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向耶和華唱新歌,
在聖民的會中讚美他!
願以色列因造他的主歡喜!
願錫安的民因他們的王快樂!
願他們跳舞讚美他的名,
擊鼓彈琴歌頌他!
因為耶和華喜愛他的百姓;
他要用救恩當作謙卑人的妝飾。
願聖民因所得的榮耀高興!
願他們在床上歡呼!
願他們口中稱讚 神為高,
手裏有兩刃的刀,
為要報復列邦,
刑罰萬民。
要用鍊子捆他們的君王,
用鐵鐐鎖他們的大臣;
要在他們身上施行所記錄的審判。
他的聖民都有這榮耀。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讚美的聖詩—詩篇第149 篇)
這是一篇呼召 神的子民(主耶穌基督信徒)向天父 神歡呼踴躍讚美的詩,因 神給了祂的選民榮耀和勝利。這些選民是萬王之王在地上的軍隊,可以審判那些攻擊過他們的列國(世人)。 神的子民並主耶穌基督的信徒應用跳舞、擊鼓、彈琴、歌頌來讚美祂的聖名。
人應該在 神面前承認自己力量不可恃,願意完全倚靠祂(謙卑)。 神的子民“用救恩當作···妝飾”,以得勝(“救恩”)為我們的冠冕,每天感恩地過著平安、喜樂的生活。天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賜予我們能力, 在這得勝(救恩)的生活中,時刻抗拒世界的誘惑、撒旦魔鬼的陷阱、自我私慾的羈絆。一天從早到晚,神的子民都是活在主耶穌基督救恩的保守、䕶佑中。
過着這樣的得勝的日子,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也會不能自已地歌唱頌讚這位每天帶給我們得勝生活的主耶穌基督。天父 神的大能賜給每一個祂的軍隊(子民)能力,尤如手握兩刄的刀,可以快快斬除前面一切的障礙。這是 神賜給祂子民作祂軍隊的光榮。
詩人用“報復”、“刑罰”、“捆”、“鎖”等詞語來說明聖善的 神對罪孽的恨惡與審判和對公義的實現。“所記錄的審判”,亦作“已定的判罪”,是 神對不信、不順服的人必定施行的刑罰 。
馬太福音第十章第34至36節: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因為我來是叫
人與父親生疏,
女兒與母親生疏,
媳婦與婆婆生疏。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主耶穌基督到來不是要世上不太平,只是祂拯救人類的方法又新又徹底,無可避免地會在社會上形成某些不和與衝突,特別是信徒與其尚未認識主耶穌基督真理的至親之間的衝突更為激烈。因祂救贖的計劃並不符合世人的思想及標準,因此一個人決定接受主耶穌基督,一定會和不信的人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的影響“一定”會深入到家庭至親的關係中。但信徒雖在逼迫中,仍能享有主耶穌基督的平安。天父 神並主耶穌基督無時無刻不看顧祂的兒女 (馬太福音第十章第29至31節)。
聖經中的“太平”(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第51至53節)一詞也可譯作“平安”。聖經提到三種平安:
1,人與 神和好的平安(羅馬書第五章第1節);
2,靈性上的平安(腓立比書第四章第7節)。信徒與 神和好後,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一切憂慮卸給 神,即時享受到這種心靈上的真平安;
3,世界和平(詩篇第七十二章第7節;第八十五章第10節;以賽亞書第九章第6至7節;第十一章第1至2節)。 神的國來臨,世界得享太平。
人與 神和好,不只是主觀上的感受,使人得到內心的平安與滿足;也是客觀上地位的轉變,人從此與 神有了新的關係,不再是仇敵,反而能以 神為樂(羅馬書第五章第11節)。人與 神之間的仇怨和 神的憤怒都已除去,人因着信,藉着主耶穌基督,此後生活在 神的恩典中。眼前雖有患難,仍是歡歡喜喜。當然不是因為有患難而喜樂,而是在患難裏頭都能夠喜樂。 神容許患難來臨,一定有祂的美好的旨意,因此信徒對患難不應是消極的忍受,而是要積極面對,藉以培育堅毅不拔的精神(仰望主耶穌基督)笑對風暴。因為這是領受 神訓練祂兒女的機會 。
患難能生出忍耐、老練和希望,一種不會叫我們失望的真正希望(“盼望不至於羞恥”—一種能預先看得見成就結果的希望–“目”十“分”=盼)這是我們體驗經歷了父 神的大愛的必然結果。
神所賜的平安裏藏有 神對人的拯救與保守。人的罪得赦、與 神和好後內心“永享安寧”,這種平安的美好、深度與廣度,遠遠超過人的夢想,出人意外,非人的任何計劃與勞力所能達到。人成為主耶穌基督的信徒,就與主耶穌基督聯合,順服在祂的旨意下,生命從此有 神大能的保守,固若金湯,永无閃失。這保守應允深入裏頭,連心懷意念都在祂的看顧、守護中。
一家人本應和睦互愛相處,信徒却因為信仰的關係,受到家裏人的迫害,這種情況在許多地方出現。主耶穌基督激勵門徒努力傳道,不要怕逼迫,甲城受到迫害可往乙城去。主耶穌基督勉勵門徒以及以後傳福音的人:在完成福音使命的過程中,不要怕艱難、險阻、拒絕,不要因迫害而退縮,應滿心盼望和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來臨;我們傳道的工作還未做完,主耶穌基督便要來了。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第26至27節: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愛我勝過愛”在英文译本作“恨”。If any man come to me , and hate not his father, and his mother, and wife, and children, and brethren, and sisters, yea, and his own life also, he cannot be my disciple.(Luke 14:26)(斜体为编者所加)
