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圣经学习小组

Montreal Bible Study Group

Date: July 10, 2014

在世寄居的日子

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
免得我舌頭犯罪;
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
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我默然無聲,連好話也不出口;
我的愁苦就發動了,
我的心在我裏面發熱。
我默想的時候,火就燒起,
我便用舌頭說話。

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
我的壽數幾何?
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
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
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
世人行動實係幻影。
他們忙亂,真是枉然;
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

主啊,如今我等甚麼呢?
我的指望在乎你!
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
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
我就默然不語。
求你把你的責罰從我身上免去;
因你手的責打,我便消滅。
你因人的罪惡懲罰他的時候,
叫他的笑容消滅,如衣被蟲所咬。
世人真是虛幻!

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
留心聽我的呼求!
我流淚,求你不要靜默無聲!
因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
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
求你寬容我,
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
(詩篇三十九篇)

創世紀第十七章第七至八節: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 神。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 神。

創世記第二十六章第三節 : 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

上述兩章節是 神嘵喻祂的子民,在這個世上我們活着的時候都是寄居者,如客旅一樣,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是我們永恆的居所,我們永恆的居所 神已經預備了,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所以父 神告訴我們,我們在這世上活着的時候,不要執着於這個世界的一切。我們要求 神並仰望主耶穌基督,在平安喜樂裏一天過一天,為主傳福音,以見證與榮耀祂的名為目標。

創世記第四十七章第四節 : 他們又對法老說:“迦南地的饑荒甚大,僕人的羊群沒有草吃,所以我們來到這地寄居。現在求你容僕人住在歌珊地。”

創世記第第四十七章第九節 : 雅各對法老說:“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

在以上的章節,雅各因為飢荒,帶着一家人去到埃及地“寄居”。他的兒子約瑟在埃及當丞相,雅各對法老王說他來寄居,因為這個並不是他的國度,他的意思是一個暫時居住的地方,也是作客旅。而雅各一生經歷苦難甚多:

1,被兄逐殺(創世記二十七章41節至二十八章節);
2,被舅欺負(二十九至三十章);
3,不能專一所愛(二十九章13至30節);
4,家庭不和(三十章1至24節);
5,子女異地肇事(三十四章);
6,長子與妾亂倫(三十五章22節)
7,愛侶早喪(三十五章16至20節);
8,晚年失子(三十七章24至36節)
9,兒輩相妒(三十七章);
10,終身寄居(二十七至四十八章)。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第13至16節 :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 神被稱為他們的 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這些在歷史上已過去的人,是活在信心裏面的,所盼望的是比地上更美的天上的家。他們因着信可以隱約看見將來的家鄉,這家鄉就是在天上的城。老約翰在異象中見到那城,位於新天新地中,那裏沒有眼淚,也沒有死亡,而 神親自與人同住。

啟示錄第二十一章第1至5節: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 神那裏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 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 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 神。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

彼得前書第一章第1節和第17節 : 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寫信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細亞、庇推尼寄居的, … 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

新約聖經常用“寄居”來形容,指出主耶穌基督的信徒在世的短暫生命,盡都盼望回到那更美的家鄉:天上的耶路撒冷:

彼得前書第二章第11節 :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

以弗所書第二章第19節 :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裏的人了;

腓立比書第三章第20節 :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第十三節 :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希伯來書第十三章第14節 : 我們在這裏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

主耶穌基督的信徒是屬“天上的國民”,雖生活在世間但不屬這世界,只是旅客、寄居者,所以應“思念”天上的事,因主耶穌基督在那裏。所以信徒明白在這世界上只是“客旅和寄居”的,他們的真正家鄉不在這世界裏,就切切不可落入世間的世俗風尚中。

哥林多後書第四章17至18節 :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人在世間所受的苦難和日漸毁壞的外體,都是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物質界的事物。人若把眼光放在這些東西上面,難保人生不失望、喪膽。但若能注視內在的我所屬的永遠且不能毀壞的屬天的居所,今生的苦楚便算不得甚麼了。

歌羅西書第三章第1至4節 :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 神裏面。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裏。

“思念”指的不是頭腦的活動,更不是情感上的活動。而是有基本動機之意;如動機正確,行動也隨之正當。

正如雅各一樣,他在這個世界上遭逢困擾、苦難,生離死別;由家庭、感情到肉體上都支離破碎,但是他因為知道他不屬於這個世上,他的家鄉不在這個世上,所以他可以放下一切的執着與失落,將盼望放在天上的家鄉,只有這樣他才可以在世上活出平安與喜樂的生命。主耶穌基督是每一個人的盼望,也是我們的全能的幫助者,阿門!

