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圣经学习小组

Montreal Bible Study Group

Category: 神學 (page 26 of 48)

主耶穌基督對門徒的稱呼(四)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主耶穌基督對門徒的稱呼


約翰福音第十章

本章記敍主耶穌基督向眾人宣佈祂是誰。

祂與天父原為一(30節)。一個人若沒有親身體驗過與主耶穌基督之間的親密關係,心靈從來沒有讓真理光照,不可能了解這件事。

主耶穌基督用好牧人與羊的比喻來說明這種關係(1至18節):主耶穌基督是好牧人,而每一個相信、倚靠、接受祂的,是祂的小羊。祂同時指出,法利賽人是瞎眼領路的,他們不能認識與接受主耶穌基督與天父 神原為一的啓示,以致膽大、愚昧公開說主僭妄。主耶穌基督引用聖經自辯,並且為父與子為一作了解釋(38節);然而猶太人仍舊要除掉主耶穌基督(31一39節)。

主耶穌基督告訴世人祂是好牧人;世人如羊羣,在曠野覓食,周圍充滿各類猛獸,侍機攻擊,羊生命危機四伏。主耶穌基督自比祂是“群羊的大牧人”(希伯來書第13章第20節)。這位好牧人、大牧人,就算遇見狼來,祂定會保護羊群,就算捨命也在所不惜。有此”善牧”,羊群根本完全不用懼怕受到傷害。

這位大牧人在羊群的前頭行,野獸來襲,祂會不惜一切,趕走野獸,保護羊隻;無論環境如何惡劣,這位大牧人都會帶領羊兒,扶持,保護。

這位偉大的好牧人無休無止,不眠不休地看顧羊兒。有如此愛惜羊群的善牧,就算有猛獸來襲敵人當前,羊兒也絕不會害怕 ,羊兒活在內心安謐、毫無懼怕的環境裏。羊群既飽足又安全,可以憩息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豐盛草原上,又可在活水長流的溪畔安歇,生活豐美無缺。

這位偉大的牧人能使世人生機勃勃。祂是那憐憫、慈愛、救贖偉大的父 神,祂有的是公義、正直、全善和聖潔,世人跟隨祂、聽祂的呼喚,一生可以走在正路上,毫無閃失。信主的人如羊兒得着這偉大的善牧主耶穌基督的完全保護與扶持下。

認識主耶穌基督,真正屬主的人,只會聽主耶穌基督的聲音。這代表人聽了福音,接受與承認自己是罪孽深重的人,面臨死亡,如無牧人的羊,流離顛沛、東碰西撞、身心俱疲、危機四伏,活在可憐的光景中;一但得到福音光照,尤如迷羊聽到善牧的呼喚,立刻回應,回歸信善牧的懷裡, 找到倚靠,心裏即時踏實。

主耶穌基督這位善牧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上親自尋找這些“迷失的羊”,當然包括你與我和世上的每一個罪人。祂不辭勞苦,找着了,就歡天喜地扛在肩上,帶回家去(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第4至7節)。

而這位偉大的善牧,主耶穌基督為救贖、保護你我這些羊兒,不惜為我們捨命,犧牲在十架上,作代罪羔羊(使徒行傳第八章第32至35節)。主耶穌基督不只為罪人死,使信祂的人得到救贖,祂更全方位保護、看顧、餵養、監督屬地祂的“羊”(我們)的生命和生活,祂是我們生活中的榜樣、生命的救贖主和靈性的最高監督人。

祂不但是“大善牧”,且是牧人中的牧人(彼得前書第二章第25節)。我們這位大善牧主耶穌基督今天固然在天上坐在父 神榮耀光華的寶座的右面,祂依然不休止為我們這些失喪的迷羊而禱告。在祂離開這個世界回到天父身邊之前,祂多次吩咐門徒一定要餵養祂的小羊(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第15至17節)。救主耶穌基督從父神那裏差保惠師聖靈來保護、扶持祂的每一只“羊”,祂的真信徒(約翰福音第十六章第26節第十四章第1618節)。不單如此,每一個真的信徒,祂的“羊兒”,祂都差派天使來保守(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10節詩篇第九十一篇第11節)。

