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51篇

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向天父 神祈求

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七至八節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一個基督信徒每天都應該祈禱,向天父 神禱告祈求。將一切所需要的向 神訴求,盼望天父 神按著祂的旨意祝福保守以及照顧。

基督用叩門来形容信徒向天父 神祈問的態度:是打開心胸,心無旁騖地坦誠的向 神訴求。主用“祈求的,就得着;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去形容 神對於祂的兒女訴求的回應。基督所說的若人有信心去祈求、尋找和叩門,父 神就會給你尋見、給你開門,但一定要真心誠意(也符合 神的旨意)求  神才會賜予,當中不附任何條件。

人生活在這個世上,每天面對的家庭、工作、健康、財政等等的問題,大都是不如我們所計劃、所預料的,也是沒辦法去控制的。總算來說人生是要活在不幸、失望、苦痛、恐懼、苦惱、挫折、逆境和不知所措當中的,尤如肩頭上擔着重擔,但又不能夠放下來 。每天都活在心力交瘁的勞苦當中。而对基督徒來說,我們所面對的試探、困擾、難處更加比別人多。那基督徒怎麼去處理呢?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第十一章第28至30節

道成肉身來到世人中間的 神子主耶穌基督,祂向全人類發出偉大的邀請,但凡陷在失望、痛苦、徬徨與恐懼中的人,只要肯來到祂的面前,信靠祂的話語,那人的心裡就變得柔和與謙卑。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容易而且輕省,却可以得到那偉大的福氣,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渴求却極難得到的內心真平安。有了這真平安,人就可以承受與面對來自世上的各種壓力與重擔。信徒若能處處都為他人着想,也就是有忍耐、謙卑、溫柔的心,就不至只顧自己的事,眼中只見到他人的短處或不足。

溫柔謙讓不是示弱,更不是放棄自己的立場,相反地信徒應站穩立場齊心為福音(腓立比書第一章第27節)。信徒不要過分關心自己所受的,也勿發怨言、勿去爭論;因為信徒蒙召得救並不等於今生可以不受苦、不遇艱難。何況教會(信徒)受苦是在 神的計劃中,主耶穌基督就曾為我們受苦(腓立比書第一章第29節第二章第6至11節)。基督升高之前,虛己、順服、死在十字架上,信徒應以此為榜樣。在這個彎曲荒謬 的世代,信徒受苦的命運無法避免。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第四章第6至7節

信徒“罣慮”是因為對 神的保護和照顧缺乏信心的結果。主耶穌基督教訓人不要為生命、身體、明天等等憂慮,因為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天父都知道(馬太福音第六章第25至34節)。基督吩咐門徒不要對任何事情擔心掛慮,只要積極地把所要的告訴 神。信徒在生活中不問順境與逆境,大大小小各種的需要都可以去告訴 神。

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雅各書》第五章第13至18節)

亞哈王時三年半不下雨,但是由於先知以利亞的禱告,後來下雨,這是先知信心的禱告的結果(列王紀上第十八章第141至45節彼得前書第三章第12節)。所以基督的信徒們,當我們蒙恩得救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從世界捆鎖中得到釋放了的自由人,不可再在罪中濫用自由;存不順服與不信之心而令自己心靈痛苦、身體枯乾。多多禱告,求告天父 神,信靠祂永恆不變的旨意(羅馬書第八章第26至28節)。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第2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