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圣经学习小组

Montreal Bible Study Group

Category: 神學 (page 28 of 48)

主耶穌基督的稱號(三十七)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續主耶穌基督的稱號

生命的糧
約翰福音第六章第35節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天上降下來的糧
約翰福音第六章第41節猶太人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就私下議論他,

食物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是填飽肚子。

這個世界上存在着兩種關於糧食的問題:一方面, 一些物資富裕的國家,國民不但有豐足的糧食,還有各種昂貴的營養保健品,因此個個腦滿腸肥, 身形豐碩,但因此而造成膽固醇過高,各樣體重、脂肪的問題繼而出現,年輕輕輕就毛病百出,更可能因此送了命。 另一方面, 貧窮、落後的國家,他們的國民卻食不果腹,連基本需求的糧食也不夠供給。很多欠發達國家的子民都是因飢餓而骨瘦如柴、終因營養不良而導致大量的死亡。

人每天勞碌工作,想賺到生活的舒適、豐足與享受, 但不一定得到好的結果。因人生所受的限制,事情無法預知,計劃得很好的事可能完全失敗。真的是成功無絕對把握,世事推移不在人手中。人一生勞碌工作、經商,為糊口而奔波,“飢渴慕財”,所為都是“糧食”。衣、食、住、行,乃人人所看重。亦因為如此,人往往生活在重擔下,無時無刻不感到被困惑、煩惱和灰心所環繞。

困擾,是因為不知將來禍福如何,今天“有工有糧”,明天如何,誰也幫不了忙。連權柄也非絕對,總是要受一定的限制;人無能力掌管自己的生命、無人能掌管死期;在與死亡的戰鬥中,無人能勝出;邪惡救不了行邪惡的人,君王的權威也救不了他自己的生命。人在世上獲得成功,在財富增多、“糧食豐足”的時刻,他正心滿意足、希望樂享財富的時候,卻不知他的時刻已經來到,死亡已在面前。他以為擁有一切,甚至擁有自己的生命,等到發現浮生短暫, 神隨時可以收回,已經太遲。

人在世上得到他認為豐盈的時候,可能生命已經走到最後一刻,一切對他已經變成毫無意義了。他在世上一切勞碌工作而得的收穫,都化成朽壞的肉體埋在棺材裏了。無論在這世上多貧困飢餓、富貴豐盛,都會面對同樣的命運,終點都是朽壞與死亡。

約翰福音第六章第26至59節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 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 眾人問他說:“我們當行甚麼才算做神的工呢?” 耶穌回答說:“信 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 神的工。” 他們又說:“你行甚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你到底做甚麼事呢? 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如經上寫著說:‘他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 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

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只是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 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 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猶太人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就私下議論他, 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嗎?他的父母我們豈不認得嗎?他如今怎麼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要大家議論。 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到我這裏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在先知書上寫著說:‘他們都要蒙 神的教訓。’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裏來。 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惟獨從神來的,他看見過父。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 我就是生命的糧。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

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裏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著;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 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裏教訓人說的。

主耶穌基督教訓人,說祂是從天而來的糧食。主耶穌基督是“生命的糧”,是道成肉身,也是賜生命的主。於27節所說,分別不在食物的“必壞”或“存到永生”,而是在接受的人身上所產生的效果不同。祂告誡人應為“永生”的食物而勞力。

猶太傳統相信彌賽亞來後會再賜嗎哪(糧食)。眾人的意思是摩西用“天上賜下的糧”供應一個民族達40年;若主耶穌基督是彌賽亞,應該有本領行比摩西更大的神跡。主耶穌基督指出了他們的錯誤;當日的嗎哪乃是 神所賜,不是摩西所為;但今天, 神要把“天上來的真糧”藉着主耶穌基督賜給人。這“真糧”就是永生,比嗎哪(世上賺到的糧食)不知重要多少倍。主耶穌基督是“生命的糧”,乃是賜永生的食物(33節),只要信便可以得着(4751節)。主耶穌基督說祂就是這“生命的糧”。

主耶稣也講過喝了會再渴與喝了永遠不渴的水(約翰福音第四章第13至14節)。唯有主耶穌基督能賜人永生的水與糧。努力做 神的、可以為靈魂賺得永生食物的工,不同於為肉體生存而作的勞動。人唯一能夠做而又為 神接納的“工作”,就是相信主耶穌基督(以弗所書第二章第9節約翰一書第三章第23節)。主耶穌基督指出,應該用對祂的“相信(信心)”來代替憑工作也就是善行得救。

