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圣经学习小组

Montreal Bible Study Group

Month: July 2015 (page 2 of 2)

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不可論斷人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馬太福音第七章第1至5節“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不可論斷人

基督用了兩個比喻來說明論斷人的不適當。論斷人家的標準也應該同樣是用來批評自己的標準。若不願用來批評自己的標準,也不可以用來批評人。

聖經告訴我們,全世界的人都是罪人,都會犯罪,都已被定罪,在 神面前,信主的基督徒與不信主的人一樣都在罪惡之下,並無絲毫優越。人的命運決定於是否遵行律法,不分國藉,不問膚色與種族。 神只看人的行為是否良善,照行為來報應,這條法則同樣適用於猶太人與基督徒,及至不信主的人(外邦人)。不信主的外邦人雖無 神所頒的律法,但律法的作用存在他們心裏(自然律便是一例);是非之心也起着律法賞善罰惡的功用。

 神審判人的原則因此有:
1,依照真理;
2,依照人的行為;
3,依照人裏頭的是非之心。

很多的時候我們作為基督的信徒,自己會將自己放在比別人高的審判地位來看人,在道德上批評別人。這稱為“論斷”,所以是不應該。更多時候我們用更高的道德標準去責備別人,但是自己卻不照樣行。這種假冒為善的論斷,受到主耶穌基督的嚴厲責備。天父 神已把軟弱的信徒(你、我)接納為 神家中的一分子。基督徒對事物和生活方式、飮食方式的看法怒可能人人都一樣,也無須達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但仍舊可以彼此接納,而不應去批評論斷別人的不一樣。人的看法受着各種限制,不夠全面,不能公正, 神看人才完全透徹,所以天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審判人,不但根據外在行為,也察看人的內在動機,就是連人自己也可能察覺不到的也逃不過祂的眼目,所以只有 神才能完全洞悉人的內心,祂可以見到人見不到的行為,作出審判也是祂的權柄。所以作為 神與基督的僕人,用不着理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求能得着主人的稱讚和信任,就是對不成熟的信徒的論斷也不要心懷不平,因為主才是最公平的審判者。

《雅各書》第四章第7至11節一共有八句《箴言 》勸人不可驕傲,務須謙卑:
1,順服 神;
2,抵擋魔鬼;
3,親近 神;
4,潔淨手(外面的行為);
5,潔淨心(心思與感情);
6,要為富足愁苦、哭泣(因門徒有責任勸告富人,在大難臨到前趕快回頭悔改-《馬太福音》第十九章第16至24節);
7,在主面前自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8,不可彼此批判(“批判”就是“論斷”,“論斷”就是“審判”。信徒如果“審判”主裏弟兄,把自己當成審判者,就是不承認自己也是被審的人,尤如看自己高過律法,如同“論斷律法”。所以既稱為“弟兄”、“姊妹”,就應彼此尊重,彼此相愛。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馬太福音第六章第34節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能如主耶穌所說不為明天而憂慮嗎?人所憂累的事離不開不幸、苦惱、挫折和逆境。這些都是人生的難處,人每天都要面對。

人像一個舵手掌管一條在無邊海洋上航行的小船。天朗氣清的時候,船在海洋上航行暢順,極為享受。當抬頭觀看,見天上起了烏黑的雲,忽然之間狂風大浪席捲而來,這個時候你還會享受身邊的海洋嗎?

中國人有一句說得很貼切: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這可說明人性是不完美的,因此在生活上都是充滿崎嶇不平的。很多事情我們所意想得美好的,到後來都是不如意的。人生如處於這條小舟上,你能控制的時間悠遊自在,但大部份都是處於失控的時間,人就變得憂慮徬徨了,這是人生極大的難處。 從生活上的所需,婚姻中的難處,兒女成長的光景,很多時候人根本不敢想像將來會是怎樣,但不想並不代表你不憂慮。

人可以安靜思想一下,我是從哪裏來的?誰創造我?若然你的答案裏面有一個創造者—真 神,又為何人有這麼多不明的因素以及煩惱?有沒有方法可以解決難處與憂累?讓我們來看看 神的偉大。

  神是宇宙的創造者,祂從混沌一片中,由無創造到有:

起初,神创造天地。《創世記》第一章第1節

聖經用這句既莊嚴又華美更挾雷霆萬鈞之力的話去宣告 神是萬物的創造主。這一句話概述了創造者、被造物和偉大的創造作為,這並不能循人的哲理去論證(真所谓“豈有此理”?)。天地不是自然而有,乃是自有永有的真 神所創造。“天地”指全宇宙,“創造”就是從無變有,即“無中生有”。而這創造的權柄只有 神才有,道成為肉身的主耶穌基督是三位一體的 神,祂就是這位創造者,所以主能控馭萬有。

