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圣经学习小组

Montreal Bible Study Group

Author: 何牧师 (page 54 of 73)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
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
並潔除我的罪!

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
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
在你眼前行了這惡,
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
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
我是在罪孽裏生的,
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你所喜愛的是內裏誠實;
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
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
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
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
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
塗抹我一切的罪孽。

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
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
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
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
罪人必歸順你。
神啊,你是拯救我的 神;
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
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

主啊,求你使我嘴脣張開,
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
燔祭,你也不喜悅。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
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
那時,你必喜愛公義的祭
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
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你壇上。
(詩篇第五十一篇-大衛的詩)

詩篇第五十一篇是大衞認罪懺悔求神憐憫、潔淨、更新(重生)的禱告。

我們今天接著前面那篇《為要使你倚靠耶和華》,讓我們在箴言裏面再次求問、聆聽 神對我們的教導。

箴言第五章第十五至二十節:
你要喝自己池中的水,
飲自己井裏的活水。
你的泉源豈可漲溢在外?
你的河水豈可流在街上?
惟獨歸你一人,
不可與外人同用。
要使你的泉源蒙福;
要喜悅你幼年所娶的妻。
她如可愛的麀鹿,可喜的母鹿;
願她的胸懷使你時時知足,
她的愛情使你常常戀慕。
我兒,你為何戀慕淫婦?
為何抱外女的胸懷?

在舊約的年代,“池”和“井”是代表個人的財產,私人擁有,十分寶貴,外人不得佔有。“喝自己池中的水,飲自己井裏的活水。”在這裏比喻妻子,警誡人在男女關係上不能濫交。

丈夫(妻子)應從妻子(丈夫)那裏得到滿足,如飲水止渴的人,“泉源”和“河水”也是指妻子。作為丈夫的若不忠實、不承認、不接受 神賜給人婚姻盟約的基本原則,那就難指望妻子尊重和專一,難免“漲溢在外”、“流在街上”。

耶和華 神賜予世人婚姻的盟約,一夫一妻, 神絕對看重正當的婚姻關係。兩性間的純潔歡愉為 神所祝福。

雅歌第四章第五、十二、十五節:
你的兩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對小鹿,
就是母鹿雙生的。

我妹子,我新婦, 乃是關鎖的園,
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

你是園中的泉,活水的井,
從黎巴嫩流下來的溪水。

文裏的“麀鹿”和“母鹿”都是指妻子。鹿體態柔和優美、溫馴良善;這實該是每一個作妻子的在丈夫的眼裏面所體現的。正常的婚姻關係應當其樂融融,如魚得水;何以要在婚外找尋,自找“毀滅”,被繩纏索繞,陷入諸般的罪惡中,被自己的罪孽絆住。是人自我的私慾強盛不受耶和華 神與主耶穌基督的話語訓導、勸勉、告誡,又因常常故意違反,變成愚昩、愚蠢(失去常理),竟然在罪惡中選擇死亡,一步一步踏上自我毀滅之路。

箴言第六章第三十至三十五節:
賊因飢餓偷竊充飢,人不藐視他,
若被找著,他必賠還七倍,
必將家中所有的盡都償還。
與婦人行淫的,便是無知;
行這事的,必喪掉生命。
他必受傷損,必被凌辱;
他的羞恥不得塗抹。
因為人的嫉恨成了烈怒,
報仇的時候決不留情。
什麼贖價,他都不顧;
你雖送許多禮物,
他也不肯干休。

人因肚腹飢餓而去偷竊,為了填飽肚腹而墮落罪中,損害別人的利益,雖得到人的同情,但仍難逃刑罰,更何況姦淫乃大罪,豈有不受刑罰之理?淫婦的丈夫決不放過姦夫:他怒火中燒,尋求報復,任何賠償都不會接受,只求處之以應得之刑罰(依法判處死刑-利未記第二十章第十節:與鄰舍之妻行淫的,姦夫淫婦都必治死。)。

箴言第九章第七至八節:
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罵;
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
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
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