這是在約翰福音這本福音書裏主耶穌基督八次向人宣示祂是誰的第一次;其他七次分別在以下章節:第八章第12節第九章第5節第十章第9節第十章第14節第十一章第25節第十四章第6節,及第十五章第1節

人若不信就得不了這“真糧”。主耶穌基督說,凡信祂的,必在祂裏面得到這“生命的糧”,蒙保守直到那日:復活與永生。得着主所賜永生的人能像祂一樣戰勝死亡。

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作我們“生命之糧”(約翰福音第一章第14節第六章第31節)。人的肉體要吃要飲來維持生命,我們的靈性也要領受主耶穌基督的身體(祂自己),才能得到永遠的生命。

聖經勸人認真生活,不要虛度時日,但絕不要給世上物質、物欲所吸引,忘記了人生當行之道;尤其應記住,人需向公義的 神交賬。因為 神賞罰。接受、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人,人生的每一天不但不會虛度,反而會分外有意義,可以促使人決定一生應走的方向,也是決定“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勞碌你所應勞碌的”的有效指南針。人應盡快抉擇,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一個關乎生與死、存與亡的決定。

主耶穌基督的稱號(三十六)

詩篇第51篇

續主耶穌基督的稱號

靈意象徵的名稱

挽回祭
約翰一書第四章第十節不是我們愛 神,乃是 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挽回祭”在希臘文有“贖罪”與“和解”的雙重意思,意即既去掉罪,又消除了 神的忿怒,與 神和好。舊約時代人用牲畜為祭,獻給 神贖罪祈福,贖罪祭乃是要滿足 神公義的要求。世人因為先祖亞當與夏娃犯罪成為罪人,而罪對人的懲罰就是面對朽壞與死亡。

人因罪而要面對死亡並不是 神創造人的目的,因此 神為人定下了一個救贖的計劃。祂要度成肉身作爲人子來到世人中間傳福音,施行救恩,執行救贖的工作,挽回人離開罪惡,與天父 神和好,重建親密關係。

 神子主耶穌基督是人的偉大中保,是使人與 神和好的贖罪祭。祂在十字架上一次完成了全部的救贖工作。我們的罪和歷世歷代藉着祭物贖罪之人的罪,都得到了赦免(希伯來書第九章第14至15節)。

在舊約裏面,每年的贖罪日,大祭司都要進到會幕至聖所中的“施恩座”,就是放在約櫃上的那塊金上蓋。彈血為全以色列民贖罪(出埃及記第二十五章第18節利未記第十六章第14節)。以前只有大祭司才可以一年一度見到的施恩座,現在 神已設立祂的獨生兒子主耶穌基督作了新的施恩座,因着主耶穌基督的死,也憑着祂的寶血,那隔開人與 神的帳幕已經拆毁。“施恩座”公開於世人面前,人人憑着信都可以直接來到祂面前,脫離本因罪而必受的永刑,得到永遠的生命。

 神的公義决定了犯罪的人一定要受死的刑罰。祂有忍耐,可以暫時寬容;但決不能寬容人過去所犯的罪。祂讓自己的忿怒全部都落在主耶穌基督身上,主耶稣基督的死完成了祂公義的審判與刑罰。基督為人類的罪而受死,是 神公義的見證。

 神不只公義,也更有慈愛。 神在證明祂是公義的同時,也預備了信靠祂的人得蒙救贖的途徑。基督為了拯救世人成為人身,即主耶穌基督要完全成為人,有完全的人性,方能代表人進到 神面前。最終基督定要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人的罪獻上“挽回祭”、因祂的死亡, 神怒得以止息;因着祂,人才能與 神和好。

基督是最完全的大祭司。試探為人生所難免,主耶穌基督能”搭救“被試探的人,因為祂自己有受試探的深刻體驗(路加福音第四章第1至13節)。祂為拯救世人而受的苦和祂因此而受的試探都非常之大(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第33至46節)。祂經歷兩者,但都得到空前的勝利,因此能成為人完美的代表,作人中保,為人贖罪,作“挽回祭”。天父 神是聖潔無瑕的,有罪的人不但不能達到祂面前,且要受刑罰。但 神又是慈愛的,祂差遣祂的兒子為世人贖罪,死在十架上,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第三章第16節);這是 神為全人類預備的惟一救贖法,不分人種、性別與貴賤;但人須憑信心才能得到。因 神是公義的,拒絕這惟一救恩的人都要滅亡。

主耶穌基督的稱號(三十五)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續主耶穌基督的稱號

靈意象徵的名稱

羔羊
啟示錄第十三章第8節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牠。

神的羔羊
約翰福音第一章第36節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 神的羔羊!”