兄弟姐妹們,我們若信靠主耶穌基督,就成為祂的“羊”,成為 神家的孩子。有如此大善牧,在世上有甚麼值得害怕呢?你相信主耶穌基督是這位大牧人嗎?又相信你是祂的羊兒嗎?你我認識祂沒有?祂又認不認識你我?(馬太福音第七章第17至23節)。

主耶穌基督對門徒的稱呼(三)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主耶穌基督對門徒的稱呼

小子
馬太福音第九章第2節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
第十章第42節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
第十八章第6第10第14節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裏。…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裏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面。…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裏失喪一個。

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第5節耶穌就對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 他們回答說:“沒有。”

主耶穌基督稱門徒們為“小子”。這是一個非常親切的稱呼,相當於“我的孩子們”。在馬太福音第十章第42節裏面,主耶穌基督更加講到“因為門徒的名”,是直接說因為“他是我(主耶穌基督)的門徒”,所以主耶穌基督親切地稱每一個祂的門徒為“小子”。

一個癱子不單止他自己有信心可以得到主耶穌基督的醫治,而且連帶他的朋友也被主耶穌基督的愛先感動,同得見主耶穌基督赦罪、治病的 神蹟祝福 。他們將這個癱子朋友抬去面對主耶穌,但不得其門而入,於是他們不辭勞苦、不計後果,拆了房頂,把這個攤子朋友連褥子直接縋下去(馬可福音第二章第3至4節)。多大的信心呀!像中國成語"破釜沉舟"。主耶穌基督面對這攤子和他的朋友們的信心,祂愛惜與親密地跟他們說,“小子!放心罷;你的罪赦了。”(馬太福音第九章第2節)。

主耶穌基督用祂的權柄來對付罪,因為疾病與罪密切相關(人因有原罪,所以身體會朽壞 —生、老、病、死是罪在人身上的必經階段) 。基督先赦免了那癱子的罪,去除病根;然後叫他起來(第5節)。這是主耶穌基督在地上有赦罪權柄的證明。從這可見主耶穌基督對每一個願意靠信心認識祂、跟從祂的人,都施恩憐憫,首先“赦罪”:得到主的救贖和父 神的寬恕,到醫治肉體上的軟弱。

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絕不是為了治病趕鬼等 神蹟工作。祂不輕易行神蹟,除非為了彰顯祂有能力克服撒但的權勢,以及包括罪和疾病在內的一切邪惡的力量。所以基督徒應該格外警醒,不要一味追求治病的神跡,不要讓別人誤會產生危險的假象。因為世人不應只是為了治病、趕鬼等奇蹟異事而信祂。若果人要看 神蹟,應注意祂從死裏復活這個最大的神蹟(馬太福音第12章第38至41節)。

背道是聽了真理而背叛,原由是靈性上的淫亂。先知何西阿曾把以色列比作不忠貞的婦人(何西阿書第四章)。主耶穌基督指責文士和法利賽人為邪惡淫亂時代的代表,因為他們違背了在 神面前的誓約(基督徒的洗禮)。神蹟異事可以證明主耶穌基督的權柄(路加福音第十一章第29節約翰福音第二章第11節第三章第2節)。但主耶穌基督此刻拒絕行 神蹟,因為法利賽人並不相信祂是基督,沒有絲毫悔改接受祂的誠意。但祂應許他們得到一個最重要的 神蹟,就是祂要從死裏復活,並且施行審判。但人若聽到“福音真道”以後,如主施恩于尼尼微一樣,舉國從君王到民眾都立刻悔改(約拿書第三章第4至10節) ,就能得到救贖、得到赦罪、得到與天父 神和好的親密關係,也能得到父 神的祝福及保守 ,更加大的 神蹟是得到了主耶穌基督聖潔無暇的生命,成為 神家的孩子—“小子”,活在祂的平安與喜樂中,一直到永生,就可以避過這一個受永刑的審判(參考《路加福音》第十一章第29至32節)。