“䙝慢人”和“惡人”驕傲橫蠻,不能謙卑、安靜地接受他人意見( 神對人的旨意),反而恨惡、遠離關顧愛惜他的人。但真正智慧(敬畏 神)的人虛懷若谷,有若大禹,喜聞善言而敬拜、悅納(主耶穌基督的話語),反過來喜愛責備他的人。

箴言第十二章第一節:
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
恨惡責備的,卻是畜類。

畜類是指蠢笨、愚昧、幼稚、無知、好壞不分、顛覆黑白。

箴言第十七章第十二節:
寧可遇見丟崽子的母熊,
不可遇見正行愚妄的愚昧人。

動物不惜生命都要護衞剛出生的幼兒,而以母熊尤甚,如遇上者絕少能生還。這裏形容人寧願遇見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也不想“遇見正在行愚妄的愚昧人”。可想而知一個不敬畏真 神的人他在罪孽中的行為是多麼的恐怖可怕呀!

箴言第十九章第十六節:
謹守誡命的,保全生命;
輕忽己路的,必致死亡。

“輕忽己路”指人不敬畏 神,不把祂所頒布的誡命和主耶穌基督的教導放在心上,這樣便常常容易犯罪,天天偏離正路,活在罪孽的浸泡中;而罪的工價就是死亡--從靈性至肉體。

箴言第十五章第十三節:
心中喜樂,面帶笑容;
心裡憂愁,靈被損傷。

第十七章第二十二節: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人的心靈與肉體緊密合作,密不可分,心理對生理的影響極大。心靈若常存喜樂,生存的意志愈加旺盛,身體也跟着健康,尤勝一切良藥。

箴言第二十四章第十九至二十二節:
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
也不要嫉妒惡人;
因為,惡人終不得善報;
惡人的燈也必熄滅。

我兒,你要敬畏耶和華與君王,
不要與反覆無常的人結交,
因為他們的災難必忽然而起。
耶和華與君王所施行的毀滅,
誰能知道呢?

這裏是勸告惡人(不領受真理-主耶穌基督的話語、不接受救贖的人)不要故意在罪孽中行惡。若然不聽,惡人和他的子孫決無不受刑罰之理;他們沒有前途,只有等待滅亡。但更加勸勉人敬畏真 神和君王。對惡人來說, 神和君王絕對是他們的尅星。因為地上的君王有權柄審判犯罪行惡的,有權柄對罪惡加以刑罰。人不應存僥倖的心,以為能逃脫 神與君王的審判與刑罰 。

在新約裏面也勸勉信徒為在位的禱告:

羅馬書第十三章第一至七節: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 神的。凡掌權的都是 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 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嗎?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地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你們納糧,也為這個緣故;因他們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這事。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

彼得前書第二章第十七節:務要尊敬眾人,親愛教中的弟兄,敬畏 神,尊敬君王。

從此時,我們可知,全能的真 神耶和華 神和我主耶穌基督對罪孽的生活痛恨有多深。我們作人若然不從罪孽中回頭,回轉過來,真的骨頭枯乾,人生無盼望,只有等待死亡的棺材與墳墓來臨。感謝主耶穌基督,因祂的降生,人才得有一條出路。

箴言第九章第十節: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第十五章第三十三節: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人自滿,只會自招損害。若人能在 神前謙卑,自認能力不足,求救贖,求智慧,無限制、全能的 神必能賜予無限量的祝福。人謙卑才會受人尊敬,才可得到智慧。

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第十二節: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滿招損謙受益,願兄弟姊妹在主耶穌基督裏自勉!阿們!

敬畏 神,謹守祂的誡命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
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
並潔除我的罪!

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
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
在你眼前行了這惡,
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
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
我是在罪孽裏生的,
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你所喜愛的是內裏誠實;
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
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
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
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
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
塗抹我一切的罪孽。

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
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
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
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
罪人必歸順你。
神啊,你是拯救我的 神;
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
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

主啊,求你使我嘴脣張開,
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
燔祭,你也不喜悅。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
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
那時,你必喜愛公義的祭
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
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你壇上。

(詩篇第五十一篇-大衛的詩)

今天我們接著前面那篇《人所當盡的本分》,繼續講傳道書。

許多人悲觀歎息而又不明白人生為何會如此的痛苦、悲哀、無奈、無望。人應明白,世上的物質不可恃,無論財富多豐多厚都不能換來幸福與生命 。世人究竟可不可以跳出這個周而復始、只有死亡等在盡頭的空虛人生,可不可以提升到更高的靈性層次上來生活,讓生命得到保障?