在舊約時代,若以色列的百姓因無心或無知而有罪孽過犯,以及其他的罪衍,因着願意真誠的承認和悔悟,都可以將一隻活的無殘疾的公羊獻祭,罪就象徵性的歸到那隻羊身上,由羊擔當了他們一切的罪。以色列人後期的歴史中,也記載有在曠野中把公羊從高岩擲落而死的事。

慈愛的 神願意潔淨人的罪,憂傷痛悔的心為祂所憐憫與喜悅。

大祭師為全民作贖罪祭,要用兩隻公山羊。大祭司要為兩羊抽籤,由此決定讓哪一隻獻給 神,哪一隻歸與阿撒瀉勒(意指全民罪衍的去除)。那歸給 神的山羊要作為全民的贖罪祭,要殺了獻給 神,並把那羊的血灑在至聖所,羊體在營外用火焚燒;歸與阿撒瀉勒的,要活著送到曠野,讓牠擔當一切的罪孽。

贖罪日的二羊獻祭儀式確能在全會眾以民面前生動地表明他們“無心犯的罪”已從他們當中除去,全體人民的罪孽過犯,因着大祭司兩手按在羊頭上加以承認,得已“完全”消除。

舊約聖經“贖罪”這兩個字,在希伯來文當中是作“遮蓋”。所以說,以色列人依《利未記》的條例所獻的祭物只是“遮蓋”了他們的罪。從獻祭的人的立場來看,獻祭代表他們的認罪與悔悟,也表徵他們對 神的信心;祭物把他們的罪擔了去,以民的罪可暫時由這“替罪的羊”代贖 。不過祭物不能“除去”人的罪(希伯來書第十章第4節),只可以暫時“遮蓋”,得到 神的寬容(羅馬書第三章第25節)。

神對公義的要求一直要到主耶穌基督在十架上成為“挽回祭”才能得到滿足。所以以色列民獻這些祭物是天父 神對以色列民預表了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利未記第十六章)。天父 神在舊約裏面通過利未人的獻祭預表了祂會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肩負兩隻羊的責任。

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上(曠野),相信祂話語的,都會看到也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無可推卻,也都會認罪悔改。由此,主耶穌基督都可以為人除罪(歸於阿撒瀉勒的羊),替人在父 神面前擔當一切的罪; 不單如此,祂同樣作了獻祭的羊,被宰殺在祭壇面前。

在舊約時代,這只公山羊的血要被帶入幔子內,彈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這“幔子”是會幕中遮隔聖所和至聖所的一層幕幔。只有大祭司能通過幔子,進入至聖所,到達 神面前。主耶穌被殺的那一天,日頭變黑了,殿裏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半(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第45節)。主耶穌基督將至聖所的第一層帳幕和第二層帳幕的阻礙去除,人到 神面前有了一條新的生命的坦途。幔子從上到下裂開,象徵主耶穌基督的身體為我們受死、破碎(馬可福音第十五章第38節 ),並由此打開了到 神面前的坦路。

在舊約中利未人所獻的牲畜的祭決不能“除罪”,只能暫時“遮蓋”,所以人(除了大祭司)不可以進至聖所,去到 神面前。但現在主耶穌基督已經獻上了祂自己作了完全的祭,把罪一次性除盡,從那時開始,信徒都可以直接來到 神的恩座前(不再需要通過大祭司或牧師 )。“坦然有了信心”,人與 神不只有了新的和諧的關係,也得到了與天父 神直接相通的自由(《路加福音》第二十二章第7節《彼得前書》第一章第18至19節)。

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一個人擔當了舊約裏面 神要求以色列人所有贖罪的祭:祂既是這隻能為人“除罪”的羊,也是在 神面前被宰殺,流出祂的寶血 ,為人贖罪的“代罪羔羊”(約翰福音第十九章第34節)。主耶穌基督將父 神差派救贖的大計在十字架上已經成就了(約翰福音第十九章第30節);“成了”是主在十字架上痛苦的時刻的結束,也是父 神救贖大功完成的勝利呼聲。主耶穌基督說時“一定”仰首望天對着父 神,祂說完了才把頭低下。

