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圣经学习小组

Montreal Bible Study Group

Month: February 2014 (page 5 of 5)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十七至十九節(續陸)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詩篇第二十三篇)

阿門。

—- 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父家的時候,他與侄兒羅得一同離開。當他們走到一個地方叫做伯特利和艾中間的時候,由於他們兩家帶着很多牲畜而去,牛群、羊群,當地供應這些牲畜動物的飼料、水草並不夠。亞伯拉罕用神賜給他的寬大的胸懷讓羅得先選擇他所需要的地方。羅得因為平原和城邑所吸引,一點也不顧念與亞伯拉罕的骨肉之情,要了約但河全地平原。可是這眼前的富裕後來變成了罪惡之源。

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 (移向繁華,罪惡,遠離神的旨意) 直到所多瑪。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 (創世記第十三章十二至十三節)

羅得從一個簡樸的畜牧者變成了進入繁華世界的享受者。羅得住進這個充滿罪惡的大城中,融入當中的生活。他在惡人當中已久,耳濡目染,道德敗壞,只顧奢華,為滿足私慾,罪惡日増。他為了二位訪客,竟然不惜犧牲女兒去滿足人慾;他在家庭和兒女中做了一個非常壞的榜樣。他亦日趨孤立,陷在異族的仇視中。

又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 (創世記第十四章十二節)

當耶和華 神看見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於是派了兩個天使要去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個大城。

二人對羅得說:"你這裏還有什麼人嗎?無論是女婿,是兒女和這城中一切屬你的人,你都要將他們從這地方帶出去。我們要毀滅這地方,因為城內罪惡的聲音,在耶和華面前甚大,耶和華差我們來,要毀滅這地方。"羅得就出去,告訴娶了她女兒的女婿們說:"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他女婿們却以為他說的是戲言。 (這固然反映羅得在親人中的信用,無尊無卑,嬉笑怒駡,朋友一樣) 天明了,天使催逼羅得說:"起來!帶着你的妻子和你在這裏的兩個女兒出去,免得你因這城裏的罪惡同被剿滅。"但羅得遲延不走。二人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着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並她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 (創世記第十九章十二至十六節)

羅德對於毀滅在前,心裏面還掛念他在這個大城的產業,捨不得離開。但耶和華 神憐憫保護祂的孩子,祂的兩個使者天使就拉着羅得跟她太太以及兩個女兒的手,將他們拉出了這個將要毀滅的大城。我們從這裏可以看見神多麼眷顧他的兒女。 但羅得一向在這個罪惡大城的行為,品格也不能祝福他的家人。他的太太在逃走中,跟羅得一樣捨不得離開這個繁華的城市 ;回頭一望,變成了一根鹽柱,兩個女兒更加與這個父親做了亂倫的關係。

亞伯拉罕與羅得對比鮮明。

二人出自同一家庭,處於同一環境,而且都是"義人"(創世記第十五章六節—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彼得後書第二章七節— 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 )但際遇卻明顯不同。這不同源自當日的一個抉擇;羅得貪圖屬世的好處,選擇了約但河的平原;亞伯拉罕却不為眼前所囿,"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而"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裏居住"。羅得選擇住在熱鬧城市,而後結果逃進山洞。亞伯拉罕以住帳棚為滿足,卻得到了天上的家。

他們却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 神被稱為他們的 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十六節)

這兩個人代表着屬世(界)與屬靈的兩種信徒。亞伯拉罕遠見,看到永恆,所以不眷戀世界;羅得短見,只看到眼前肉體、物質的需要,而付出了沈重、永遠不能挽回的代價。我們現今的基督徒是不是同樣都有這兩種信徒。而亞伯拉罕與羅得就是我們的借鏡。 像先祖亞當與夏娃的自由選擇及至亞伯拉罕與羅得的自由抉擇,一念之差結局黑白分明。

義者亞伯拉罕後裔眾多,直到他的孫子約瑟;他們移居埃及地,受到埃及人無比尊敬的希伯來民族,四百多年中雖然子孫繁衍,人口眾多,但自從族長約瑟死後,逐漸變成新的埃及王朝統治下受苦的奴隸。耶和華 神並沒有忘記祂所應許祝福的子民。祂呼叫當時是埃及王子的摩西,原是希伯來人的後裔。