人生的方向,理應在青少年這個重要時期作決定。

傳道書第十二章: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 神都必審問。

當記念造你的主”的意思,是說人在年紀尚輕時便應認識到他的生命並非自己所造,也不能完全由自己作主宰;他應明白生命是由一位造物主全能的 神賜予的,珍貴無比,不能糟蹋,人因此有責任照顧並珍惜自己的一生。生命既為全能 神所賜,跟隨生命而來的才智和能力也都是來自 神,那麼,在人生的終極的目標中應包括賜予生命的主所賦予生命的目的和意義。事實上這已包含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之中。既然如此,人不可以只在“日光之下”中生活。

世界一天天進入所謂科技世紀之後,世人因為科技的成就照耀,驕傲得眼迷目炫,時刻高談人才是自己的主人,人有足夠智慧聰明去改變世界,一天比一天好,認為可以獨立於 神以外,隨心所欲,任意妄為,却忘記了上面所說的生命乃是創造主 神所賜的根本道理。

其實從科技本身的理論已可明白,設計的人構思,掣做任何機器,必有其一定的規格、特性和限制。我們使用這個機器時,若全然不理會其限度,例如汽車的速率極限,難免造成車毀人亡。這也正是《傳道書》對人生釐定的基本態度。任何生命比最複雜的機器還複雜千千萬萬倍,到現在人類的超科技的科學家們仍未能窮期底蘊。全能的造物主 神設計並創造宇宙和萬物,依照祂奇妙難測的旨意運行、生生不息、生命、生活運行其中。人若不提問、思想造物主原先造人的圖則、目的和計劃,不按照祂的目標和旨意,甚至故意違反祂造人的原意來使用這個複雜萬分的生命機器,結果當然是自討苦吃,後果也自然不堪設想!!!

人在青年的時候力量強壯,認清人生的真正目標、價值,從而應謙卑下來認識、接受主耶穌基督的救恩,可以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享受 神所賜給人的祝福 。

人的身體一天天的衰敗,“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指眼力的衰退),雨後雲彩反回(指身體的病痛隨年紀而增加),看守房屋的發顫(指手因年老而不停發抖-有心無力)、有力的屈身(人老了彎腰駝背)、推磨的稀少就止息(牙齒逐漸脫落)”。

不要等到“雀鳥一叫”(指老年人的聲音自低沈轉尖高),說話的能力也衰退;聽覺遲鈍,甚麼好歌、聲音都聽不到;“杏樹開花”時,粉紅一片、柔和飄逸,但落花時,則轉成銀白(喻老年人滿頭白髮)。蚱蜢身軀小,應可跳躍,但處於冬天,嚴寒中,微小身軀也成為重負,行動遲緩。平生壯志滿躊早已消失淨盡,“所願的也都廢掉”,等着歸他“永遠的家”,讓一生長埋黃土下。

這些詩的語言所要說的是,世人終於一天要歸到他"永遠的家":死亡;世上萬事萬物都如白駒過隙,瞬息即逝,沒有一物是永恆永久長存的!世人若如此誠實面對人生,可以帶來無限失望、悲哀,大聲呼叫生命存在無意義,根本沒有逃生之路;但也可以及時喚醒陷落在迷途中的人,可踏上信心之途,得到造人的 神本來計劃要賜給我們的永生。像使徒保羅那樣,能在虛空與敗壞的肉體、生命中,看見得救贖的生命。

羅馬書第八章第十六至二十五節: 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裏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 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在傳道書第十一、十二章中,作者勸勉人應認真生活,不可虛度時日,但也絕對不要給世上物質吸引,忘記了人生當行之道,尤其應當記住,人人都須向 神交賬。因為 神賞罰。人生的每一天不但不能虛度,而且要過得分外有意義,可以促使人決定一生應走的方向,也是決定“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最有效的指南針。