主耶穌基督的骨頭未遭折斷,祂雖死去,卻帶着完整無損的身體復活。這讓我們想起預表主耶穌基督救贖的逾越節的“羔羊”,規定要全羊煮,骨頭絕不可折斷(出埃及記第十二章第46節民數記第九章第12節),而主耶穌基督在世上為救贖我們這些罪人所承受的苦難在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裏面的預言都一一應驗。所以人來到主耶穌基督並父 神面前不要“自誇”,“自誇”並不是自誇的行為,而是在教會(信徒)裏有罪而不肯悔改的罪。

“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這說明教會信徒中哪怕存有小小的罪都可以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酵”在聖經中多數指不好的事物,如罪惡、壞的教訓等(馬可福音第八章第15節);也可指好的事,例如《馬太福音》第十三章第33節《路加福音》第十三章第21節的比喻。“全團”是藏酵的麵團。

既然用了酵與麵為比喻,進一步要看猶太人逾越節“除酵”的習俗,這來說明聖潔生活之道。“逾越節”是預表 神救贖工作的節期,“逾越節的羔羊”就是主耶穌基督。羔羊被殺獻祭預表主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逾越節前一晚,以色列人宰殺羊羔獻祭前,先要除清家中有酵的東西,連吃的餅都必須是沒有發過酵的,稱為“無酵餅”。所以教會這個新的屬靈團體裏的信徒,生活行為也當聖潔,應當除盡一切的酵(罪、罪孽、壞的習慣)。在舊約裏面以色列民所獻的“逾越節的羔羊”,今天由主耶穌基督一次獻上,從今以後,信徒不可再沾染淫亂、相爭…等罪,應當開始一生過聖潔生活。

若然不是,就會如《哥林多前書》第五章第5節所言:要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

信主的人應該已經脫離撒旦的權勢,不再受它管轄;但人若再犯淫亂,所受的懲罰就是把他革除,從主的保守中趕出去,交到撒但手中,受它的攻擊和責罰(提摩太前書第一章第20節)。疾病、痛苦和死亡都是 神對人(罪孽)的一種懲治(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第30節)。“敗壞他的肉體”指的是比疾病和痛苦更利害的刑罰;犯此罪的人必須現在就受到身體的敗壞;若肯痛改前非,他的靈魂在主來的日子“可望”得救。

《啟示錄》第二十一章第27節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

人若要進入主耶穌基督並父 神預備“永恆不死”的天國,就一定要聽從主耶穌基督的話語。今天在世上作祂信徒的時候,一天要比一天更加聖潔、乾淨。

試想一下,今天去教會的,自稱為基督徒的,作教會傳道人的,我們是不是對罪看得很輕呢?

我們是不是容忍罪在教會裏面發酵呢?

我們是不是真的作為 神的僕人呢?

我們是不是 神的兒女呢?

我們是人的(罪孽中的)教會,還是 神的(聖潔的、成長的、聖靈同在的)教會呢?

我們是不是不談父 神對罪的嚴厲懲罰(祂要祂的獨生子、世人的救主、耶穌基督流祂的寶血,被宰殺在十字架上,只有這樣,聖潔、公義的 神才能止息對罪的忿怒),只講 神對人的愛呢?

的確 神愛世人,但 神憎恨罪,因為是罪阻隔了人跟 神的關係。人去教會,如果不對自身的罪警醒、悔改、潔淨,又怎麼可能得着主耶穌基督的祝福呢?

主耶穌基督在聖經最後一本書《啟示錄》裏面親自給世人最後的一個應許:“我必快來!”作為聖徒的回應應該是“阿們。主耶穌啊!我們願你快來。”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向耶和華唱新歌,
在聖民的會中讚美他!
願以色列因造他的主歡喜!
願錫安的民因他們的王快樂!
願他們跳舞讚美他的名,
擊鼓彈琴歌頌他!
因為耶和華喜愛他的百姓;
他要用救恩當作謙卑人的妝飾。
願聖民因所得的榮耀高興!
願他們在床上歡呼!
願他們口中稱讚 神為高,
手裏有兩刃的刀,
為要報復列邦,
刑罰萬民。
要用鍊子捆他們的君王,
用鐵鐐鎖他們的大臣;
要在他們身上施行所記錄的審判。
他的聖民都有這榮耀。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讚美的聖詩—詩篇第149 篇)

