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教會應擔負的特殊任務
建立主耶穌基督的身體
以弗所書第四章第一至十六節: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 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所以經上說:
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 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 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嗎? 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使徒保羅在好些書信中都是用前幾章討論信徒們的經歷和信仰,後幾章提出怎樣活出信仰,實行信仰。這章像《羅馬書》第十二章第一節一樣,教導受信的人在“行事為人”上應該與所信的道配合;怎樣在教會中與弟兄姊妹過着和諧、相愛、互助、聖潔和得勝的生活。“蒙召”的信徒行事為人應該符合所接納了的主耶穌基督的付託。信徒既蒙 神揀選,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四節: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得到救贖之恩,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七節: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接受了主耶穌基督 ,有了基督的新生命,又預定得兒女的名分,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五節: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的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現在更“蒙召”,應令生活與蒙召的恩相稱,越來越像主耶穌基督一樣圓滿成熟的品格,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十三節: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而“合而為一的靈”是 神給予教會的恩賜,讓教會可以“同心合意”專一為福音作見證。教會保持合而為一的方法是實踐“愛心”與“和平”的原則,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二第三節: 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而個別信徒則應追求“謙卑、溫柔、忍耐”等美德。教會和信徒都有責任保持這種在主耶穌基督裏的“同歸於一”,
以弗所書第二章第十四至二十二節: 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 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若一個教會不能合一,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因為不論基督信徒身處什麼地方,都共有一個身體、一個聖靈、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 神,基本因素相同。若有什麼不同,都屬表面,無關宏旨。
“身體只有一個”指教會乃一整體。
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第14至27節: 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若全身是眼,從哪裏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裏聞味呢?但如今, 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裏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 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 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
“聖靈只有一個”,是說住在教會裏的聖靈是一位,眾信徒從 神領受的聖靈也是這一位。
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第12至13節: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而“指望”只有一個,就是大家所盼望的都是主耶穌基督來臨的榮耀、永生和天上的基業,以及新天新地。這是基督信徒生活的共同目標。
“一主”,是大家都承認主耶穌基督為主,
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第3節: 所以我告訴你們,被 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
“一信”指同信主耶穌基督為主。我們得救乃因這信。
“一洗”是受洗歸入同一位基督。基督徒藉著受洗儀式公開見證所信,被接納進教會。
至於 神當然只有一位,就是我們稱為天父既公義又慈愛的獨一真 神。
以上所有都是以“一”為一體,是“獨一無二”的。基督徒信仰的實質相同且共通,具備了在生命和心靈上“合而為一”的實在基礎。
神對人的實在性;祂超越-“超乎眾人之上”;祂運行作工-“貫乎眾人之中”;祂與人同在-“住在眾中人之內”。在此已包含了三位一體的真 神的教導:天父的超越、聖靈的工作和聖子的與人同在。主耶穌基督給予教會恩賜,造就信徒,建立教會,聯絡眾肢體於元首基督。每個信徒也從主耶穌基督領受恩賜,不是按人的行為,完全出於恩典白白的得着。“照基督所量給各人”,恩賜按照各人的度量而賜給。但恩賜乃無可限量,可以沒有保留的給予人
羅馬書第八章第32節: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就像主耶穌所說,“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倒在你們懷裏”那樣的大量且慷慨(路加福音第六章第38節)。
我們可以求主加強我們能作出的貢獻和信心;擴大蒙恩的量。
《羅馬書》第十二章第3節: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這說明教會之中寓有多樣化,是合一而非統一。各人將從主耶穌基督領受的不同恩賜貢獻在教會上的事工上,既多姿多彩,但又各按其職,在愛中彼此相助,成為一個能不斷增長的榮神益人的有機體。主耶穌基督能將恩賜賜給各人,是因為祂在十字架的救贖工作上得到完全勝利。
正如詩篇68篇第18節所說,基督像戰勝了的君王,祂升上高天的時候,慷慨地把各種恩賜賞給人。而基督“擄掠了仇敵”,所以有主耶穌基督同在的基督徒,可以戰勝魔鬼及自我的私欲。基督把“恩賜”賜給每一個人,信徒因此各有各的功用。
這恩賜當然不只是給教會中一小群人,教會中有不同的職份,是 神叫不同的人去承擔的。教會中的職份包括:
1,使徒,是一地教會的建立人;
2,先知,把 神啟示的信息和已經啟示的真理講解、傳遞的人;
3,傳福音的,把福音傳給遠近的人聽,來擴大教會。應該也幫助信徒到處見證主耶穌基督;
4,牧師,照顧已經在教會中的“羊群”,給他們關懷、鼓勵與安慰;
5,教師,教導人明白 神的話語,堅固信徒,學習事奉。
在希臘原文中,牧師與教師依文法結構連在一起,可譯為有牧師和教師的恩賜。擔負每一個以上職事的信徒負有雙重責任:一是“成全聖徒,各盡其職”;一是“建立基督的身體”。成全有裝備的意思。教會中的事奉應該是全體信徒的事,因為各人都有 神賜的不同恩賜。
擔當這五種職事的,應該幫助全體信徒發揮己身恩賜,積極在教會中事奉,而非替代他們去事奉。而“建立基督身體”的責任包括宣揚福音,使信的人增多,保持教會內部的和睦,使人人盡職,教會才可不斷增長。五種都是事奉的工作,而教會中被膏作領袖的人,會作全群的監督和牧養 神的教會。而教會中作領袖的,特別是“牧師”,當這個職事一定要清楚有“牧師”事奉的恩賜和付託才可。教會裏各人的恩賜如果可以充分發揮,大家對主耶穌基督的認識增加,了解到在真道上合而為一的重要性,就能靈命長大,信心堅固,像主耶穌基督那樣完全地生活:遵守 神的旨意、忠心事奉、熱愛弟兄、堅守所信之道。使徒保羅指出教會應重視教義的正確建立,不應受新奇歪曲的道理引誘,像兒童一樣去喜新厭舊,為狡猾、欺騙人者所玩弄。
主後1世紀出現的若干異端(例如諾斯底主義)或為這警告的一個對象。這警告對今天的信徒尤其重要,因為異教之風與異端邪說空前新奇,對信徒的引誘也空前強大,在靈性上仍如小孩未成長的信徒,很容易受其迷惑,陷進這陷阱中。一個由成熟了的信徒組成的成長的教會,光景則大大不同。在這個教會裏,主耶穌基督居於元首地位,作教會的頭;信徒中如斯合作無間,互相作肢體,愛心流露於信徒的交往與生活中。全備的“愛”是靈性成長的標記,是完美教會生活的標準。所以“合二為一”和“長成的身體”是一個身體和生活真正屬於主耶穌基督的教會。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