傳道書第十一章第九、第十節: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

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

在傳道書第十二章中,我們可以看見人生灰暗的畫布上,閃出希望的光芒。傳道者諄諄訓誨,最後仍要人注意他在書中不斷提醒讀者的話:人所作的,無論善惡, 神定必審判。但加多一行字:“連一切隱藏的事”都會帶到 神面前,聽祂審問,無可逃避。這也是主耶穌基督所提的警告。

馬太福音第十二章第三十六至三十七節: 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

羅馬書第二章第十六節: 就在 神藉耶穌基督審判人隱祕事的日子,照著我的福音所言。

敬畏 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只有這樣,人才能認識、敬畏 神和主耶穌基督,才會聽祂的話,遵行祂的旨意。阿們!

為要使你倚靠耶和華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
存記我的命令,
側耳聽智慧,
專心求聰明,
呼求明哲,
揚聲求聰明,
尋找它,如尋找銀子,
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
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
得以認識神。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
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
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
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
護庇虔敬人的道。

你也必明白仁義、公平、
正直、一切的善道。
智慧必入你心;
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
謀略必護衛你;
聰明必保守你,
要救你脫離惡道,
脫離說乖謬話的人。
那等人捨棄正直的路,
行走黑暗的道,
歡喜作惡,
喜愛惡人的乖僻,
在他們的道中彎曲,
在他們的路上偏僻。

智慧要救你脫離淫婦,
就是那油嘴滑舌的外女。
她離棄幼年的配偶,
忘了 神的盟約。
她的家陷入死地;
她的路偏向陰間。
凡到她那裏去的,不得轉回,
也得不著生命的路。

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
守義人的路。
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
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
惟有惡人必然剪除;
奸詐的,必然拔出。

(箴言第二章)

當我們閱讀聖經箴言這本書的時候,會發覺書中很少直接講到 神,即使提到 神,我們也知曉 神並不積極參與人生決定。世人的命運是人自己的抉擇-這正是 神賜給人的禮物- 神只在後面執行賞與罰。

這樣的人生哲理,就算不相信 神的人一樣可以接受。這正好說明一件事,《箴言》所講的是生活的基本模式,是人生經驗的累積與結晶。要是有人第一次看見別人因驕傲而自毀前途,因幼稚無知犯錯,他會讓這件事輕輕過去,一直到一再遇到同樣的事發生,連自己也犯上同樣的錯誤,以致跌倒,才會領受得到如箴言第十六章十八節所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的結論。人若相信《箴言》裏的話,就不必經歷痛苦的體驗,也能提高警覺,不讓驕傲危害自己的前途,顛覆自己美好的人生。

《箴言》雖少直接提到 神,但在書的開頭第一章第二至六節即清楚指出,智慧使人有聰明、能處事公平、正直、仁義,生活有知識和謀略,是 神計劃給人的特別恩惠。

箴言第一章第二至第六節(本篇經文均引自聖經箴言):
要使人曉得智慧和訓誨,
分辨通達的言語,
使人處事領受智慧、
仁義、公平、正直的訓誨,
使愚人靈明,
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
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
使聰明人得著智謀,
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
懂得智慧人的言詞和謎語。

但智慧從哪裏而來呢?箴言第一章第七節告訴我們: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敬畏”是尊敬 神,接受祂的主權,讓祂作主,聽祂的話語,順服祂的旨意,但心裏沒有懼怕,反而滿懷敬愛與喜悅。“開端”不是指一個階段的開始,而是指首先、惟一的原則。“敬畏” 神不僅是正確的思想原則,也是惟一與 神建立正確關係的條件。