這是一篇呼召 神的子民(主耶穌基督信徒)向天父 神歡呼踴躍讚美的詩,因 神給了祂的選民榮耀和勝利。這些選民是萬王之王在地上的軍隊,可以審判那些攻擊過他們的列國(世人)。 神的子民並主耶穌基督的信徒應用跳舞、擊鼓、彈琴、歌頌來讚美祂的聖名。

人應該在 神面前承認自己力量不可恃,願意完全倚靠祂(謙卑)。 神的子民“用救恩當作···妝飾”,以得勝(“救恩”)為我們的冠冕,每天感恩地過著平安、喜樂的生活。天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賜予我們能力, 在這得勝(救恩)的生活中,時刻抗拒世界的誘惑、撒旦魔鬼的陷阱、自我私慾的羈絆。一天從早到晚,神的子民都是活在主耶穌基督救恩的保守、䕶佑中。

過着這樣的得勝的日子,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也會不能自已地歌唱頌讚這位每天帶給我們得勝生活的主耶穌基督。天父 神的大能賜給每一個祂的軍隊(子民)能力,尤如手握兩刄的刀,可以快快斬除前面一切的障礙。這是 神賜給祂子民作祂軍隊的光榮。

詩人用“報復”、“刑罰”、“捆”、“鎖”等詞語來說明聖善的 神對罪孽的恨惡與審判和對公義的實現。“所記錄的審判”,亦作“已定的判罪”,是 神對不信、不順服的人必定施行的刑罰 。

*********

馬太福音第十章第34至36節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因為我來是叫
人與父親生疏,
女兒與母親生疏,
媳婦與婆婆生疏。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主耶穌基督到來不是要世上不太平,只是祂拯救人類的方法又新又徹底,無可避免地會在社會上形成某些不和與衝突,特別是信徒與其尚未認識主耶穌基督真理的至親之間的衝突更為激烈。因祂救贖的計劃並不符合世人的思想及標準,因此一個人決定接受主耶穌基督,一定會和不信的人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的影響“一定”會深入到家庭至親的關係中。但信徒雖在逼迫中,仍能享有主耶穌基督的平安。天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無時無刻不看顧祂的兒女 (馬太福音第十章第29至31節)。

聖經中的“太平”(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第51至53節)一詞也可譯作“平安”。聖經提到三種平安:
1,人與 神和好的平安(羅馬書第五章第1節);
2,靈性上的平安(腓立比書第四章第7節)。信徒與 神和好後,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一切憂慮卸給 神,即時享受到這種心靈上的真平安;
3,世界和平(詩篇第七十二章第7節第八十五章第10節以賽亞書第九章第6至7節第十一章第1至2節)。 神的國來臨,世界得享太平。

人與 神和好,不只是主觀上的感受,使人得到內心的平安與滿足;也是客觀上地位的轉變,人從此與 神有了新的關係,不再是仇敵,反而能以 神為樂(羅馬書第五章第11節)。人與 神之間的仇怨和 神的憤怒都已除去,人因着信,藉着主耶穌基督,此後生活在 神的恩典中。眼前雖有患難,仍是歡歡喜喜。當然不是因為有患難而喜樂,而是在患難裏頭都能夠喜樂。 神容許患難來臨,一定有祂的美好的旨意,因此信徒對患難不應是消極的忍受,而是要積極面對,藉以培育堅毅不拔的精神(仰望主耶穌基督)笑對風暴。因為這是領受 神訓練祂兒女的機會 。

患難能生出忍耐、老練和希望,一種不會叫我們失望的真正希望(“盼望不至於羞恥”—一種能預先看得見成就結果的希望–“目”十“分”=盼)這是我們體驗經歷了父 神的大愛的必然結果。

神所賜的平安裏藏有 神對人的拯救與保守。人的罪得赦、與 神和好後內心“永享安寧”,這種平安的美好、深度與廣度,遠遠超過人的夢想,出人意外,非人的任何計劃與勞力所能達到。人成為主耶穌基督的信徒,就與主耶穌基督聯合,順服在祂的旨意下,生命從此有 神大能的保守,固若金湯,永无閃失。這保守應允深入裏頭,連心懷意念都在祂的看顧、守護中。