界定感情上愛與惡的用語大都是比較性的,以人的愛(有條件性的)比對主耶穌基督所付出的絕對而完全(犧牲)的“愛”來說,人本性(在罪中)上的喜愛,在層次上只能算是“恨”。“恨”自己的親人和自己的性命,也就是說把連自己在內的一切都完完全全獻在主耶穌基督的面前。
主耶穌基督並不是要我們真地“恨”人,而是要人能擺脫世間的覊絆才能去跟從祂,因信徒與主耶穌基督之間的屬靈關係尤勝親骨肉 (馬太福音第十二章第46至50節;路加福音第九章第57至62節)。主耶穌基督勸勉信徒們,不要因看重這屬世、屬肉體的關係而放棄了跟祂屬靈的親密關係,甚至要憎恨、放棄這些,因一切屬世的關係都是引領人進入死亡的 。
《約翰福音》第九章只講了一個故事,內容優美無與倫比。主題是證實主耶穌基督說的一句話:“我是世界的光。”(第八章第12節)主角是一個與生俱來便瞎眼的人。當這一個被主耶穌基督醫治後,生平第一次看見光的瞎子,顯然手足無措,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主耶穌基督醫好他是在安息日,所以法利賽人一再把瞎子找來盤問,到底是不是真的瞎眼能得看見。後來瞎子完全明白醫好他的是誰,他信靠了主耶穌基督;而法利賽人因自己的冥頑不靈,反成了真正瞎眼的人(40節)。
這不單是個寓有深意的故事,也讓我們看見一個人歸信的過程:先有屬靈的光照,然後認罪,再後憑信心接受主耶穌基督(35至38節)。而這位瞎子的父母在緊要關頭,理應愛䕶他們的兒子,站出來為兒子說句真話,但是他們沒有。他們怕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 (18至23節),因為他們怕被遂出猶太人的宗教。若猶太人被逐出會堂,就不許參與社會性和宗教性的正常活動,且受人排斥、藐視、敵對。普通的情況,逐出三十天;嚴重的,則是終身。
這是在“人的宗教”裏面而瞎掉了靈裏的眼,一旦面對自身安全或利益相關的時候,連父母與兒女之“愛”都失去,甚至失去主等待給予他們的救恩。
主耶穌基督公開宣佈自己是 神的兒子,聖經新約特別提醒信徒,說到人能藉以得救的信心時,總是把主耶穌基督的 神性當作一件實質的事情來看,和人的信心連在一道(約翰福音二十章31節)。人承不承認主耶穌基督是 神,是人被定罪或得永生的分界線(約翰福音第三章第36節;約翰一書第五章第12節)。
法利賽人問主耶穌基督:“難道我們也瞎了眼麼?”,主耶穌基督的答覆含有雙重的意思(41節)。瞎眼可以是沒有看的能力,也可以是“故意不看”(明見、明知而不信)。法利賽人要是真的不明白真道,那末,他們的看不見在道德上無罪;但是他們都把自己當作群眾的精神領袖與導師,應該能明白,能看見;他們是故意不去看(不信),這種瞎眼因此難辭其咎。
《瑪拉基書》第一章第6節:藐視我名的祭司啊,萬軍之耶和華對你們說: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裏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裏呢?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藐視你的名呢?”
這是 神對祂的子民恩典的呼召,亦是對祭司(信徒)的斥責。而信徒在新約中被稱為祭司(彼得前書第二章第9節)。
《馬可福音》第十章第17至31節: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 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 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門徒就分外希奇,對他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 神卻不然,因為 神凡事都能。”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 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 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人(信徒)應明白不能靠錢財得到(進入) 神的國,也不能求任何關係得到 神的國。對物質的眷戀,即令是窮人,也可以阻擋人接受主耶穌基督。凡事看重物質的人要進 神的國,比駱駝穿過針的眼還難,也就是絕對不可能。主耶穌在31節中用當時的一句俗話指出, 神對事物緩急輕重的次序與人的想法截然不同。
彼得把人能做的“我們已經撇下所有”放在第一個位置,把 神能給的放在第二個位置。主耶穌基督把這次序倒轉過來,指出,作門徒的若為福音和主撇下,能從 神得到的勝過地上(罪中)所有的百倍,這才是首要,才是第一位置。人的成就、財富,並不是做門徒的必要條件; 神的呼召和恩賜才是最重要。
兄弟姊妹們,我們想要在這個世上能得到的金錢、財富與及關係,內裏通通都包藏着“罪”與“死”,這些都不能在 神的面前得到祝福。我們要祈求神加添我們的信心,凡事放主耶穌基督在第一位,讓祂傾倒天國的祝福賜予我們。在這個黑暗的世代我們也能得到這樣屬天光照的祝福。也可以令我們周邊的親人盡早得到主耶穌基督的救恩。
《瑪拉基書》第四章第5至6節: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裏去。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所以人要悔改,“免得我來咒詛遍地”;人要是不悔改,必如以東人一樣,完全滅亡。先知所預告主耶穌基督的降生,改變了人類的歷史,基督引領世界進入有公義的日頭照耀的恩典的新時代。
《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第35節: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主耶穌基督是惟一 神聖的 神,祂所言的每一句話語都“言而無虛,信實無偽,必然成就”。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