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生命模式
你到現在還不明白麼?(續)
哥林多前書第14章第10至11節:世上的聲音,或者甚多,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我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這說話的人必以我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
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聲音發出,聖經說得非常明白,每一樣聲音都有它發出的意義來源的。
人跟人的溝通,最佳的方式就是跟發聲人對話。但若語言達不到所需的傳達效果,反會成為人與人之間的障礙,若不了解傳達的內容的真意,更加可能會與傳達者誤會重重。因為一句語言可以安慰人心,也可以散漫人生,亦可傷害人心,更加可以敗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很多人每一個星期都到教會做禮拜,但這些去教會做禮拜的人是不是都能遵行他們從主耶穌基督的真道裏所領受的教導,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天父 神的旨意,能否彰顯、榮耀主耶穌基督與天父 神的恩典呢?
道成肉身的 神子主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是要拯救一切人,不分貧富、貴賤、種族與膚色。天父 神願意人人都得到救贖,這是父 神交託給主耶穌基督救贖的計劃(馬太福音第1章第20至21節)。
“耶穌”是希臘的名字,等於希伯來文的“JEHOSHUA”,翻譯出來的意思為“耶和華是拯救”。天父 神亦使用施洗約翰為主耶穌基督的先鋒(馬太福音第3章第1至8節)。約翰所傳的,當然是基督三年多傳福音的主旨。福音的源頭是天父 神藉着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勸導世人要“悔改”,因為“天國”近了,是 神對世界的管治真真正正開始了。悔改是從罪惡的道路中回轉,歸向天父 神。
基督所傳“天國的福音”,講的是祂的降世, 神在地上的統治即將開始的好消息。這是舊約衆先知所預言的中心。但凡要進入這個新國度的,必須悔改、必須悔改、必須悔改(悔改是從心裏接納、知道、承認以前所做一切都是錯誤的,要回轉過來,不能再犯),要存純潔的信心,行公義正直的道路。“行”字代表不能停下的意思。
但今天敢問一句:多少去教會,而自己認為是基督徒的人,我們真的有停止犯罪的行為嗎?
使徒保羅得到救贖重生以後,他用“罪人中的罪魁”去形容自己。“罪魁”是罪人中最壞的,這是保羅重生以後,自覺地自指罪孽深重,壞到極點(提摩太前書第1章第15至16節)。從這可以看到,一個重生得救的罪人,他知道若不是基督的救恩開了他心靈的眼睛,他從來都以為自己多好,今天得到主耶穌基督恩典的憐憫與救贖,終於看見自己壞到極點。
如今去教會的信徒們,有多少個認同與保羅一樣的?教會現在充滿罪惡,大多為到關心利益、物質、情慾,也害怕現狀(罪)的改變 ,而拋棄了主耶穌基督,因此失去了靈性得救的機會。一個罪人若親身體驗了主耶穌基督的拯救,一定會到處傳揚天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偉大的愛,也更加會處處提醒人要“認罪悔改”,離開罪孽,回到真理裏面才可得救。
猶大因為錢財而出賣了主耶穌基督,最後落得生命跟銀錢都得不到的結果。主耶穌基督知道人人的心,但祂為什麼要揀選猶大做門徒呢?主耶穌明白指出祂並沒有做錯,祂知道所揀選的每一個人(約翰福音第13章第18節 )。在舊約裏面早已指出會有一個賣主的人,這件事是要應驗經上的話(詩篇第41篇第9節)。然而主耶穌基督雖知道猶大背叛的心向,却切望他能回頭。基督在晚餐上蘸了一片小餅給猶大,這是猶太風俗中主人對客人友好的表示,主仍希望猶大能明白祂對他的大愛,幡然悔悟,懸崖勒馬(馬可福音第14章第18至21節)。在猶太人逾越節筵席上設有一個共用的盤子,裏面盛有酸醋,供蘸苦菜吃。基督說“同我蘸手在盤子裏”並不是說主耶穌基督與賣祂的人當時一同蘸手在盤子裏,而是說,賣祂的人是一個與大家的關係很親密的人,吃飯時共蘸一盤。
現今教會很多做生意的信徒,也是不是為錢財而出賣了主耶穌基督(逃、偷、騙稅)呢?特別提醒信徒們,不要為錢財得失,學效猶大,人在曹營心在漢、身在教會心在世,而將自己的靈性生命拋棄,將救恩棄之不要,得來是“永死”。(續)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