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詩篇第23篇)
先知耶利米是在猶大國歷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宗教復興時期蒙召作先知。可惜以前諸王犯罪太深,這次復興未能扭轉國運。
列王紀下第二十三章二十六至二十七節:然而,耶和華向猶大所發猛烈的怒氣仍不止息,是因瑪拿西諸事惹動他。
耶和華說:"我必將猶大人從我面前趕出,如同趕出以色列人一般;我必棄掉我從前所選擇的這城-耶路撒冷和我所說立我名的殿。"
新興起的巴比倫帝國㓕了當時稱霸文明世界的亞述帝國,當時猶大國面對國際新形勢,舉棋不定,朝中大臣分為兩派:一派主張親近埃及,相信埃及將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聯合埃及可以阻遏巴比倫的擴張;一派力主親近巴比倫,向巴比倫稱臣立貢,以求苟且暫安。此時,猶大國中諸先知無不力斥兩派之非,言明親埃親巴都非良策,惟獨應該依靠全能大能的耶和華 神 。猶大國不聽先知警告之言,放棄仰靠耶和華 神而傾向埃及,埃及王立約雅敬為猶大王。當時巴比倫的軍隊在迦基米施 平原上與埃及軍隊大戰,埃及大軍在巴比倫將軍尼布甲尼撒所率勁旅前棄甲曳兵而逃。巴比倫征服埃及,尼布甲尼撒凱旋返國,繼其前王尼布波拉統治全帝國。之後,巴比倫開始侵奪巴勒斯坦土地,有一部份猶大國中人(包括但以理)被擄往巴比倫。未幾,猶大王約雅敬反叛,猶大災難相繼。侷處巴勒斯坦一隅的猶大,所剩一抹餘暉也在歷史上消失。先知耶利米受命於國人被擄之前,事奉繼續至被擄之時,身處于國家危急存亡之秋,雖生性膽怯且懦弱,也禁不住奮不顧身為民族命運吶喊,呼喚迷失的人悔改。
耶利米書第四章第十九至二十節:
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
我心在我裏面煩躁不安。
我不能靜默不言,
因為我已經聽見角聲和打仗的喊聲。
毀壞的信息連絡不絕,
因為全地荒廢。
我的帳棚忽然毀壞;
我的幔子頃刻破裂。
耶利米書第五章第一節:
你們當在耶路撒冷的街上跑來跑去,
在寬闊處尋找,
看看有一人行公義求誠實沒有?
若有,我就赦免這城。
可是沒有誰聽從先知從 神得來的誠實勸告的語言,大禍臨頭,依舊心硬,為罪孽、愛世界、享私慾、喜行惡、棄恩慈,忘恩負義。
耶利米書第四章第二十二節: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愚頑,不認識我;
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兒女,
有智慧行惡,沒有知識行善。
耶利米書第五章第二節:
其中的人雖然指着永生的耶和華起誓,
所起的誓實在是假的。
縱然耶利米為猶大民族擔憂,誠懇相勸,希望他們能夠回到耶和華的 神恩之下。但他們不但不聽他的勸告, 反而不斷迫害他。他所遭遇的正是主耶穌基督所哀痛的先知的命運。
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第三十四節: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裏來,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十字架;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裏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城。
也是這種悲哀痛苦使耶利米得了"哀哭的先知"稱號。他悲哀悽愴的聲音裏有充滿對罪惡的無限憤慨,也有對貧乏與疾苦的人無限的同情。他的愛國情懷和從屬天而來的品格,已成為所有作為 神所呼召的工人的楷模和歴代信徒的榜樣。
耶利米書裏也描述了猶大國百姓的罪惡。罪惡之大有若當年的所多瑪、俄摩拉,全耶路撒冷找不到一個義人。百姓的罪包括:作假誓、行姦淫、事奉外邦神、欺壓貧苦、先知說假話、祭司弄權,因此 神要定他們的罪,施刑罰。
耶利米書第五章第二十九至三十節:
耶和華說:我豈不因這些事討罪呢?
豈不報復這樣的國民呢?
國中有可驚駭、可憎惡的事:
就是先知說假預言,
祭司藉他們把持權柄,
我的百姓也喜愛這些事。
到了結局你們怎樣行呢?
先知理應說真話,這些先知卻假借 神的名說謊。百姓本屬神,應該憎厭他們才對,但他們反而不喜歡 神所喜歡的誠實與公義,愛聽假話。"結局"說是審判來臨之時,會怎麼樣?
這亦是不是今天基督教會的徵像呢?教會的領袖像耶利米年代的先知一樣借用主耶穌基督的名字說謊話嗎?今天的信徒們亦是不是跟那個年代的猶大人一樣喜歡聽他們的謊話,反而不喜歡主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 神所喜歡的誠實與公義嗎?若然是,我們應從牧者到信徒都要確確實實認罪懺悔;若然不是,只有等待 神審判來臨之時。
——續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