“知識”的極致是能跳出對事物的狹隘和部分的認識,從而進入到對 神的完全體認明白中(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 神。- 第二章第五節),靠着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得賜真正的、全面的知識;這才是智慧,是愚妄人(是指不能作出正確道德抉擇的人 )辦不到的,因為他們恨惡知識( 智慧在街市上呼喊, 在寬闊處發聲, 在熱鬧街頭喊叫, 在城門口,在城中發出言語, 說:你們愚昧人喜愛愚昧, 褻慢人喜歡褻慢, 愚頑人恨惡知識,要到幾時呢?- 第一章第二十至二十二節);不喜歡受管教,如畜類一樣( 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 恨惡責備的,卻是畜類。- 第十二章第一節);自高自大,自傲,靠自己而不信靠 神(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 憑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 第二十八章第二十六節),自以為是,瞧不起智慧。 

人能敬畏 神是信仰生活中的美德,智慧必須敬畏 神、完全信靠祂才能得到,因此並不是技巧、聰明或智能,而是一種道德的美質。

然而賜人智慧的 神儘管不隨時隨刻參與,也不干預世人的生活,但祂却無時無刻不在暗中看顧( 因為,人所行的道都在耶和華眼前; 他也修平人一切的路。- 第五章第二十一節),也為信靠祂的人排難。祂造人又造世界,賜給了人生活和生命的規律( 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 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 籤放在懷裏, 定事由耶和華。- 第十六章第四及三十三節)。

神造的萬物各有其用,祂是人生也是宇宙的主宰,祂賞罰分明 。而世上萬事萬物都掌握在 神手中,非決定於機會、偶然、巧遇 、巧合;祂頒給了宇宙運作的軌道和秩序。

第八章第二十二至三十一節:
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
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
從亙古,從太初,
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沒有深淵,
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
大山未曾奠定,
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
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
並世上的土質,我已生出。
他立高天,我在那裏;
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
上使穹蒼堅硬,
下使淵源穩固,
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
立定大地的根基。
那時,我在他那裏為工師,
日日為他所喜愛,
常常在他面前踴躍,
踴躍在他為人預備可住之地,
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

這一段經文為讚美智慧的高峰,用擬人的方式來描述智慧在宇宙被創造時所承擔的角色。

《箴言》這本書的性質在教導實際人生,既不可以把種何因而結何果來當作 神的應許,也不可以當作預言來解釋。智慧為 神的屬性,只有 神才擁有,在創造主眼中乃重要且必需。智慧在宇宙被造前已存在,也是宇宙的基本;且為喜樂之源頭。造物主運用智慧創造時,喜樂也便時刻湧現。尊敬 神,領受祂的訓誨,行在祂的道路上,專心仰望、信靠祂,是得智慧的首要原則。因此能 敬畏 神才能深入認識 神,和 神保持親密的關係( 因為,乖僻人為耶和華所憎惡; 正直人為他所親密。- 第三章第三十二節),這是智慧的頂峰,人生的極致。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靠着主耶穌基督賜予的信心(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 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 他必指引你的路。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 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第三章第五至七節)。世人的籌謀、或藉着物質的力量、或對人的依靠,都必歸於無有,只有相信並倚靠 神才能立定。

第十九章二十一節:
人心多有計謀;
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

第二十一章三十一節:
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
得勝乃在乎耶和華。

第二十九章二十五節:
懼怕人的,陷入網羅;
惟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 。

這些都是信心的功課( 我今日以此特特指教你, 為要使你倚靠耶和華。- 第二十二章十九節),而信心只能建立在 神的應許和人與 神的關係上。藉著主耶穌基督 , 神便成為我們的父,我們是祂的兒女,我們就可以稱 神是“我” 的神。

第三十章七至九節:
我求你兩件事,
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
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
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
賜給我需用的飲食,
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
耶和華是誰呢?
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
以致褻瀆我 神的名。

第三章十二節:
所以耶和華所喜愛的,祂必責備,
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

阿們!

