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圣经学习小组

Montreal Bible Study Group

Month: February 2014 (page 3 of 5)

"你只管安坐等候,看這事怎樣成就"

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
主阿,求你聽我的聲音,
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

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
誰能站得住呢?
但在你有赦免之恩,
要叫人敬畏你。

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
我也仰望祂的話。
我的心等候主,
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
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

以色列啊,當仰望耶和華,
因祂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
祂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

(詩篇第一百三十篇)

路得去到當地一個大財主波阿斯的田裏,跟隨收割的人拾取地裏剩下的麥穗。她從早晨一路拾取,很少停下來休息。波阿斯當時正從伯利恆來,看見路得,他問監管收割的僕人,從而得知一切。

波阿斯就對路得說:"女兒啊,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裏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裏,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着他們去。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裏喝僕人打來的水。(路得記第二章第八至九節)

到了喫飯的時候,波阿斯對路得說:"你到這裏來喫餅,將餅蘸在醋裏。"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邊坐下,他們把烘了的穗子遞給她,她吃飽了,還有剩餘的。她起來又拾取麥穗,波阿斯吩咐僕人說:"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並要從捆裏抽出來,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嚇她。"(路得記第二章第十四至十六節)

波阿斯,一個有着主耶穌基督的愛的人;他對路得的寬待已超出了律法給予拾穗者享受的範圍。所以,因波阿斯的憐恤,路得工作所得足夠供應她與婆婆拿俄米二人吃飽而有餘。這裏看到父 神對祂子民豐足有餘的供應。從曠野的嗎哪、鵪鶉、清水到路得,再到五餅二魚,不單只喫得飽飽的,還有剩餘的。我們能不相信主耶穌基督的細膩關懷與照顧嗎!

只有信靠祂(不是我自己)才可得福。

得 神恩典的人,不單止不看重自己的利益;反而顧念他人的需要,處處恩待別人。發自內裏基督的愛。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九至三十四節: 有一個文士來,聽見他們辯論,曉得耶穌回答的好,就問他說:"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的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那文士對耶穌說:"夫子說, 神是一位,實在不錯;除了祂以外,再沒有別的 神; 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 神的國不遠了。"從此以後,沒有人敢再問他什麼。

主耶穌基督的教訓是從父 神而來的教導;我們做得到嗎?波阿斯做得到,但是他不是靠自己而做;他靠得着主耶穌基督的生命、祂的愛而行出來。路得亦是一個很感恩的人。

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對他說:"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波阿斯回答說:"自從你丈夫死後,凡你向婆婆所行的,並你離開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認識的民中,這些事人都全告訴我了。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路得記第二章第十至十二節 )

一個多謙卑神的僕人,並不自傲,並不以自己做的算是自己得到榮耀;將所有榮耀都歸給我們的父 神。他知道他的能力,他所有的資財,都是 神恩賜的,更要顧念貧苦需要的。拿俄米得知波阿斯對兒婦路得的恩待。

拿俄米對兒婦路得說:"女兒阿,你跟着他的使女出去,不叫人遇見你在別人田間,這才為好。"(第二章第二十二節)。

拿俄米教導路得當得到 神恩的時候要感恩,不要三心兩意,而再去外面東找西找的,最終甚麽可能都沒有!

我們今天作基督徒的,說自己認識主耶穌基督,知道祂的的話語,但從祂裏面我們覺得得不着滿足,得不着幫助。我們還在這個世界上尋求世界的方式去處理我們的問題。這個三心兩意總有一天會讓我們什麼恩典都失落,因為我們心理面沒有真正敬拜、信服這位全能的 神。我們還是在這個世界上找尋滿足我自己私慾需要的方式。