馬太福音第八章第23至27節耶穌上了船,門徒跟著他。海裏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被波浪掩蓋;耶穌卻睡著了。門徒來叫醒了他,說:“主啊,救我們,我們喪命啦!”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膽怯呢?”於是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地平靜了。眾人希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當時海面狂風大浪,門徒非常害怕,相信他們害怕財產與生命都不保。主耶穌同樣在船上,但祂睡得安寧,主並不是不關心門徒的生命,而是祂有控馭自然環境的把握與權能,但是他還是醒來,祂責備門徒小信而膽怯。祂憐憫門徒信心小的痛苦,立時起來,斥責風和海,狂風和亂海立時平靜下來。 只有 神的權柄才能平靜風和海。主耶穌基督是 神子,所以風和海都聽從祂,我們就像這条小舟,基督可以保護我們平安渡過世界風浪中一切的危險與困難。祂有絕對的能力能拯救義人(信徒)脫離困苦與災難(詩篇第107篇第23至32節),祂完全值得我們信賴。人總免不了為將來憂慮,唯有全心信靠  神,尋求天父 神的國,相信基督所說的話語,才能不為明天擔憂,才能不自討苦吃。

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不要為生命憂慮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馬太福音第六章第19至31節“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以西結書第三十三章第30至31節“人子啊,你本國的子民在牆垣旁邊、在房屋門口談論你。弟兄對弟兄彼此說:‘來吧!聽聽有甚麼話從耶和華而出。’ 他們來到你這裏如同民來聚會,坐在你面前彷彿是我的民。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因為他們的口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

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關於“財寶”(19至21節)、“眼睛”(22至23節)、“財利”(24節)以及“憂慮”(25至34節)的教訓,都是要門徒們對天父 神忠心事奉,不要為世上的事擔心掛累。世上的財寶,例如衣物,有蟲咬,貴重物品有賊偷等,這些在世的物質都是短暫以及會壞的。

但若是積蓄在天上的財寶便十分安全。對於這一點,我們從舊約《以西結書》可以看見,當時 神的子民雖然踏足在聖殿裏面,聽着先知講道,他們的口中敬虔,人在聖殿中,但心卻已經在這個世界中。一邊在聖殿裏面“敬拜(?)”,一邊在思想怎麼做生意賺多點財利。這個也是普遍上現今去教會的基督徒的情況。很多積極去教會的人,口裏雖說是去敬拜主耶穌基督,但實質是為着找生意弄傳銷,將教會變成攪財利的地方。這是主耶穌絕對不喜悅的。

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第12至13節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裏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

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
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逾越節是猶太人三大節期之一。從各地來到耶路撒冷朝聖的人不能用帶來的貨幣在聖殿奉獻,因為羅馬的貨幣上鑄有凯撒或其它神祇的像,有凟聖所;必須兌換成供聖殿專用的貨幣。因此聖殿外擠滿了兌換銀錢的人。而獻祭要用牛、羊和鴿子,因此販買這些祭物的人和牛、羊也塞滿了外院,人聲十分嘈雜。主耶穌基督所反對的不只是做買賣的人以及祭司的圖利和欺詐:因牛、羊、鴿子需要由祭司檢查與接納是“無殘疾”才能作獻祭用,而做買賣的要經祭司准許才可開業,因此祭司可以從中漁利。商人在這裏把持市場,用很高的價格售賣獻祭用的牲畜及其他祭品,兌換銀錢的人將兌價提高。主耶穌基督心裏焦急的,是敬拜 神只剩下了外表,完全失去了敬虔的實意。聖殿是禱告、讚美天父 神、傳講信息的地方,怎可變為剝削圖利的場所。主耶穌基督把一切做買賣的都趕了出去。

基督對於財寶的教導:有錢財的應慷慨奉獻,救助有需要的人,等於傳入天上的倉庫(瑪拉基第三章第1節)。人的眼如燈光,能指引、照亮人覓路(22節)。眼睛若放在 神又放在自己的財寶身上,就會昏花潦亂,迷失方向(23節)。事奉 神要專一,一個僕人不可能同時對兩個主人盡忠(24節)。“瑪門”有“金錢”、“利益”、“物質”、“財富”之意。信徒若相信金錢萬能而重要過主耶穌基督的福音與天父 神的救恩,哪有可能敬 神愛 神???唯有專心尋求 神的旨意,不為物質所覊的人才能有分於天國。

