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
免得我舌頭犯罪;
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
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我默然無聲,連好話也不出口;
我的愁苦就發動了,
我的心在我裏面發熱。
我默想的時候,火就燒起,
我便用舌頭說話。

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
我的壽數幾何?
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
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
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
世人行動實係幻影。
他們忙亂,真是枉然;
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

主啊,如今我等甚麼呢?
我的指望在乎你!
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
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
我就默然不語。
求你把你的責罰從我身上免去;
因你手的責打,我便消滅。
你因人的罪惡懲罰他的時候,
叫他的笑容消滅,如衣被蟲所咬。
世人真是虛幻!

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
留心聽我的呼求!
我流淚,求你不要靜默無聲!
因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
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
求你寬容我,
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
(詩篇三十九篇)

這篇在《詩篇》中有“最優美哀歌”之稱,屬於個人的求告詩,當中有認罪也有懇切的祈禱。

一至三節為禱告的原因,四至六節慨嘆人生苦短,在世上生活都是忙碌且亂糟糟,不知何謂,不曉得人生的真正意義。就是不斷積累財寶,最終都是虛幻一片,有誰可以將它永遠擁有?全然都是虛幻、幻影、枉然,而世人就是覺得最穩妥的時候,什麼都擁有的時候,面對苦短的一生 ,都是虛幻一片。七至十三節呼求 神垂聽,赦免其罪。

大衞為疾病所困,肉體精神兩煎熬,痛苦難當,但他知曉這都是 神刑罰他的過犯,他在 神面前強忍不言語,甚至乎連禱告也不能,“好話也不能出口”。但主的恩慈、憐憫、全然的寬恕原諒打動了他,使他將內心的苦楚、失落化為火熱的祈禱詞,向所信靠的 神傾吐一切。

“火就燒起”,就是他心裏面的思想與感情如火迸發,一發不可收,無法再強加抑制。大衞慨歎人生苦短,長闊不過一手,和永在的 神自永遠至永遠的永恆比較,等於烏有。自以為(自傲)頂天立地站得最穩妥的人,其一生也只不過是一口呼吸而已,虛幻如白駒過隙。

人生無論有多大成就,或在世人眼中的地位與榮譽如何重要,都不能將短促的生命延長絲毫。縱然勞碌,積蓄財寶,自己卻無福享受。

參考傳道書第二章第26節: 神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惟有罪人, 神使他勞苦,叫他將所收聚的、所堆積的歸給神所喜悅的人。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第20節: 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大衞縱然為王,但他謙卑的禱告,他的盼望只在 神身上, 神才是他永遠不變的依靠,也唯有 神才可拯救他洗脫他的過犯,救贖他脫離敵人,不至成為不敬畏 神之人的笑柄。因為 神是完全公義的,落在詩人身上的困境,也要經過 神的同意。詩人知道只有認罪懺悔,再多說便是更多犯罪,實在非常不智。

神因人的罪而責罰人,人的笑容在 神的怒氣前被消滅淨盡,就如人所喜愛也藉以遮體的衣服被蟲所咬,面對羞愧,世人真是虛幻。大衞獻上更謙卑的祈求,說自己在世上只是旅客,暫時寄居,就像當日寄居在以色列人當中的外邦人一樣,需要 神的憐愛與保護。

利未記第十九章33、34節: 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去而不返”是指死亡。詩人求 神切勿懲罰他以至於死;求 神寬容他,可以在 神面前再度歡喜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