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致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詩篇第23 篇)

我們接著前面那篇《 聖經的基本要素(八):教會(續) 》,繼續講“教會的定義”。

10, 神建造的房屋、 神耕種的土地

哥林多前書第三章第五至十五節: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 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因為我們是與 神同工的;你們是 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我照 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 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裏經過的一樣。

亞波羅與保羅都只是主耶穌基督的僕人,照着主耶穌的吩咐各盡其職。保羅把在主裏事奉比作耕種,而世人是他耕種的田地。在田地上工作的工人各司其職,他們都知道將來會得到他們做工的工價。保羅是在田地的開荒者,開荒以後撒下福音的種子;而阿波羅在他完成後做着澆灌的工作;這都是正常且合宜的耕種程序。但叫種子生長的既不是種的人,也不是澆灌的人,而是全能的 神。但作為工人的保羅和阿波羅互相尊重,彼此合作,一個建立起哥城的教會,另一個做造就信徒、堅固教會的工作.

使徒行傳第18章第4至11節、24至28節: 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裏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的時候,保羅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他們既抗拒、毀謗,保羅就抖著衣裳,說:“你們的罪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裏去。”於是離開那裏,到了一個人的家中;這人名叫提多‧猶士都,是敬拜 神的,他的家靠近會堂。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就相信受洗。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 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裏我有許多的百姓。”保羅在那裏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 神的道教訓他們。 … 有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歷山大,是有學問的,最能講解聖經。 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裏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他在會堂裏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 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他想要往亞該亞去,弟兄們就勉勵他,並寫信請門徒接待他。他到了那裏,多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在眾人面前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

保羅用“房屋”與 “ 神的殿”來比喻信徒,用建造來比喻事奉。保羅和亞波羅一同工作事奉 神,這是“與 神同工”的意思。他們在此事上一同作 神的僕人。 

在建造的事工上,保羅做的是奠基的工作,他傳講主耶穌基督和祂的十字架救恩,打穩福音信仰的基礎。而在建造當中建造的人必須分外留意所用的材料和工作的品質。當其時,哥城教會當中很多人曲解了主耶穌基督所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馬太福音第16章第18節)的話來提高彼得、貶低保羅的使徒地位。彼得自己也引用《以賽亞書》的話指出,主耶穌基督才是教會的基石,除主耶穌基督以外無人能擔此至重責。

彼得前書第二章第五至六節: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因為經上說:
看哪,我把所揀選、 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
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所以,一個屬靈的教會,靈命在不斷增長下,信徒們得着不同的恩賜,相互效力,無分彼此。就好像一間規模龐大的公司,只有一位總裁,下面所有的員工都為這個總裁的旨意,而付出努力。同事應該彼此之間無分你我,職分也不分大小,工作可以有分別甚至輕重。工作崗位不一樣,但應同心合力創造效果。就有如汽車的發動機固然重要,但發動機若是缺少了一粒小小的螺釘,發動機也全然不能發揮作用。所以現今的普世教會當中,很多信徒們都以在教會中謀個所謂“一官半職”而爭個頭崩額裂;這個絕對不應該發生在屬靈的教會裏面,不應將屬世職位的觀念帶進 神並主耶穌基督的聖殿中。要知道,主耶穌基督吩咐為大(若信徒曉得有特別恩賜)的更加應該謙卑去服侍小的。教會中的信徒只敬拜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別無他。

教會的基礎是主耶穌基督,無人可以否認。但是上層建築的好壞則視乎所用的材料,是不是用金、銀、寶石等耐久且堅固的材料,抑或只是草木、禾稭等遇火即毀的材料?在一場大火中,為什麼有的房屋可留下,有的燒毀呢?保羅用這比喻來教導信徒,要他們審察所接受的信息受不受得住考驗;一旦教會(信徒)受到迫害,在此時信仰是否站立得住;在主來的時候,能否受得住祂的審判。信仰工程用的材料和工作的質素,在經歷火般的嚴格考驗中,能一一彰顯,被看出來。忠心的僕人當然得上前拿到賞賜,站立不住的工程被燒毀淨盡。但那受不住考驗的信徒,經過全救恩 神的公義的審判之後,像從火場中隻身逃出的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一無所有,更加不用說獎賞了。但他仍然“得救”,因為救恩是憑父 神的恩典而得,不是靠所做的工作。

11, 神的家、 神的殿
以弗所書第二章第十九至二十二節: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當人還沒有認識主耶穌基督的時候,他對教會來說,就好像陌生人 ,“外人”,而一旦得到信心接受主耶穌基督的救恩之後,就變成了信徒的一份子,而教會就變成了他屬靈的家了。所以福音能叫遠處的“外人”和“客旅”能與“聖徒同國”(成為國民),作 神家裏的人。

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就用信徒們作建築的材料建造聖殿,主耶穌基督是房角石;使徒和先知是殿的根基;而聖靈是居住在殿裏的主人;殿就是教會。

彼得前書第二章第四至八節: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 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因為經上說:
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
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所以,他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
匠人所棄的石頭
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又說:作了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他們既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

教會的根基是“使徒”和“先知”,因為這兩種職事非常重要,保存了福音的純正信仰。使徒是親眼見過主耶穌基督的人,是作主耶穌基督在歷史上的見証人。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一節:奉 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裏有忠心的人。

“先知”不是舊約的先知,是新約時代從聖靈而來的一種特別恩賜,也是一種職事;他們得着 神的啟示,將 神的心意寫下,傳於教會。教會既有主耶穌基督作聖殿根基的房角石,整個建築都以祂為依歸;事無大小都以祂為中心點。這樣建成的教會自然有主耶穌基督的生命,能不斷地成長,充滿活力地生長。房屋是用石頭,磚塊建造,但教會則用人來建造。“信徒”與“聚會”都是整個教會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樣的教會是 神的居所,祂的大愛,祂的救恩,與祂更新人(使人重生)與社會的力量,都可在這裏找到。 神是個靈,無所不在,祂充滿整個宇宙,也豐豐足足充滿屬祂的教會。聖殿是 神的“靈宮”,主耶穌基督是靈奶,時刻供應信徒,信徒覺得肚餓而吃,吃得愈多成長愈加快。主耶穌基督又是“活石”,我們也從此活石得生命,成為建造主殿有生命的石頭。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第十八節: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