人所當盡的本分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主禱文-馬太福音第六章九至十三節)

主禱文是主耶穌基督教導我們如何向父 神禱告、祈求。

傳道書的作者依據一生體驗所得,在“日光之下”,意即從人的角度、以人的眼光來看世上事物以及人生的意義,並沒有涉及到 神。

作者指出,若是一個人人生目標僅止於追求在世上的幸福,所得到的只是一片虛空,毫無益處。世人不停在世上勞碌,追逐不休,彷彿有一天真能擁有整個世界,盡揭奇秘,重新建造,衝破人生的一切枷鎖,掌控自己的命運;但到頭來會發現,“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第一章第十四節)。

第二章第十一節: 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第四章十六節: 他所治理的眾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無數;在他後來的人尚且不喜悅他。這真是虛空,也是捕風。

第六章九節:眼睛所看的比心裏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人的智慧極其有限,根本全無能力察究出人生的終極目的。知道愈多就愈添愁煩。

第一章第十七、十八節: 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 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 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作者顯然是一位有信心恩賜的人,他所質疑的是人的智慧和勞碌。他憑信心的眼睛觀察到世事原來有其秩序,是創造主依祂奇妙無比的旨意所立定。

第三章第一至十五節: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
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
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
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 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 神的恩賜。

我知道 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 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 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第六章第一至第二節: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裏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 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

世界宏偉無比,人絕難明其究竟,表面看去能獲滿足殊少,可是全能 神早已把“永生”計劃放在人心裏,所以歴代帝王、權貴都夢想能求得長生不老之藥。世上有時間限制的短暫事物(包括生命)自難滿足人內心對永生的希求。所以人應該思想,認定有一位宇宙的主宰,存敬畏的心,承認人自己的有限,接受雖不能參透却明顯為 神所定的一生,享受美好人生;謙卑謹守 神的旨意(誡命),盡做人在世的本分。

第十二章第十三節: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世人的智慧、教養、財富、名譽、地位、權能、信仰,以至吃喝、玩樂、享受,更甚於壽命的長短,都全然歸納到“虛空”這兩個字裏面。世上無一事、無一物能給予人真真正正的滿足,能讓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因人人到頭來都要進到墳墓裏去。人生的完全虛空,若不能從超越萬物的全能 神裏頭尋找生命的真正意義,一生繁忙勞碌勢必都是捕風捉影,全然“虛空”。就如人生吃喝玩樂,享受一番自己勞碌所得的,都是短暫的歡樂,最終都是“虛空”。人要是單從物質、情慾和短暫的生命的享受中去找尋滿足,絕對註定失敗。

生命在物質和物慾的層次上的確是虛空,是捕風,簡直毫無意義。可是世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朝此錯誤方向不停地找尋幸福,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滿足,希望不斷擁有只具物質價值的事物。這是讓世人迷失的“此路不通”,“死路一條”。

傳道者不只消極說明追求物質生活的無益,因為即令純從人的角度來看,也有其積極的一面。書中處處點出信心在人生命中的地位多麼重要;指出認識主耶穌基督而信靠 神的人決不會存有此等虛空與失望感。

在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中,傳道者把人生的各個方面都作了檢討,又提出面對人生、積極工作的主張之後,現在忠告、勸勉要人作出決定。當中處處要人相信依靠操控、掌握萬事萬物的造物主 神,世事如斯,應當不問環境順逆,思想,及時作出智慧的決定:“當記念造你的主”。

傳道書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
因為日久必能得著。
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
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
雲若滿了雨,就必傾倒在地上。
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
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
看風的,必不撒種;
望雲的,必不收割。

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萬事之 神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

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

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 神必審問你。

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 神。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 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 神都必審問。

第十一章開頭第一第二節裏“將–糧食撒在水面”,就好像飄洋過海從事商業貿易的人一樣,有進取的精神。“糧食”指其貨物,撒下糧食是指人擁有的,並不自利,記念窮困的。亦指在信仰上完全的投入,拋棄現時任何環境,需要忍耐等候果效。信靠 神,遵行祂的旨意也需要有此精神。

—- 續

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
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
並潔除我的罪!

