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凶惡 。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
(主禱文-馬太福音第六章九至十三節)

主禱文是主耶穌基督教導我們如何向父 神禱告、祈求。

傳道書的作者依據一生體驗所得,在“日光之下”,意即從人的角度、以人的眼光來看世上事物以及人生的意義,並沒有涉及到 神。

作者指出,若是一個人人生目標僅止於追求在世上的幸福,所得到的只是一片虛空,毫無益處。世人不停在世上勞碌,追逐不休,彷彿有一天真能擁有整個世界,盡揭奇秘,重新建造,衝破人生的一切枷鎖,掌控自己的命運;但到頭來會發現,“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第一章第十四節)。

第二章第十一節: 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第四章十六節: 他所治理的眾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無數;在他後來的人尚且不喜悅他。這真是虛空,也是捕風。

第六章九節:眼睛所看的比心裏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人的智慧極其有限,根本全無能力察究出人生的終極目的。知道愈多就愈添愁煩。

第一章第十七、十八節: 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 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 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作者顯然是一位有信心恩賜的人,他所質疑的是人的智慧和勞碌。他憑信心的眼睛觀察到世事原來有其秩序,是創造主依祂奇妙無比的旨意所立定。

第三章第一至十五節: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
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
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
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 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 神的恩賜。

我知道 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 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 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第六章第一至第二節: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裏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 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

世界宏偉無比,人絕難明其究竟,表面看去能獲滿足殊少,可是全能 神早已把“永生”計劃放在人心裏,所以歴代帝王、權貴都夢想能求得長生不老之藥。世上有時間限制的短暫事物(包括生命)自難滿足人內心對永生的希求。所以人應該思想,認定有一位宇宙的主宰,存敬畏的心,承認人自己的有限,接受雖不能參透却明顯為 神所定的一生,享受美好人生;謙卑謹守 神的旨意(誡命),盡做人在世的本分。

第十二章第十三節: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世人的智慧、教養、財富、名譽、地位、權能、信仰,以至吃喝、玩樂、享受,更甚於壽命的長短,都全然歸納到“虛空”這兩個字裏面。世上無一事、無一物能給予人真真正正的滿足,能讓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因人人到頭來都要進到墳墓裏去。人生的完全虛空,若不能從超越萬物的全能 神裏頭尋找生命的真正意義,一生繁忙勞碌勢必都是捕風捉影,全然“虛空”。就如人生吃喝玩樂,享受一番自己勞碌所得的,都是短暫的歡樂,最終都是“虛空”。人要是單從物質、情慾和短暫的生命的享受中去找尋滿足,絕對註定失敗。

生命在物質和物慾的層次上的確是虛空,是捕風,簡直毫無意義。可是世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朝此錯誤方向不停地找尋幸福,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滿足,希望不斷擁有只具物質價值的事物。這是讓世人迷失的“此路不通”,“死路一條”。

傳道者不只消極說明追求物質生活的無益,因為即令純從人的角度來看,也有其積極的一面。書中處處點出信心在人生命中的地位多麼重要;指出認識主耶穌基督而信靠 神的人決不會存有此等虛空與失望感。

在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中,傳道者把人生的各個方面都作了檢討,又提出面對人生、積極工作的主張之後,現在忠告、勸勉要人作出決定。當中處處要人相信依靠操控、掌握萬事萬物的造物主 神,世事如斯,應當不問環境順逆,思想,及時作出智慧的決定:“當記念造你的主”。

傳道書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
因為日久必能得著。
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
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
雲若滿了雨,就必傾倒在地上。
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
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
看風的,必不撒種;
望雲的,必不收割。

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萬事之 神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

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

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 神必審問你。

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 神。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 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 神都必審問。

第十一章開頭第一第二節裏“將–糧食撒在水面”,就好像飄洋過海從事商業貿易的人一樣,有進取的精神。“糧食”指其貨物,撒下糧食是指人擁有的,並不自利,記念窮困的。亦指在信仰上完全的投入,拋棄現時任何環境,需要忍耐等候果效。信靠 神,遵行祂的旨意也需要有此精神。

—-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