所以小子們,聖靈在主耶穌基督身上要完成的工作,才是真正的神蹟。看見了聖靈在所羅門和約拿身上所行的“小 神蹟”而聽從和相信的人,要定“這世代—世人”不接受聖靈行在主耶穌身上偉大 神蹟的罪(馬太福音第十二章第39節)。

人應該謙卑如小孩子,才可以去到主的愛中,作主耶穌基督的門徒。人應像兒童一樣坦率、信任、心無旁鶩、不存懷疑、不自誇自大,應虛心學習、順服於的主話語,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主耶穌基督並天父 神的孩子(馬太福音第18章第1至6節)。

主耶穌基督的犧牲改變了世人以及舊有黑暗邪惡的世界。在新的恩典世界中,人與人的關係應有新的規則與典範,這就是“彼此相愛”。人與人應彼此相愛,就像主耶穌基督愛我們一樣。這是新時代的命令與守則。從信徒彼此相愛,世人可以看出他們是主的門徒、是神家的孩子,大異於其它人。這代表著接受了主耶穌基督的每一個“小子們”日常生活應有的行為,在人前人後是一致的,是無虛偽假裝的。

主耶穌基督對門徒的稱呼(二)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主耶穌基督賜予門徒的稱呼

朋友
馬太福音第十一章第19節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 。
以賽亞書第四十一章第8節
惟你以色列-我的僕人,
雅各-我所揀選的,
我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

天父 神稱亞伯拉罕為祂的朋友,因為亞伯拉罕明白 神的心意。他當時為那將要滅亡的所多瑪城代求。他希望 神的恩典能多給所多瑪與俄摩拉城一個機會,若是當中有多少數量的基督徒都求 神不全然毁滅這兩座大城。但願當中的居民能夠遠離罪孽歸向恩典豐足憐憫的創造者 神。

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救主耶穌基督也稱罪人與稅吏是祂的朋友。主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呼召罪人認罪悔改,祂來這世上本不是召義人(馬太福音第九章第11至13節)。當時法利賽人眼中的“罪人”,是因他們所從事的工作、行業或個人的德行為他們所不齒、不屑與之往來的人。稅吏是代羅馬政府向猶太人收稅的人。當時做稅吏的大都貪婪強奪,為猶太人所不齒,故將稅吏和罪人並稱。在他們眼中,這些人有罪不是因為破壞了律法,而是沒有遵行法利賽人墨守成規的解釋。

法利賽人通常認為自己比這些他們口中稱的“罪人”更加完善、道德更加高尚。主耶穌基督要打破這些人為的障礙。祂明白稅吏等人的光景,知道他們在 神面前是“有病的人”,需要“醫生”,因此與他們一同吃飯,讓尚活在黑暗中的人可以看到真光。法利賽人是一群全然看不見自己滿身罪孽的罪人,他們還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聖潔(沒病,不需醫治);他們更加認為只有他們才配得救恩,所以主耶穌基督就警誡他們。

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這個黑暗的世上並不是來呼召自以為義的人,而是呼召曉得自己是罪孽滔天的罪人的人,正如使徒保羅所自稱是罪人中的“罪魁”,他們需要主耶穌基督的救恩,而且願意認罪懺悔。

《提摩太前書》第一章第13至16節我從前是褻瀆 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時候而做的。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裏有信心和愛心。“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

保羅得救以後,從自己的一生來看 神的憐憫與慈愛。他從前是逼迫基督的,現在却作了祂的使徒。未信主前,保羅以為逼迫基督徒就是服事他所信仰的 神,現在才知道這是大罪(約翰福音第十六章第2節腓立比書第三章第5至7節)。他用“褻瀆”、“逼迫”、“侮慢”來描寫從前敵對基督、逼迫教會的行為,但滿有憐憫與寬恕的主耶穌基督仍舊召他作了福音使者。保羅明白,他是罪人中最壞的“罪魁”,他自覺罪孽深重,壞到極處。他深切明白,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是要拯救一切的人,不分貧富、貴賤,不論種族、膚色,連保羅這樣的大罪人也能得蒙拯救,證明主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第九章第13節)。

