為主耶穌基督的信徒以後,就會被聖靈充滿,得到不同的恩賜。當中有得到口才,說出方言,及各樣不同的恩賜 ,這是信徒生活中的一種實則體驗。而“先知”是教會中聖靈所賜的一種特別恩賜。

哥林多前書第12章第1至11節: 弟兄們,論到屬靈的恩賜,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你們作外邦人的時候,隨事被牽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啞巴偶像,這是你們知道的。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 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舊約時代和新約都有先知。先知的責任是按照聖靈的啟示,宣講 神的旨意。

申命記第18章第18節: 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

彼得後書第1章第21節: 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 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 神的話來。

初期教會中,“先知”恩賜很普遍,有時會臨到普通信徒身上。

哥林多前書第11章第4至5節: 凡男人禱告或是講道,若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因為這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

哥林多前書第14章第1節: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

先知能說預言,能顯露人心隱情。

哥林多前書第14章第24節25節: 若都作先知講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就被眾人勸醒,被眾人審明,他心裏的隱情顯露出來,就必將臉伏地,敬拜神,說:“ 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

並且能直接將聖靈啟示的話講出來,是一種超然的恩賜。先知的恩賜的目的是要“造就、安慰、勸勉、督導教會”。教會裏的超然恩賜中,“先知”和“說方言”常常並列,因這兩種恩賜的性質相同,都是聖靈直接使人說出啓示性的話。不過“先知”所說的是聽者和說者都懂得的言語,說“方言”的則需要翻譯。先知所講信息,多是 神在舊約中隱藏的奧秘和計劃。

羅馬書第16章第25節: 惟有 神能照我所傳的福音和所講的耶穌基督,並照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祕,堅固你們的心。

哥林多前書第13章第2節: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以弗所書第3章第5節: 這奧祕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他的聖使徒和先知一樣。

教會初期,新約啓示還沒有完成, 神藉著先知將祂的旨意直接告訴人,也藉着先知直接領受新的啟示。因此《以弗所書》第2章20節說, 教會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 :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新約聖經寫成後,教會信仰的依據是聖經的本身,先知的恩賜,便只限於講解和宣告 神默示在聖經中的真理,絕對不能在聖經以外增添新的啟示。

使徒保羅從聖靈中得了一個特別恩賜,他稱自己為“福音的祭司”,而所獻的是信主的外邦人,這也就是說他以向外邦人傳福音為志向。他在《腓立比書》第2章第17節: 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

也用獻祭來比喻傳道工作,不過講得更為熱切,因他願意把自己的生命“澆奠”在其上,甚至願意以身殉職。在猶太人眼中看來,把外邦人獻給 神是不潔淨的,但有了聖靈潔淨的工作,就可以“成為聖潔”。這是主耶穌基督和聖靈的工作,祂會差遣信徒完成這個工作。

二、領受聖靈

1,先知的預言
約珥書第2章第28至32節: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
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
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
少年人要見異象。
在那些日子,
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

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煙柱。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

2,基督的應許
約翰福音第7章第38至39節: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3,五旬節的經驗
使徒行傳第2章第1至12節: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那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我們帕提亞人、瑪代人、以攔人,和住在米所波大米、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西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呂彼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革哩底和亞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眾人就都驚訝猜疑,彼此說:這是什麼意思呢?

4,臨到外邦人
使徒行傳第10章第45節: 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

當人重生以後,聖靈降臨,要賜給凡有血氣的,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貴賤,極其大的福氣會臨到 神的子民。如死氣沉沉乾旱的地土,恢復到生機蓬勃充滿甘露一樣。主耶穌基督對世人宣告祂會將這活水賜給人喝,喝了的永遠不再口渴。聽見的人哪能不大大震動,幡然悔悟。

這“活水”就是聖靈。人的心靈覺得空虛,所以不停追求世上的物質、情慾的填滿。但這些東西絕對不能填滿人在靈性上面的欠缺,反而愈渴求愈空虛。只有聖靈進駐人心裏面,才可以餵飽我們飢渴慕異(義)的靈。所以只有信靠主耶穌基督的人,不單靈性的飢渴得到滿足,還可以成為泉源,長流不息。

約翰福音第4章第14節: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當聖靈降臨的時候,人的生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這從天而來的恩賜,像大風,像烈火。在得着的人當中產生的改變,可以從一個純樸的漁夫變成放膽傳播真理的傳道人,而一小羣寂寂無名的耶城信徒,可以在短短30年中把福音傳開,形成無法抗拒的佈道運動。聖靈的能力帶給一個人靈裏面豐盈與盼望天天的增長成熟。從前作奸犯科,荒淫無道,如今可以脫胎換骨,作一個新造的人,這個就是聖經裏面 神的恩賜從水(主耶穌基督的話)和聖靈得重生。阿門!

Older posts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