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那女人懷孕,生了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裏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孩子的姐姐遠遠站着,要知道他究竟怎麼樣。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她的使女們在河邊行走。她看見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她打開箱子,看見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憐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孩子的姐姐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法老的女兒說:"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法老的女兒對她說:"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工價。"婦人就抱了這孩子去奶他。孩子漸長,婦人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裏,就作了他的兒子。她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說:"因我把他從水裏拉出來。" (出埃及記第二章第一節至第十節)

耶和華 神預先預備摩西來實行他拯救以色列人驚天動地的任務。而 神預示給亞伯拉罕,亦應允祂會救贖。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並且他們所要服事的那國,我要懲罰,後來他們必帶着許多財物,從那裏出來。 (創世記第十五章十三至十四節)

全能大能的 神。祂掌握一切,宇宙、時空。祂的全知全能、祂對人類的應允;因祂是 神,祂一定能成就。亞伯拉罕得福,福及至遠遠流長後裔;此無他,他信 神的應允,他得着。—後續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十七至十九節(續伍)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詩篇第二十三篇)

阿門。

—-耶和華 神用祂的話語從混沌中創造有秩序的宇宙。祂造星雲、太陽,行星和月亮,也有植物、動物、魚和小昆蟲。最後他照自己的形像造人,要人管理祂的創造以及大地。耶和華 神創造天地的目的是要與人分享祂所創造的一切;祂要人享受在祂慈愛憐憫裏面永恆的生命。祂要作人的父,人要作祂的兒女。

當 神創造了人類以後, 神制定婚姻制度,一夫一妻,把人類第一個家庭建立在伊甸園裏。他持續不斷地訓誨,要人明白人與 神、人與人、人與自然界的關係應在甚麼軌道上運行,才能將祂創造的萬物保持井然的秩序與和平。神給予人最高的恩賜,人可以擁有自由意志。

耶和華  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裏。賜耶和華 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創世記第二章第九節)

神吩咐亞當和夏娃:"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喫;只是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第二章第十六第十七節)

而先祖選擇了聽從魔鬼的干擾與引誘,而背叛了 神;取喫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因此罪就這樣進入本來富麗無比的世界,破壞了人跟 神的關係。

然而, 神沒有因為先祖下墜罪的陷阱而拋棄人類;祂不停的呼喚人類回轉。 神的第一次偉大的詢問:"你在哪裏?"一直在人類歷史的廊道上迴旋(創世記第三章第九節耶和華 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裏?"),促人悔悟;並且第一次透露了憑信心可得救贖的奇妙預備。

創世記第三章14-15節:耶和華 神對蛇說:"你既作了這事,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終生喫土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

這是人犯罪後, 神願意給人救贖最早的預告,也是人類可以得到拯救最早的應許。"蛇"代表撒旦。女人的後裔代表主耶穌基督;主耶穌基督的救贖要擊碎撒旦的頭(致命傷),摧毀撒旦對人類的權勢。這將是 神與那惡者在人心和人類歷史上戰爭的結局。主耶穌基督必勝,撒旦魔鬼必敗。

依從第一個人類一路發展,到挪亞的年代,當中人類還是繼續犯罪;甚至犯罪滔天的。耶和華 就決定用洪水毀滅地上一切的人類以及牲畜;唯有挪亞在耶和華 神眼前蒙恩。 神稱挪亞是個義人, 神吩咐他建造方舟,將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飛鳥,牲畜,昆蟲各從其類;每樣二個,帶進方舟,保存生命。方舟代表 神救贖的應允,亦預示主耶穌基督的救贖。挪亞靠着對 神話語的信心用了100多年建造方舟,當其時無人願意在罪中回轉過來。到最後洪水來臨之際,只有挪亞一家八口能夠安然進入方舟,避開被毀滅的後果。

當洪水退卻以後,人類離開方舟,一個新的開始,繼續繁衍。但他們並沒有汲取前人因為犯罪被懲罰以至毀滅的教訓。 從挪亞到亞伯拉罕的年代,人還是活在任意犯罪、任意妄為、可謂是罪惡當中一無改變。但 神對人救贖的計劃永不改變,祂看見亞伯拉罕對祂的信心;祂與亞伯拉罕立約。

創世紀17章第一節:亞伯蘭年99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 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亞伯蘭俯伏在地,神又對他說:"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 神。" 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