從主耶穌基督使用保羅這樣一個曾經那樣敵對祂的人,可以看出主的忍耐是何等的完全,何等的無限,一切罪人都可從保羅身上找到證據,欣然信祂得永生。主耶穌基督的寬宏大愛,就連出賣他的猶大,主仍用友善的態度待他,稱他為朋友(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第50節)。

如果一個人半夜三更把人家一家人吵醒,為他的朋友代求三個餅,是不是太過分,不近人情?但被求者看到他要求得迫切,就給他如願以償。(路加福音十一章5至8節)我們若懇切祈求 神國的恩賜,一樣可以得到。正如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向父 神的禱告,“主禱文”,若然我們真的懇切與真心求問,天上的父 神無論如何一定應允我們(路加福音第十一章第1至13節)。

主耶穌基督愛惜祂的朋友,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主還是到他那裏將祂救贖過來。主的朋友拉撒路因病致死,但死亡不能捆綁他,因為生命在 神手中。叫拉撒路復活,證明主耶穌基督為 神子,同時喚醒周邊更多人接受救恩。主耶穌基督就是世上的“光”,世上黑暗的力量不能勝過祂。主“叫醒”睡着了的拉撒路,黑夜過去、黎明重臨,讓拉撒路可以再見白日的光(約翰福音第十一章第1至45節)。

我們今天若自稱是主耶稣基督的信徒,是不是已給主在死亡(罪)與黑暗中(睡著了)叫醒過來, 重見光明了呢?主耶穌基督稱信徒為“朋友”,希臘文philon意思是“主耶穌所愛的人”。朋友,你願意有這樣一位救主耶穌基督作你的朋友嗎?這一位朋友不但肩頭可以倚靠,更是我們每一個的唯一救贖主,也是最瞭解我們内心一切困擾與煩惱的朋友。主耶穌基督從“主僕”開始稱呼祂的門徒,現在進一步是“朋友”。主和門徒的關係更加親密了一大步。

主耶穌基督對門徒的稱呼(一)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主耶穌基督對門徒的稱呼

主與僕
約翰福音第十三章第1316節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

人被僱作為僕人,有三個基礎的條件:
1,聽從主人的旨意;
2,接受主人的命令;
3,實行主人的計劃、安排。

作為主人,當然不會僱用一個不聽從主人話語的僕人。主人是權柄的施行者,而僕人是執行主人權柄的實行者。

聖經教導作為僕人的要尊重主人。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奴隸(奴僕)是當時社會中一種制度,富貴人家多畜養奴婢。這制度雖不合 神創造人的本旨,但那時已相當盛行。聖經教訓常涉及怎樣處理奴僕和主人之間的關係,使雙方能和諧相處。教訓要求作僕人的聽從肉身的主人,但也吩咐主人應善待僕人如一家人(以弗所書第六章第5至9節)。

一個人可不可以同時間接受兩個主人呢?斷然不可,因為兩個主人會發出兩個不同的主意,作僕人的也不可能同時執行。

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路加福音》第十六章第13節

瑪門有“金錢”、“利益”、“財富”諸意。人若專注喜愛瑪門 ,相信金錢萬能,哪能敬畏 神、愛 神呢?唯有專心尋求 神的旨意,不為物質所覊的人,才能有分於天國。

主耶穌基督用主人與僕人對門徒的相稱,就等於我們今天接受了主的救贖,就應專一事奉主耶穌基督。一個僕人不能同時對兩個主人盡忠;人不能腳踏兩隻船。縱然教會內部會有不和,信徒生活亦非毫無瑕疵,但信徒仍被稱為“聖徒”,由此可知,信徒“成聖”的地位是因相信主耶穌基督救贖的大功,憑着與主耶穌基督聯合的新關係獲得的。而求告主名就是這種信心的表現(羅馬書第十章第13節)。