信徒們應向飛鳥和百合花學習!飛鳥和百合花可以見證天父 神對最小的造物所需也充充足足的供應。所以信徒不要像不信的人那樣,一心罣念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所需。天父必然知道我們所需,必定供應。信徒應尋求的是 神的國,有永不壞的錢囊在那裏。一個罪人能得救已是不易,但對貪愛錢財,以財寶為 神,為首要的人,幾乎沒有可能得救(馬太福音第十九章第23至24節)。基督不是說富人絕對不能得救,或者不能作主的門徒,而是十分困難,幾乎不可能。因為人有了錢以後,不像窮人那樣能夠看清楚個人靈性上的需要。當然一個人對物質的眷戀,即令說窮人也可以阻擋人接受基督。凡是看重物質的人要進 神的國,比駱駝(巴勒斯坦最大的動物)穿過針的眼(最小的孔)還難,幾乎不可能。當時門徒都奇怪何以主耶穌基督說這種話,因為猶太人雖然知道財富可以招禍,但卻也認為財富是 神賜福給義人的標記(現今很多基督徒的思想相信都是這樣)。門徒的這種“奇怪”正是反映許多人的錯誤心理,以為進 神的國的權利可以用錢財(才)購買(馬可福音第十章第23至24節)。

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宽恕人的过犯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馬太福音第六章第14和15節“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放眼看看今天我們生活的這一個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家庭紛爭、社會不和、及至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的世界。

引發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從不饒恕後至恨意開始。不饒恕與仇恨好像是孿生兄弟,不曾分開過,總是手把手一起出來。多少婚姻的破碎、家族的爭執、社會的分裂、國家的被滅都從這對孿生兄弟產生出來。而這一切都歸根到底是個人的私慾以及利益的交割。這也是人類面對最難處理的事情,因為並不是科學、數學、哲理能夠解決的問題 。

就連今天去教會的基督徒也沒有離開這一個問題。信徒內心充斥着不饒恕及仇恨,繼而衍生論斷和猜疑。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要饒恕別人的過犯,這樣天父也必饒恕我們的過犯;信徒若不饒恕人的過犯,我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我們的過犯。基督教導信徒們要不停的去饒恕(馬太福音第18章第21至22節):“七”是完整的數目,“七十個七次”表示應該要饒恕人無數(無限)次。

《創世記》第四章第23至24節裏面,拉麥報復的聲音是人類歷史上暴亂、兇殺、戰禍成因的好寫照,仇恨的報復豈有窮盡!(必遭報七十七倍)。主耶穌基督教訓人,解決人類仇恨問題惟一的方法是寬恕,祂要求我們寬恕“七十個七次”(無限次)。基督勸導門徒,祂預告衪離開世上回到天家後會有叫人跌倒的背道者出現,因此祂囑咐門徒小心,別讓軟弱的弟兄在信仰上流失;同時應勸誡犯罪的,假如他悔悟,就應不斷地饒恕他。

基督口中的“七次”意是代表不限數目的寬恕,這種寬恕非人力能辦到,需要從主耶穌基督得到信心;主說只要有芥菜種那麼大就可以做到(芥菜種子是種子中極為小粒的)。信心既是 神的恩賜,信徒便有責任與能力在生活中實行它出來(路加福音第十七章第1至6節)。

《羅馬書》第五章第6至8節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要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受到寃屈,被判處死刑,很少有人願替他死。要是一個人對社會有貢獻,大眾少不了他,也許有人敢於出面替他死。這種為挽救他人無價生命或者有大恩與他的人而作出的犧牲,是人世間非常罕見的無私的愛的表現,但這和 神的愛相比便差得非常遠了。因為天父 神差遣祂的兒子道成為肉身來到世上,為一無是處的人類,而且是一直在背叛祂、不停犯罪但毫不悔悟、理應萬劫不復下地獄的罪人,天父 神讓基督痛苦地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獻上挽回祭,使我們免受那永刑(9節)。

基督為我們死時,我們既非義人,也非好人,而是罪惡滔天的罪人。這個就是天父 神對世人的無限的愛,祂藉着主耶穌基督的犧牲,饒恕了一切凡相信主耶穌基督的罪人。天父 神一直愛人,人却把  神當作仇敵。但人一旦接受了主耶穌基督為救贖主,藉着基督就可以與 神和好,人與 神和好以後就得着一個復活的生命(基督的生命)。信徒擁有基督的生命,同時也擁有天父 神的品性,這樣天父 神怎麼寬容、饒恕我們,我們同樣也得到父 神的愛心和恩賜來不斷饒恕他人。若然你未有,理應懇切祈禱,求父 神的饒恕,並得到這個饒恕去饒恕別人。有了這樣的愛是從心靈內裏至外在行為都能合一辦到的。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