一家人本應和睦互愛相處,信徒却因為信仰的關係,受到家裏人的迫害,這種情況在許多地方出現。主耶穌基督激勵門徒努力傳道,不要怕逼迫,甲城受到迫害可往乙城去。主耶穌基督勉勵門徒以及以後傳福音的人:在完成福音使命的過程中,不要怕艱難、險阻、拒絕,不要因迫害而退縮,應滿心盼望和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來臨;我們傳道的工作還未做完,主耶穌基督便要來了。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第26至27節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愛我勝過愛”在英文译本作“恨”。If any man come to me , and hate not his father, and his mother, and wife, and children, and brethren, and sisters, yea, and his own life also, he cannot be my disciple.(Luke 14:26)(斜体为编者所加)

界定感情上愛與惡的用語大都是比較性的,以人的愛(有條件性的)比對主耶穌基督所付出的絕對而完全(犧牲)的“愛”來說,人本性(在罪中)上的喜愛,在層次上只能算是“恨”。“恨”自己的親人和自己的性命,也就是說把連自己在內的一切都完完全全獻在主耶穌基督的面前。

主耶穌基督並不是要我們真地“恨”人,而是要人能擺脫世間的覊絆才能去跟從祂,因信徒與主耶穌基督之間的屬靈關係尤勝親骨肉 (馬太福音第十二章第46至50節路加福音第九章第57至62節)。主耶穌基督勸勉信徒們,不要因看重這屬世、屬肉體的關係而放棄了跟祂屬靈的親密關係,甚至要憎恨、放棄這些,因一切屬世的關係都是引領人進入死亡的 。

《約翰福音》第九章只講了一個故事,內容優美無與倫比。主題是證實主耶穌基督說的一句話:“我是世界的光。”(第八章第12節)主角是一個與生俱來便瞎眼的人。當這一個被主耶穌基督醫治後,生平第一次看見光的瞎子,顯然手足無措,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主耶穌基督醫好他是在安息日,所以法利賽人一再把瞎子找來盤問,到底是不是真的瞎眼能得看見。後來瞎子完全明白醫好他的是誰,他信靠了主耶穌基督;而法利賽人因自己的冥頑不靈,反成了真正瞎眼的人(40節)。

這不單是個寓有深意的故事,也讓我們看見一個人歸信的過程:先有屬靈的光照,然後認罪,再後憑信心接受主耶穌基督(35至38節)。而這位瞎子的父母在緊要關頭,理應愛䕶他們的兒子,站出來為兒子說句真話,但是他們沒有。他們怕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 (18至23節),因為他們怕被遂出猶太人的宗教。若猶太人被逐出會堂,就不許參與社會性和宗教性的正常活動,且受人排斥、藐視、敵對。普通的情況,逐出三十天;嚴重的,則是終身。

這是在“人的宗教”裏面而瞎掉了靈裏的眼,一旦面對自身安全或利益相關的時候,連父母與兒女之“愛”都失去,甚至失去主等待給予他們的救恩。

主耶穌基督公開宣佈自己是  神的兒子,聖經新約特別提醒信徒,說到人能藉以得救的信心時,總是把主耶穌基督的 神性當作一件實質的事情來看,和人的信心連在一道(約翰福音二十章31節)。人承不承認主耶穌基督是 神,是人被定罪或得永生的分界線(約翰福音第三章第36節約翰一書第五章第12節)。

法利賽人問主耶穌基督:“難道我們也瞎了眼麼?”,主耶穌基督的答覆含有雙重的意思(41節)。瞎眼可以是沒有看的能力,也可以是“故意不看”(明見、明知而不信)。法利賽人要是真的不明白真道,那末,他們的看不見在道德上無罪;但是他們都把自己當作群眾的精神領袖與導師,應該能明白,能看見;他們是故意不去看(不信),這種瞎眼因此難辭其咎。

《瑪拉基書》第一章第6節藐視我名的祭司啊,萬軍之耶和華對你們說: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裏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裏呢?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藐視你的名呢?”