世人能得着這信心,並不分身份、地位、尊卑、貧富;因為世人只得一位真正的主—主耶穌基督(羅馬書第十章第12節)。

一個人認主耶穌為他生命的主,不是用外表(例如亢奮狀態)來衡量,重要的是所說的話本身,當然也要加上人的行為。 自誇、假見證或毀謗的話決不會出自聖靈;出自聖靈的必為榮耀主耶穌基督的話(約翰一書第四章第2至3節)。人若真認主耶穌基督為主,他的生命就與主耶穌的生命聯合起來, 活出主所吩咐與喜悅的聖潔生命。

若信徒真認主耶穌基督為主,教會(當然也包括家庭)一定合一,因為不問基督徒在什麼地方,都共有一個身體、一個聖靈、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以弗所書第四章第5節 )一 神,基本因素相同。若有什麼不同,都屬表面,無關宏旨。

基督信徒生活的共同目標:
1,“一主”是大家都承認主耶穌基督為主(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第3節)。
2,“一信”指同信主耶穌基督為主。我們得救乃因這信。
3,“一洗”是受洗歸入同一位主耶穌基督。

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羅馬書》第十四章第9節

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 神卻叫他從死裏復活了;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證。《使徒行傳》第三章第15節

主耶穌基督不但是宇宙的創造主,祂也是人類生命的糧(約翰福音第六章第33節),所以人接受主耶穌基督為主就擁有了生命,也得到了永生。所以信徒若真正要“見主耶穌基督”就一定要在屬靈的意義上追求:與眾人和睦、追求聖潔、不拜瑪門、不行私欲、不沾情慾、不作自主。我們聖潔才可以和祂有交通“能見主”(希伯來書第12章第14至17節)。

信徒認識主耶穌基督切忌忘恩負義,不然就有如《何西阿書》第八章第14節的慘景一樣。信徒應每天口裏都是稱頌敬拜主耶穌基督,更活出基督榮耀的生命。主耶穌基督是宇宙間最高超、最榮耀、最有權柄的地位。有一天,只要一稱基督耶穌的名,不但地球上的人類,連天上和地底下的居民都要向祂屈膝跪拜。那時天父 神要全世界所有的人類和靈界所有受造之物,都要敬拜主耶穌基督,事奉主耶穌基督,稱主耶穌基督為“主”(腓立比書第二章第9至11節)。

兄弟姊妹們,你們願意今天稱主耶穌基督為主或是祂第二次來的時候才稱祂呢?我們今天是不是尚在追逐瑪門,拜瑪門為主呢?或是拜主耶穌基督,稱祂為"主"呢?我們是誰的僕人?誰是我們的主人?我們抉擇敬拜賜給生命的主—救贖主耶穌基督為主或拜帶至滅亡甚或滅門之主—魔鬼撒旦為主呢?

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使徒行傳第十一章第十九至第26節: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但內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他到了那裏,看見 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在新約聖經裏面,通常稱主耶穌基督的信徒為“門徒”,“信徒”,“聖徒”或“弟兄”。在使徒行傳裏面,門徒首次被稱為“基督徒”,即“基督人”的意思,也就是“有主耶穌基督活在生命裏的人”。當時,安提阿的教外人因基督的信徒宣講主耶穌基督的復活,而信徒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與世界和他們有異,又不能算是猶太人,因此給他們取了這個半希臘、半拉丁的名字Christiani(基督徒)。後來“基督徒”變成了所有信徒的稱呼。

因信稱義是人得救的唯一方法,這真理是為了世上所有的人傳講的。今天我們要靠信心來相信的是主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我們因信 神復活的大能就可以稱義。罪因一個人:第一個亞當而進入了世界,使人與 神隔離;人現在藉著第二個亞當—主耶穌基督,可與 神復合和好。

