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我為義的神啊,
我呼籲的時候,求你應允我!
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寬廣;
現在求你憐恤我,聽我的禱告!
你們這上流人哪,你們將我的尊榮變為羞辱要到幾時呢?
你們喜愛虛妄,尋找虛假,要到幾時呢?
你們要知道,耶和華已經分別虔誠人歸他自己;
我求告耶和華,他必聽我。
你們應當畏懼,不可犯罪;
在床上的時候,要心裏思想,並要肅靜。
當獻上公義的祭,
又當倚靠耶和華。
有許多人說:誰能指示我們甚麼好處?
耶和華啊,求你仰起臉來,光照我們。
你使我心裏快樂,
勝過那豐收五穀新酒的人。
我必安然躺下睡覺,
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
(詩篇第四篇-大衞的詩)
這是一篇求告詩,作者面對困苦逼迫,走頭無路。他並沒有浪費時間去嘗試尋尋找找,找尋一個他認為可以解決他困苦的方法。他想起 神的恩典。每一次當他面對困苦、無依無靠、無比絕望的時候,他呼喚 神的幫助,仰首望着耶和華 神的大能,信靠 神能夠將他從困苦中"解困紓危"(使我寬廣)。耶和華 神對相信、依靠祂的人(虔誠人)的態度與對不相信祂的人截然不同。祂特別照顧他們,聽他們的祈禱,答允他們的要求。
詩人明白,人禱告求問 神的時候,(要肅靜-相對於閉住嘴),若是口裏求問 神旨,但心裏已有自我打算(跟 神說謊)也不要在禱告之中誣告別人,求 神懲罰。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應捫心自問,別再說謊別再犯罪。特別當人面對面前環境不知如何自處的時候,應抬起頭來祈求,求 神賜福,祂會回應我們的禱告, 神"仰起臉來,光照我們",即恩待我們的意思。
詩人自比務農者,就算田間五穀豐收,新酒亦已釀成,生意收穫極其豐盈,但跟 神賜予他的福氣所帶來的歡喜快樂永遠不能相提並論。得到 神的恩待使他內心的喜樂和信靠之心更為增強,因而沒有恐懼,也沒有失眠之夜。 神是他的保障,任何時候當他躺下,都能睡得安甜。
民數記第十二章第十四節:耶和華對摩西說:"她父親若吐涶沫在她臉上,她豈不蒙羞七天麼?現在要把她在營外關鎖七天,然後才可以領她進來。"
約伯記第十六章第十節:
他們向我開口,
打我的臉羞辱我,
聚會攻擊我。
詩篇第四十四篇十五節:
我的凌辱終日在我面前,
我臉上的羞愧將我遮蔽。
耶利米哀歌第三章第三十節:
他當由人打他的腮頰,
要滿受凌辱。
臉部代表一個人的自尊、尊嚴,被人打臉是一件極為可恥的事。"打"字在希臘文為rhapizo,意為用手背批人的臉,是一種對被打者的強烈侮辱,所以打人者理應受到法律的懲處。"吐涶沫備臉上"表示被當眾鄙視和責備,"由人打他的腮頰"是指無條件忍受凌辱。
耶利米哀歌第三章第三十節裏的這一段經文,當其時先知耶利米面對以色列民因為犯罪行惡,不信靠耶和華 神,被迦勒底人攻擊甚至耶路撒冷全然被毀滅。先知悲哀,因為以色列民的反叛而令民族受到羞辱,有如被人打腮頰一樣任人凌辱。
人因聽從自我的私慾而犯錯,結果是失敗、敗亡,甚至乎被當眾羞辱。很多時候,人被別人打臉羞辱是基於我們做了對不起對方的錯事,而對方用這種方式來對我們進行發洩和侮辱,以至我們無地自容。這時候,我們應首先檢察自己的行為。
詩篇第四十二篇第五節: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
為何在我裏面煩躁?
應當仰望 神,因祂笑臉幫助我;
我還要稱讚祂。
十一節: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
為何在我裏面煩躁?
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
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 神。
詩篇第八十篇第三節:
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
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
詩篇第八十九篇第十五節:
知道向你歡呼的,那民是有福的!
耶和華啊,他們在你臉上的光裏行走。
可知臉面對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臉是人感情的表達方式,有鼓勵、有支持、有安慰、有憐愛、有慈愛、有歡悅、有欣賞、有拯救與榮光( 神的笑臉)。
羅馬書第十二章第十七至二十一節: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喫,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第十九至二十一節:你們既是精明人,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假若有人強你們作奴僕,或侵吞你們,或擄掠你們,或侮慢你們,或打你們的臉,你們都能忍耐他。我說這話是羞辱自己,好像我們從前是軟弱的。然而,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說句愚妄話,)我也勇敢。
人的標準,被欺負的時候總會還擊,報仇雪恨,有仇不報非君子,人的仇恨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去,這是屬肉體(世界)的解決與糾纏的方式。在世人的尺度,這是公平、合理、合乎個人對被冒犯的作法。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八至三十九節: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這並不是叫你站住由得人打,而是不還手,不怒,不恨。)
主耶穌基督教訓屬祂的人,不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暴制暴、以惡報惡地去回報別人。而是應以積極的方式:以寛恕、和睦去回饋。以 神藉著主耶穌基督賜予的 神本性的愛來以善報惡、以德報怨。
父 神通過主耶穌基督來顯示祂對我們的愛,既無條件又恆久忍耐。縱然我們反叛、遺棄、抗拒祂,祂的愛對我們都是不離不棄地等待我們的棄邪歸正。
"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在古埃及時候,犯罪的人的贖罪儀式是在頭上頂一爐熊熊的炭火,以示悔悟。這使犯罪、做錯事的人受到極度痛苦的酷刑,讓被害者得以洩憤,以作公平。基督的愛勸諭祂的子民,要用無止境的(美德、仁愛作炭火:餓了給他吃,渴了給他喝)愛堆在敵人的頭上,會比炭火刑罰更有效,讓他可以從心底裏得到基督耶穌的愛而改變,這樣做反可教人真心悔悟,化敵為友。
若基督徒的行為與常人的道德尺度無異,與不信的人毫無分別,如何能見證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呢?
主耶穌基督已把這仁愛、慈悲、憐憫的熊熊"炭火"賜給了每一個屬祂的基督徒,願我們人人都將這"炭火"堆在敵對我們的人的頭上,恩待他們。阿門!
路加福音第七章第三至第十節:百夫長風聞耶穌的事,就託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去求耶穌來救他的僕人。他們到了耶穌那裏,就切切地求他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 因為他愛我們的百姓,給我們建造會堂。"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託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他說:"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做這事!'他就去做。"耶穌聽見這話,就希奇他,轉身對跟隨的眾人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那託來的人回到百夫長家裏,看見僕人已經好了。
百夫長聽過主耶穌基督的救贖、救命、治各種奇難疾病,當他相信而去到主的面前為僕人求主醫治,主耶穌基督喜悅他的信心、謙卑而成就他所求。百夫長就從"風聞"到"實見"而"得到"。 你我每星期在教會中應"風聞"了 神子主耶穌基督的至高尊貴大名,但踏進了"實見"而"得到"的階段沒有?
主的話語是我們力量的泉源,在人所不能"做到"的,在 神(主耶穌基督)無事不能。阿門。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