這是 神對祂的子民恩典的呼召,亦是對祭司(信徒)的斥責。而信徒在新約中被稱為祭司(彼得前書第二章第9節)。

《馬可福音》第十章第17至31節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 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 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門徒就分外希奇,對他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 神卻不然,因為 神凡事都能。”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 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 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人(信徒)應明白不能靠錢財得到(進入) 神的國,也不能求任何關係得到 神的國。對物質的眷戀,即令是窮人,也可以阻擋人接受主耶穌基督。凡事看重物質的人要進 神的國,比駱駝穿過針的眼還難,也就是絕對不可能。主耶穌在31節中用當時的一句俗話指出, 神對事物緩急輕重的次序與人的想法截然不同。

彼得把人能做的“我們已經撇下所有”放在第一個位置,把 神能給的放在第二個位置。主耶穌基督把這次序倒轉過來,指出,作門徒的若為福音和主撇下,能從 神得到的勝過地上(罪中)所有的百倍,這才是首要,才是第一位置。人的成就、財富,並不是做門徒的必要條件; 神的呼召和恩賜才是最重要。

兄弟姊妹們,我們想要在這個世上能得到的金錢、財富與及關係,內裏通通都包藏着“罪”與“死”,這些都不能在 神的面前得到祝福。我們要祈求神加添我們的信心,凡事放主耶穌基督在第一位,讓祂傾倒天國的祝福賜予我們。在這個黑暗的世代我們也能得到這樣屬天光照的祝福。也可以令我們周邊的親人盡早得到主耶穌基督的救恩。

《瑪拉基書》第四章第5至6節: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裏去。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所以人要悔改,“免得我來咒詛遍地”;人要是不悔改,必如以東人一樣,完全滅亡。先知所預告主耶穌基督的降生,改變了人類的歷史,基督引領世界進入有公義的日頭照耀的恩典的新時代。

《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第35節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主耶穌基督是惟一 神聖的 神,祂所言的每一句話語都“言而無虛,信實無偽,必然成就”。

主耶穌基督的稱號(三十四)

詩篇第51篇

續主耶穌基督的稱號

靈意象徵的名稱

活石
彼得前書第二章第4節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

磐石
哥林多前書第十章第一至第四節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 都在雲裏、海裏受洗歸了摩西; 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 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房角石
彼得前書第二章第6節因為經上說:

看哪,我把所揀選、
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
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錫安的房角石
以賽亞書第二十八章第16節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
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
是試驗過的石頭,
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
信靠的人必不著急。

絆腳的石頭
羅馬書第九章第33節就如經上所記:
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
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人類是 神所創造的,縱然先祖亞當與夏娃因一時的私欲犯了罪,變成了罪人,與 神脫離了親密的關係;從此罪捆綁了以後生下來的人類,神並沒有因此而忘記、放棄人類;祂要為人類定下一個救贖的大計。祂要道成肉身來到這個黑暗的世界上,施行救贖的工作;祂要作相信祂救恩的人的磐石,讓此等信祂的人不會再跌倒,在祂保守裏面從相信直到永恆。

雅各的兒子約瑟當年被兄弟們出賣,遭到很多的迫害與苦痛,並在埃及受了不少的苦,但都能安然渡過,毫髮無損,這一切都歸功於 神的大能的作為與保守。過後 神將福分傾倒在約瑟頭上。天父 神是雅各的“牧者”、“磐石”、“大能者”(創世記第四十九章第23至32節)。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去到曠野,全能的 神從磐石出水賜給以民飲用。磐石出水的 神跡共有兩次:第一次記錄在出埃及記第十七章第4至6節,是以色列人進到曠野生活的初期 ;第二次發生在曠野40年的末期,於加低斯(民數記第二十章第1至13節)。第一次的磐石出水, 神命摩西用杖,使水流出;第二次 神命摩西“吩咐”(民數記第二十章第8節)磐石出水,但摩西却用杖“撃打”二次,沒有順服 神的命令,因而受罰,没有能够踏进 神赐给以色列民的迦南地。

這磐石在以色列人的傳統上十分出名,甚至認為所流出的水,一直供應他們到迦南地為止。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章第4節說:“我們的祖宗···所喝的是出於隨着他們的靈磐石”,所講的就是這傳統;但他是比喻主耶穌基督成為供應信徒生命“靈水”的磐石,以色列人認為這塊磐石在他們40年的流浪中,一直在曠野跟隨着他們,供給水源。使徒保羅借用這一傳說來說明在曠野(代表今天的世界)給他們(我們)水喝的不是那塊磐石,而是主耶穌基督。主耶穌基督就是那“磐石”,是在曠野的日子中賜給他們(我們)生命的糧與生命的水的“靈磐石” (馬太福音第七章第24節第十六章第18節

教會的根基是主耶穌基督,主耶穌基督是教會的“磐石”,主耶穌基督是那“房角石”(以弗所書第二章第20節)。“教會”的意思是“召出來”,“被召集在一起的人”。而這一批被召集出來的人成為基督的真信徒,這些人在日常的生活及行為中都應以基督的旨意、祂的話語為中心點;這需要對主耶穌基督話語的信心,認主耶穌為基督,基督就可以作我們生命的“磐石”(路加福音第六章第39至49節)。

