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認罪悔改詩。
詩中雖無明顯悔罪之詞及其原因,但整個精神都在說明憂愁、痛苦、疾病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為罪,故須向創造天地宇宙萬物的 神悔罪。
詩人在第二節裏面表明,世上無一個是義人。因為人人都是罪人的緣故,所以要面對第三第四節裏面一切的困境。他面對困境,心裏發愁,想盡辦法也不能開脫這些綑綁,亦無任何力量去對抗,在心灰意冷全無辦法當中,活像一個行屍走肉。他描述這個苦況的時候,已經到了毫無生存下去的樂趣的地步。
一個人到了這個地步可以說是骨頭枯乾,但詩人是一個認識真 神的人, 神的靈感動他;他立刻追想起古時 神在創造天地宇宙萬物的大能,並想起他的祖宗猶太人,由 神帶領離開埃及去到曠野,每天不斷的供應,走過紅海乾地,凡此種種一切的聖蹟在他腦袋裏面立刻重新顯現。他想起古時 神對以色列民三番四次的拯救,希望立刻重燃。他向 神呼求,如乾旱破裂之地盼望雨水降臨一樣。他求 神拯救他脫離現時黑暗的困境,教導他以後當行的路(“使我清晨得聽”)。最後他求 神看顧,消滅苦待他的人。
神既是又公正又全能的 神,何以常有不幸臨到祂的子民?受苦、患難和失敗當然有人為的因素在其中,應由人負責;但罪為一切苦痛、患難之根,只有脫離罪才可以根絕痛苦與憂慮,而這只有 神才能救人脫離;人的希望在 神藉着道成肉身的救主耶穌基督所預備的救恩裏。
《使徒行傳》第十章第36節: 神藉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
人生着重健康、婚姻、自由、幸福、友誼與成功;但最重要的是有 神的同在。人不認識主耶穌基督就不能享受一個充實的生命,死便進入他裏頭。
詩人求 神將他從死亡的邊緣救回,求 神與他同在,醫治他,紓解他,得享十足富貴的心靈生活。道成肉身的救主耶穌基督是世人的磐石與活水:世人的心靈如沙漠環繞乾旱之地,飢與渴的陰影常籠罩生活。 神的恩典福份能滿足飢渴慕義之人的需要,就像雨水降在乾涸的土地上。但若大水成災,房屋、牛羊為水所沖,生命受到威脅,登上磐石可以脫險, 神因此成為人生的惟一保障。
天父 神不單只是歷史上大事的 神,也不單是掌握人類前途的 神,祂也是今天、現在、永恆管理宇宙的主。天父 神在創造的大工中,制服了黑暗和混亂,為一切活動劃定界限,建立起美麗的新秩序。因此影響人類生活和破壞世界秩序的邪惡力量,都不能得勢,終必在祂面前消滅。天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是創造萬物的主,是全人類的 神,萬物屬祂,我們都屬祂,祂隨時隨地在任何情況中都能照顧我們,絕對配得全人類的尊敬和敬拜。
人類生活的中心、人的希望、信仰、婚姻、工作和心靈敬拜的中心是天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人類歷史和整個宇宙造物的中心也是 神,祂是那至高、超乎全地,遠超萬神的王。祂統禦萬有,萬有也是為祂而存在(羅馬書第十一章第36節),彰顯祂的榮耀,天地間一切都在祂的管理下運行。這位天父 神全至善、全智慧且全公義,又全然信實且無比慈愛、憐憫,祂的知識、思想和工作的偉大奇妙,遠非人能想像。祂值得我們十足完全的信賴、敬畏。天父 神救贖、保護、照顧人的計劃是藉著道成肉身的救主耶穌基督。主在過去與今天都不停呼召我們這些罪人去到祂的面前,接受祂的拯救恩典、接受祂的生命,人生的苦難可以因為主耶穌基督一掃而空,從而開始踏上幸福美滿的人生。作為基督徒,正如詩篇143篇詩人一樣,在痛苦憂傷與徬徨當中,真的要認罪殲悔,重新回到主耶穌基督恩典的懷抱裏面,不要拖延時間自討苦吃。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