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
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
在你眼前行了這惡,
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
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
我是在罪孽裏生的,
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你所喜愛的是內裏誠實;
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
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
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
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
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
塗抹我一切的罪孽。

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
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
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
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
罪人必歸順你。
神啊,你是拯救我的 神;
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
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

主啊,求你使我嘴脣張開,
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
燔祭,你也不喜悅。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
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
那時,你必喜愛公義的祭
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
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你壇上。

(詩篇第五十一篇-大衛的詩)

詩篇五十一篇是大䘙認罪、懺悔求饒恕的禱告。

讓我們這刻再來聽聽更多人的聲音。

創世記第十八章第二十至二十一節: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麼?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創世記第十九章第六至第八節:羅得出來,把門關上,到眾人那裏,說:“眾弟兄,請你們不要作這惡事。我有兩個女兒,還是處女,容我領出來,任憑你們的心願而行;只是這兩個人既然到我舍下,不要向他們作甚麼。”

創世記第十九章第三十一至三十四節:大女兒對小女兒說:“我們的父親老了,地上又無人按着世上的常規進到我們這裏。來!我們可以叫父親喝酒,與他同寢。這樣,我們好從他存留後裔。於是,那夜他們叫父親喝酒,大女兒就進去和她父親同寢;她幾時躺下,幾時起來,父親都不知道。第二天,大女兒對小女兒說:“我昨夜與父親同寢。今夜我們再叫他喝酒,你可以進去與他同寢。這樣,我們好從父親存留後裔。”

列王記上第十八章第二十六至二十九節:他們將所得的牛犢預備好了,從早晨到午間,求告巴力的名說:"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他們在所築的壇四圍踊跳。到了正午,以利亞嬉笑他們,說:“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他們大聲求告,按著他們的規矩,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從午後直到獻晚祭的時候,他們狂呼亂叫,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也沒有理會的。

以賽亞書第六章第五節: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脣不潔的人,又住在嘴脣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耶利米書第五章第十一至十二節:
原來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大行詭詐攻擊我。
這是耶和華說的。
他們不認耶和華,說:
這並不是他,
災禍必不臨到我們;
刀劍和饑荒,我們也看不見。

使徒行傳第十二章第二十至二十三節:希律惱怒泰爾、西頓的人。他們那一帶地方是從王的地土得糧,因此就託了王的內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來求和。希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對他們講論一番。百姓喊着說:“這是 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希律不歸榮耀給 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所咬,就氣絕了。

這個自高自傲的希律,自比為神,與 神爭奪榮耀,招致滅亡。

世人不用舌頭來敬拜真 神,不頌讚從創世就開聲應允祝福人類的創造主 神;反而用來拜不能發聲的金屬、木頭、石頭所做的假神、偶像,最後變成自殘自虐、自割自刺、自找苦吃。這是世人愚昧無知、拜邪惡宗教所得的禍害。

詩篇第五篇第九節:
因為,他們的口中沒有誠實;
他們的心裏滿有邪惡;
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
他們用舌頭諂媚人。

詩篇第三十四篇第十二、十三節:
有何人喜好存活,
愛慕長壽,得享美福,
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
嘴唇不說詭詐的話。

詩篇第三十九篇第一節:
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
免得我舌頭犯罪;
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
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箴言第十八章第二十、二十一節:
人口中所結的果子,必充滿肚腹;
他嘴所出的,必使他飽足。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
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

聖經裏多次指出人要善用舌頭。舌頭可以是一個“敞開的墳墓”,代表舌頭可以將內心的污穢從口裏說明出來;人要攻擊、詛咒、侮辱敵人的時候最常用的武器便是“舌頭”。中國人有一句話說:“積毀銷骨”, 指不斷的 譭謗能使人毀滅,可見惡毒言語之可怕。世人常常喜歡用謊言、毒語、是非、譭謗、謡言去打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摧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詩篇第五十七篇第四節:
我的性命在獅子中間;
我躺臥在性如烈火的世人當中。
他們的牙齒是槍、箭;
他們的舌頭是快刀。

神用多嚴厲的話語去形容我們舌頭啊,它既快,且凶,夠狠,夠毒。

神造人的時候,賜給人口和舌頭,原意是要人開口頌讚、珍惜、榮耀 神的全能大能以及祂的細心照顧。亞當開口第一句說話,就是珍惜、讚美他身邊的女人夏娃(“女人”的名字是亞當給的),稱他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是他生命的摯愛,是他生命的一部份,是相輔相依的伴侶。