主耶穌基督教訓門徒日常生活的一些原則:

第一,學效(生命活出)主耶穌基督。什麼樣的老師出什麼樣的學生。跟法利賽人(世人)學,只是瞎子領瞎子。要做個好領袖(父母),應先自己做模範。

其次,一個人的行為好壞取決於他的品格;反過來說,行為可以反映品格。好學生是聽了主耶穌基督的話又靠信心去實行的人。這種人(真信徒)在審判的日子才能站立得住。但以色列人為什麼到今天都不能夠認識他們這位彌賽亞-救世主耶穌基督,其原因就是他們拒絕了 神所定的“信主之法”(羅馬書第三章第27節)。他們不是不尋求,所尋求的也非錯誤的東西:他們都是尋求 神和 神的義;但是他們用錯了方法:不是憑信心求,只是憑着行為求(立功之法)。他們自以為擁有的長處而誇口(羅馬書第二章第17節第三章第2節)在稱義須憑信心的基礎上,人的行為和功勞都絕對立不住足。外邦人得着義,是因為出發點正確,憑信心求,不憑行為。律法上所指示關於義的原則和義的內容不是不好,去追求也是正確的,只是人如果拿律法來自義,就變成憑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行為,而不是憑信心來信靠主耶穌基督得 神的喜悅,如此便走錯了路。《羅馬書》第九章第33節中分別引自《以賽亞書》第八章第14節第二十八章第16節。在《以賽亞書》第八章14節原文中絆跌以色列人的磐石是指耶和華 神自己;在二十八章16節中則指出耶和華已為以色列人立下一塊寶貴的基石,作為拯救的根據。這塊“基石”也就是主耶穌基督,包括祂的救贖主的地位。

人為什麼給“絆跌”不接受主耶穌基督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有些人預定(抉擇)不接受主耶穌基督,要自我墮落與喪失;
2, 神預見(預知)人會不信,這些不信的人預訂要喪失;
3,不信的人命運是永遠滅亡;
4,   神預備了一個得救的方法(使徒行傳第四章第12節),但人拒絕接受,不順從,因此算為絆跌的人。

人對主耶穌基督,只有當作寶貴的磐石或者當作絆腳石,沒有中間的道路。而阻礙人接受福音的主要因素是魔鬼、今生的憂慮、試煉和錢財。

主耶穌基督在“撒種的比喻”裏面解答了何以接受福音的人如此少的原因。這些人拒絕 神的道-主耶穌基督,所以也為 神所棄絕。主耶穌基督是世人的活石,我們可以從此活石得着生命,成為建造主的殿的有生命的石頭。

聖經用“磐石”表徵主耶穌基督,用於說明祂的身份和工作。祂是:

1,在曠野被擊打的磐石,生命的水從祂流出來,要喝的人都可以來喝(出埃及記第十七章第6節哥林多前書第十章第4節);

2,是房角石,教會建立的根基(以弗所書第二章第20節);

3,是猶太人的絆腳石(羅馬書第九章第32至33節哥林多前書第一章第23節);

4,是主再來時,以色列民“房角的頭塊石頭”;

5,從建立 神國度的計劃來說,祂是粉碎一切屬世權勢,權力遍滿天下的石頭(但以理書第二章第34至35節第44至45節);

6,對不信主的人來說,是審判世人的巨石,掉在誰身上,誰便給砸得稀爛(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第44節)。

任何世上的宗教以及自我自救的方法,都是我們信主和接受救贖的一塊塊絆腳巨石。惟獨相信、倚靠主耶穌基督,只有祂才是生命、信仰的磐石。因此今生的喜樂到永恆都屬於我們,除此以外別無他法。(《出埃及記》第三十三章第18至22節申命記第三十二章第3第4節

所以,兄弟姐妹們:不要做一個忘(主耶穌基督的)恩負(主耶穌基督的)義的“假信徒” (出埃及記第三十二章第13節至31節)!要思考如此做所面對的何等悲慘的後果!天父 神會保守信靠主耶穌基督的信徒,但會阻擋不信靠主的人,成為他們的絆腳石,使他們所謀的不能成就。主耶穌基督惟獨是真正可靠的根基“磐石”。阿們!

Older posts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