在 神的應允當中,一個新的民族,強大的民族—-以色列將會誕生。

後續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十七至十九節(續肆)

在主耶穌基督裏的眾兄弟姊妹們,願恩惠、平安、喜樂,從 神我們的父和我主耶穌基督多多加給你們。

和耶和華 神第一個立約的人是挪亞,第二個是亞伯拉罕,第三個立約的是摩西,同 神第四個立約的是祂親自膏作以色列王的大衛。

請翻看舊約聖經撒母耳記下七章八節至十七節。 神吩咐先知拿單去跟大衛說:"現在你要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無論往哪裏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我必使你得大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樣。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兇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並不像我命士師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時候一樣。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拿單就按這一切話照着默示告訴大衛。

這是耶和華 神與大衛立的約,這約的許多福份是 神本諸祂的恩典和他永遠的計劃答應賜給大衛,大衛並不能靠自己的能力來得到;因此是  神不附任何條件的應許。主耶穌基督的國度是根據此約建立的,而主耶穌基督是從大衛的後裔而來的。神與大衞立的約又是以亞伯拉罕之約為基礎的,因為以色列民已建立了一個王國,並展望那個以基督為王永遠的國。

此約應許四件事:

1,大衛死後,他的兒子的王國必堅立(第十二節);

2,他的兒子必完成他的心願為   神建造聖殿(第十三節);

3,大衛的家和國永遠堅立(第十六節);

4、大衛的國位也永遠堅立(第十六節)。

當時大衛王聽到這樣應許的祝福怎樣的回應?

舊約聖經撒母爾記下第七章第十八節:於是大衞王進去,坐在耶和華面前,說:"主耶和華阿,我是誰?我的家算什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主耶和華阿,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主耶和華阿,這豈是人人所常遇見的事麼?主耶和華阿,我還有何言可以對你說呢?因為你知道你的僕人。你行這大事使僕人知道,是因你所應許的話,也是照你的心意。主耶和華阿,你本為大,照我們耳中聽見沒有可比你的,除你以外再無   神。世上有何民能比你的民以色列呢?你從埃及救贖他們作自己的子民,又在你贖出來的民面前行大而可畏的事,驅逐列邦人和他們的神,顯出你的大名。你曾堅立你的民以色列,作你的子民直到永遠;你耶和華也作了他們的 神。耶和華 神阿,你所應許僕人和僕人家的話,求你堅定直到永遠,照你所說的而行。願人永遠尊你的名為大,說:"萬軍之耶和華是治理以色列的    神。這樣,你僕人大衛的家必在你面前堅立。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阿,因你啓示你的僕人說;"我必為你建立家室,"所以僕人大膽向你如此祈禱。主耶和華阿,惟有你是 神,你的話是真實的,你也應許將這福氣賜給僕人。現在求你賜福與僕人的家,可以永存在你面前。主耶和華阿,這是你所應許的,願你永遠賜福與僕人的家。"

這是 神在舊約聖經裏面與人立的最後一個約;跟着這個約之後就到新約聖經裏主耶穌基督與人類立的新約。所以,聖經分為舊約與新約兩部分。在舊約 神與大衛所立的約,神答應大衛他的國會永遠堅立,到他離世的時候, 神會讓他的兒子接續為王,繼續掌管他的王國,直到永遠;這個永遠預示從大衞而來的後裔,人子耶穌。

耶和華 神吩咐大衛,若果他的兒子(後裔)干犯了律法, 神會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因為神自從摩西以後,已經將律法賜予人;用律法去管治人,人若干犯律法都要受到律法的懲罰。但是祂的慈愛都不會離開大衞的後裔,從這應允我們得知,耶和華神喜施行恩典與憐憫,祂恆久忍耐。只要我們在罪中願意回轉,他都會饒恕我們。而大衛對耶和華 神的恩典和憐憫應當如何回應?他首先知道他不配(縱然他在地上為王,他知道耶和華是所有地上的王上皇,我們這些小民面對  神的時候都可能沒有大衞的謙卑),他非常感恩;而他亦相信耶和華 神的話語沒有一句會落空。大衛知道只有一個 神,沒有別的神。大衞求 神堅定祂自己的諾言直到永遠;他要大膽向 神祈禱,惟有耶和華才是唯一的真 神。祂的話是真實的,祂應允的福氣與恩典是不會更改及忘記的;大衞更加知道當他受到敵人攻擊的時候,只要憑信心仰望   神, 神就會驅遂他們。大衛相信 神的應允,大衛求 神堅定祂的應允;大衛讚美 神。