但當人墮落罪的陷阱以後,人口舌上所出的話盡都是罪。即如亞伯拉罕的侄子羅得,縱然他是認識真 神的人,他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的繁華。他搬進所多瑪、蛾摩拉這兩個繁華、罪惡的城市,生活在當中。因陷在罪惡、惡人當中太久,耳濡目染,也變成了他們生活標準當中的一分子。他思想變得邪惡,道德淪喪;居然為了接待從遠方來的客人,不想失落面子,竟然口裏可以說出不惜犧牲兩個女兒去滿足人的情慾這樣的話。這等於他認同當地的道德淪喪標準,助長罪惡的繁衍。到後來 神要施行滅城的災難的時候,他的女婿跟女兒們不聽他的話語警告而離開,以為他在說笑話。從此固然反映羅得在親人中的信用,也反映他最親近的人為罪惡污染的程度多嚴重,對於滅城之災,竟無動於衷。羅得之後帶着妻子與兩個女兒離開所多瑪與蛾摩拉。羅得的妻子不聽勸告;她遲疑、回顧、對物質生活眷戀,導致滅亡,變成了一根鹽柱。羅得的兩個女兒在罪惡滔天的城中長大,道德標準淪喪,竟不以亂倫為恥,與父親羅得行淫亂。

創世記第十九章第三十至三十六節: 羅得因為怕住在瑣珥,就同他兩個女兒從瑣珥上去,住在山裏;他和兩個女兒住在一個洞裏。大女兒對小女兒說:“我們的父親老了,地上又無人按著世上的常規進到我們這裏。來!我們可以叫父親喝酒,與他同寢。這樣,我們好從他存留後裔。”於是,那夜她們叫父親喝酒,大女兒就進去和她父親同寢;她幾時躺下,幾時起來,父親都不知道。第二天,大女兒對小女兒說:“我昨夜與父親同寢。今夜我們再叫他喝酒,你可以進去與他同寢。這樣,我們好從父親存留後裔。”於是,那夜她們又叫父親喝酒,小女兒起來與她父親同寢;她幾時躺下,幾時起來,父親都不知道。這樣,羅得的兩個女兒都從她父親懷了孕。

所以為人父母,特別是作為基督徒,更加要為子女選擇良好的環境。橫眼看現今的基督徒父母們,是不是跟羅得一樣:在這個世上追逐物質、情慾的享受,並沒有顧及伴侶以及家庭兒女的需要。為了自我的私慾,無法作一個好的榜樣,不能引領兒女歸主。

今天的基督徒在這個世界生活,融入了這個世界的道德淪亡標準、婚姻關係標準、人際關係標準、環境使然標準、物欲享受標準。總而言之,這些稱作基督徒的兄弟姊妹們,在這個世界打定主意要活出世界的價值標準。所以,今天在教會裏面大部份口舌作見證的都是以生意做得多成功為祝福,以工作做得多成功為祝福,讀書讀得多成功為祝福,兒女們在這個世界上多有成就為祝福;而並不着重屬靈與靈命增長關係;婚姻、夫妻恩愛關係;兒女尊敬、孝順父母關係,反而將這一切 神定給人類的倫理關係放到最後。更不能以此作為主耶穌基督和父 神救贖大能的見證。

雅各書第三章第四至十節: 看哪,船隻雖然甚大,又被大風催逼,只用小小的舵,就隨著掌舵的意思轉動。這樣,舌頭在百體裏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

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裏點著的。各類的走獸、飛禽、昆蟲、水族,本來都可以制伏,也已經被人制伏了; 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 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

舌頭所出,言為心聲;如果誤用舌頭,話語不謹慎,傷害人尤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毒害人亦如從地獄點火,如輪子般快走出來。邪惡、歹毒、虛謊的話其來源也是魔鬼(參考約翰福音第八章四十四節: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裏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人只有制服內心的邪惡,才能制服舌頭。舌頭雖難制服,但若能控制舌頭,在言語上沒有過失,也就能在生活其他方面得以自制。

雅各書第三章第二節: 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然而,靠着主耶穌基督的應允我們可以得着信心勒住我們的舌頭。

雅各書第二章第二十六節: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阿們!

Older posts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