信徒稱義的基礎是:
1,相信主耶穌基督死是作贖罪的犧牲;
2,相信主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

主耶穌基督受死為我們付出重大的贖價,祂復活使我們得以與 神和好。這是全部福音真義的縮寫 。人與 神和好不只是主觀上的感受,得到內心的平安與滿足;也是客觀上地位的轉變,人與 神有了新的關係,不再是仇敵,反能以 神為樂(羅馬書第五章第11節)。這並不是思想上的理念,而是生活上的真實行動。與 神的敵對關係結束,就棄罪歸義,人因此可以生活在 神賜予的平安中。

我們既有天國榮耀的盼望,在患難中都可以喜樂。 神與人為友,人以 神為榮為樂 。既然人與 神之間的怨仇和 神的忿怒都已經除去,人因着信,藉著主耶穌基督,生活在 神的恩典中。眼前雖有患難,仍是歡歡喜喜,因這患難能生出忍耐、老練和盼望,一種絕不會叫我們失望的真正希望,“盼望不至於羞恥”。這是每一個信徒都應該體驗經歷了 神大愛的結果(羅馬書第五章第5節)。

主耶穌基督救贖的“善工”是 神計劃賜給世人拯救之工,能使人成為新造的人(基督人),回復當日 神創造天地,祂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記第一章第31節 )的狀態。人若甘願接受 神開始救贖的“善工”,祂必繼續直到完成才歇息。祂亦會保守每一個信徒,直到主再來的日子。

人有了這保證,按理任何驚嚇都不用害怕(腓立比書第一章第28節)。放眼看現今的世界,男女之間的情慾、個人的私欲,已經達到一個反對道德倫理標準的界限。在汽車展覽會上,利用幾乎沒穿衣服的女模特兒作宣傳;電視台的遊戲奬勵一台電腦給每一個願意在街上、大庭廣眾當中脫衣的人;一群婦女為反對警察給他們的忠告:不要穿得太暴露,免得使色狼們有機可乘,公開一大群上街,穿著暴露,高叫著我們喜歡作蕩婦,這是我們的自由與人權;小孩子當街辱罵、毆打他們的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在網上宣傳他們淫邪的生活;網絡上買賣的欺騙;毒品的自由買賣;甚至乎有人跟別人起爭執時拿刀殺死了對方,面對警察的盤問,他說我樂於殺人。這個世界現今太多的“自由”,若然這樣是自由,我們只會相信這是“羞恥的自由”。

這是世上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但我們作為主耶穌基督的“信徒”,請回望一下自己的教會,教會中的男女婚姻關係,是不是離離合合,一婚,再婚,二、三婚都是普遍等閒。年青男女之間的情慾問題,他們完全沒有防範甚至乎追逐這個世界的標準去行事為人;信徒在生意上偷稅,甚至乎爭奪、偷取家人的金錢;夫妻之間爭爭吵吵;教會裏兄弟姊妹之間的論斷與怨恨。我們當然明白教會裏的信徒們並不是一班比別人更好的人,也不是說教會一定是完美的。但信徒們若知道自己在主耶穌基督話語裏面所犯的過犯,干犯 神的罪,都應一一自我警醒,以去除掉這些污點。

信徒理應知道敬虔度日,因為主耶穌基督是救贖主,也是審判人的主;祂所愛的,祂也管教(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5節)。這位不偏待人的 神拯救猶太人也救贖外邦人,不分主奴、貧富、膚色和性別。但人若接受認識祂,整個生活就會圍繞聖潔為標準,因為主耶穌基督是聖潔的 神(《使徒行傳》第二十六章第28至29節《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1節《哥林多前書》第九章第10節)。

兄弟姊妹們,願每一位基督的信徒都能做一個得到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喜悅的信徒,做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有主耶穌生命的基督人”,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能作光作鹽,榮 神益人。

Older posts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