主啊,如今我等甚麼呢

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
免得我舌頭犯罪;
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
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我默然無聲,連好話也不出口;
我的愁苦就發動了,
我的心在我裏面發熱。
我默想的時候,火就燒起,
我便用舌頭說話。

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
我的壽數幾何?
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
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
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
世人行動實係幻影。
他們忙亂,真是枉然;
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

主啊,如今我等甚麼呢?
我的指望在乎你!
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
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
我就默然不語。
求你把你的責罰從我身上免去;
因你手的責打,我便消滅。
你因人的罪惡懲罰他的時候,
叫他的笑容消滅,如衣被蟲所咬。
世人真是虛幻!

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
留心聽我的呼求!
我流淚,求你不要靜默無聲!
因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
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
求你寬容我,
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
(詩篇三十九篇)

這篇在《詩篇》中有“最優美哀歌”之稱,屬於個人的求告詩,當中有認罪也有懇切的祈禱。

一至三節為禱告的原因,四至六節慨嘆人生苦短,在世上生活都是忙碌且亂糟糟,不知何謂,不曉得人生的真正意義。就是不斷積累財寶,最終都是虛幻一片,有誰可以將它永遠擁有?全然都是虛幻、幻影、枉然,而世人就是覺得最穩妥的時候,什麼都擁有的時候,面對苦短的一生 ,都是虛幻一片。七至十三節呼求 神垂聽,赦免其罪。

大衞為疾病所困,肉體精神兩煎熬,痛苦難當,但他知曉這都是 神刑罰他的過犯,他在 神面前強忍不言語,甚至乎連禱告也不能,“好話也不能出口”。但主的恩慈、憐憫、全然的寬恕原諒打動了他,使他將內心的苦楚、失落化為火熱的祈禱詞,向所信靠的 神傾吐一切。

“火就燒起”,就是他心裏面的思想與感情如火迸發,一發不可收,無法再強加抑制。大衞慨歎人生苦短,長闊不過一手,和永在的 神自永遠至永遠的永恆比較,等於烏有。自以為(自傲)頂天立地站得最穩妥的人,其一生也只不過是一口呼吸而已,虛幻如白駒過隙。

人生無論有多大成就,或在世人眼中的地位與榮譽如何重要,都不能將短促的生命延長絲毫。縱然勞碌,積蓄財寶,自己卻無福享受。

參考傳道書第二章第26節: 神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惟有罪人, 神使他勞苦,叫他將所收聚的、所堆積的歸給神所喜悅的人。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第20節: 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大衞縱然為王,但他謙卑的禱告,他的盼望只在 神身上, 神才是他永遠不變的依靠,也唯有 神才可拯救他洗脫他的過犯,救贖他脫離敵人,不至成為不敬畏 神之人的笑柄。因為 神是完全公義的,落在詩人身上的困境,也要經過 神的同意。詩人知道只有認罪懺悔,再多說便是更多犯罪,實在非常不智。

神因人的罪而責罰人,人的笑容在 神的怒氣前被消滅淨盡,就如人所喜愛也藉以遮體的衣服被蟲所咬,面對羞愧,世人真是虛幻。大衞獻上更謙卑的祈求,說自己在世上只是旅客,暫時寄居,就像當日寄居在以色列人當中的外邦人一樣,需要 神的憐愛與保護。

利未記第十九章33、34節: 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去而不返”是指死亡。詩人求 神切勿懲罰他以至於死;求 神寬容他,可以在 神面前再度歡喜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