如今我們作基督徒,是不是應該同樣的態度去面對   神所應允的祝福,求祂堅定。同樣,當我們被罪引誘及攻擊的時候求他驅逐,特別我們最大的敵人—我的自我、我的私慾、我的高傲、我的整個舊人。願祂成就祂從創世以來的旨意。

後續—–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十七至十九節(續弎)

在主耶穌基督裏的眾兄弟姊妹們,願恩惠、平安、喜樂,從 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多多加給你們。

從耶和華 神與亞伯拉罕立約後應允賜福與他,讓他老年得子。 神的信實完全顯明無遺。 神按照自己所應允的話,在所應允的日期(創世記第廿十一章二節),賜給這對年老無子的夫婦一個兒子。

亞伯拉罕在七十五歳的時候離開了他出生、長大的本地、本族、父家。二十五年以後, 神對他的應許(創世記第十二章一至三節),出人意外,超乎一切想像地實現了。這顯示亞伯拉罕信靠 神的話語(信心),忍耐等待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一個強大的民族開始興起。

亞伯拉罕生以撒;及後以撒生了以掃和雅各,雅各生了十二個兒子。而以色列十二支派全由雅各的兒子們伸展出來, 神將雅各改名叫以色列;亦再次肯定與他祖父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創世記第三十五章九至十二節)。而雅各的兒子約瑟當時 蒙神的恩賜,讓埃及的法老王重用他治理埃及全地。雅各跟他的兒子們亦移居那地,是受到埃及人無比尊敬的一個希伯來家族。四百多年中,一代一代子孫繁衍,人口眾多;但在族長約瑟死後,逐漸變成新的埃及王朝統治下受苦難的奴隸。

掌握人類歷史的 神並沒有忘記這一大羣當時只會從別人手裏接過泥和草來造磚的奴隸,祂要將他們改變成為肯樂意奉獻一切來建設一個預定大國的自由人;他們有自己的道德、民刑法和宗教法典;有自己的信仰與敬拜中心;要放下一向抱怨、眷戀肉鍋的消極奴隸心態,而經歷在曠野風砂中磨礪出了積極的開創胸懷;帶着盼望,堅步走向應許美地。為了這個計畫, 神揀選並訓練了一個既忍耐又忠心的人,一個肯犧牲自己而為民贖罪的領袖摩西。從他,我們可以看見主耶穌基督的影子,因為天父施行拯救全人類的計劃,也是藉著肯在十字架上犧牲作為代罪羔羊的人子耶穌而實現。

神通過摩西開始施行祂救贖的計劃;而"救贖"這個詞首先出現在以色列(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祝福中。人呼求 神,是人類第一次從感恩中知曉人類無法從罪的綑綁中自救而需要 神的救恩。天父沒有忘記過人類在罪中的墮落而沒法自拔。耶和華 神呼召摩西,再次堅定重申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父 神第一次對摩西應允施行救贖以色列整個民族;從挪亞到亞伯拉罕、羅得、及至整個民族。摩西靠着耶和華 神賜予的能力從埃及帶領以色列人出來,後到了西乃的曠野。 神呼喚他曉諭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而以色列人亦答應遵行(出埃及記第十九章一至八節)。

神和以色列民所訂立的約稱為"摩西之約"或"西奈之約",為大概六百年前 神與亞伯拉罕及其後裔所立的約的延續及重申。而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與 神立約,正式成為一個屬 神掌管的"祭司的國度"(出埃及記第十九章六節),而百姓要像祭司一樣要完全奉獻事奉 神(以賽亞書第六十一章六節)。這個約可視為神管治政體國家的憲法大綱,亦是以色列人信仰的一大特式。這信仰建立在 神與人所立的約上, 神成為他們的 神 ,他們成為 神的子民,敬拜祂,遵守祂的命令(律法)。頒約的是耶和華 神,而受約的是以色列全民。

"西奈之約"的精神與內容是, 神強調祂的高超與絶對權威,是全能的創造主 神在彰顯祂自己,讓祂的選民明白祂的旨意。祂要百姓忠於祂,因為祂慈愛的作為,藉著儀式使眾百姓在祂裏面聯合為一。立約所指定的是人與 神之間的個人關係,要人作為 神"屬我的子民"(出埃及記第十九章五節,申命記第七章六節)。因此, 神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約具有以下的特色:

1,祂要百姓知道,他們一直是祂施恩的對象。

2,祂頒的律法不是人賴以得救的方法,只是以蒙救贖的以色列民,因順服 神旨意,可成為一個屬 神的民族和聖潔的國民。

3,律法要在人願意主動接受後才頒布。於是 神的十誡(律法)正式傳于人(出埃及記第二十章一至十七節)。人類亦因此進入到律法對罪的管治時代。

——–後續。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十七至十九節(續貳)

在主耶穌基督裏的眾兄弟姊妹們,願恩惠、平安、喜樂,從 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多多加給你們。

神跟挪亞立約以後,與祂第二個立約的人是亞伯蘭。而從 神創造亞當到洪水以後的挪亞,全人類只得一個民族;挪亞有三個兒子閃、含、雅弗和三個兒媳婦。亞伯蘭是閃的後裔,而亞伯蘭譯出來的意思是"尊榮之父"。後來 神改叫他亞伯拉罕,意即"多人的父"。他原本住在吾珥, 神第一次呼召他離開到迦南地去,他與妻子撒萊、父親他拉和侄子羅得離開父家往迦南地去。他們走到哈蘭就停下來,住在那裏,他父親他拉就死在哈蘭。 神第二次呼叫他離開往迦南地去(使徒行傳第七章二至四節), 神與他立約。

創世記第十二章一至三節:耶和華 神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神後來再跟亞伯蘭肯定這約(創世記第十三章十四至十七節、第十五章一至七節,十八至二十一節)。第十七章一至八節,將亞伯蘭改名叫亞伯拉罕。耶和華 神跟亞伯拉罕立約,應許的內容可分為三方面:

1,建立大國的應許:"我必叫你成為大國"(創世記第十二章二節)。這句話是專指以色列民族,就是雅各的後裔而說。耶和華 神對以色列民所應許的土地是"永遠"的(創世記第十七章七至八節),也應許亞伯拉罕藉著他庶出的兒子以實瑪利作多國的祖先(創世記第十七章六和二十節、第二十五章一至六節)。

2,而給亞伯拉罕個人的四個應許:(1)老年得子,後裔眾多(創世記第十三章十六節,第十七章十五至十九節)。(2)得着福氣:"我必賜福給你"(創世記第十二章二節)。福氣分為兩個方面:有暫時屬世的福氣,地土、資財(創世記第十三章十四至十五節,十七節;第十五章十八節;第二十四章三十四至三十五節),也應許永遠屬靈的福氣(創世記第十五章六節;約翰福音第八章五十六至五十八節);(3)得着尊榮:"叫你的名為大"(創世記第十二章二節);(4)成為別人得到賜福的媒介:"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創世記第十二章二節。從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人將 神的恩典啓示帶給世人(羅馬書第三章一至二節);而亞伯拉罕的腳踪指示人要走信心的道路,通往主耶穌基督的救贖中(羅馬書第四章;加拉太書第三章六至九節,十六節);直到亞伯拉罕的"子孫"(主耶穌基督)叫人得福(馬太福音第一章一節;加拉太書第三章十六節)。

3,對外邦人的應許:"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第十二章三節)。這個應許應驗在亞伯拉罕那一位"子孫"(主耶穌基督)身上(加拉太書第三章十六節),也應驗在所有因信稱義作亞伯拉罕屬靈子孫的人身上(羅馬書第四章三節;加拉太書第三章六至九節;約翰福音第八章五十六至五十八節)。

神立與亞伯拉罕之約顯明了 神至高的旨意,要藉著亞伯拉罕實現 神對全人類的救贖計劃,並且安排主耶穌基督降生,作為一切相信的人的救贖主。耶和華 神和亞伯拉罕訂立此約經過的時間很長,中間最少相距二十四年(創世記第十二章四節;第十七章一節)。當亞伯蘭在九十九歳那時, 神向他重申此約,並且給他改名叫做"亞伯拉罕",意思是"多人之父"。 神同時指定歷世歷代所有在此約上有份的以色列人,都須以接受"割禮"作為與 神立約的記號(創世記第十七章九至十四節)。

後續———-。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