拿俄米在全能恩惠的 神裏面希望重燃,她為路得的將來作安排。她教路得向波阿斯表示願意和他結婚,希望他負起至近親屬的責任。從拿俄米的勸導和波阿斯對路得的讚許,可以見到二人的結合有 神的美意在內。路得聽從婆婆的教導,對波阿斯表示希望他能與她結合。波阿斯在祝福中讚許路得,因她求婚非憑個人意願("少年人無論貧富,你都沒有跟從"),而是按規矩行事。她的婚姻觀念是對一個家庭從一而終(路得記第三章第九節)。神對人的"恩"不受環境影響,始終如一。

路得回到婆婆那裏,婆婆說:"女兒啊,怎麼樣了?"路得就將那人向她所行的述說了一遍, 又說:"那人給了我六簸箕大麥,對我說:'你不可空手回去見你的婆婆。'" 婆婆說:"女兒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這事怎樣成就,因為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 (路得記第三章第十六至十八節)

這裏教導我們作基督徒的,我們禱告以後,要靜心等待。若是 神所喜悅的,祂一定完成祂的旨意。

波阿斯是一個守規矩的人,他按照當時以色列人的律法去處理這一段婚姻。

路得記第四章第一到十三節: 波阿斯到了城門,坐在那裏,恰巧波阿斯所說的那至近的親屬經過。波阿斯說:"某人哪,你來坐在這裏。"他就來坐下。 波阿斯又從本城的長老中揀選了十人,對他們說:"請你們坐在這裏。"他們就都坐下。 波阿斯對那至近的親屬說:"從摩押地回來的拿俄米,現在要賣我們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塊地; 我想當贖那塊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沒有別人了。你可以在這裏的人面前和我本國的長老面前說明,你若肯贖就贖,若不肯贖就告訴我。"那人回答說:"我肯贖。" 波阿斯說:"你從拿俄米手中買這地的時候,也當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他的名。" 那人說:"這樣我就不能贖了,恐怕於我的產業有礙。你可以贖我所當贖的,我不能贖了。" 從前,在以色列中要定奪甚麼事,或贖回,或交易,這人就脫鞋給那人。以色列人都以此為證據。 那人對波阿斯說:"你自己買吧!"於是將鞋脫下來了。 波阿斯對長老和眾民說:"你們今日作見證,凡屬以利米勒和基連、瑪倫的,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 又娶了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你們今日可以作見證。"在城門坐著的眾民和長老都說:"我們作見證。願耶和華使進你家的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結、利亞二人一樣。又願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恆得名聲。 願耶和華從這少年女子賜你後裔,使你的家像她瑪從猶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於是,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與她同房。耶和華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

神的恩手永遠看顧屬於祂的子民,拿俄米本已空無所有、無依無靠,但 神沒有放棄她。不單止照顧她,亦照顧這個對祂有信心的兒媳婦路得。

我們知道,世人的救贖主耶穌基督也是從波阿斯與路得而出。在這個猶大族的家譜中,有三位母親都是有信心的外邦女子:法勒斯的母親他瑪是迦南女子;波阿斯的母親喇合是迦南人;俄備得的母親路得是摩押人。這個家譜也見於歷代志上第二章第十至十二節和馬太福音第一章第三至五節。

至高 神在動亂的世代中仍然看顧敬畏 神的人,這個家庭後來成為基督家譜之本(馬太福音第一章第五至十七節) 。神能使用世上各種情況,包括饑荒、死亡、孤苦,來完成祂至高的旨意。基督徒從路得的故事應得到安慰與鼓勵。應該知曉、相信,永恆不變至高者 神的愛不會離棄我們,隨時隨刻照顧幫助我們,阿們。

依靠耶和華的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

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
這人是有福的。
凡心裏沒有詭詐、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
這人是有福的。

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
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
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沈重;
我的精液耗盡,如同夏天的乾旱。

我向你陳明我的罪,
不隱瞞我的惡。
我說:"我要向耶和華承認我的過犯。"
你就赦免我的罪惡。

為此,凡虔誠人都當趁你可尋找的時候禱告你,
大水泛濫的時候,必不能到他那裏。
你是我藏身之處;
你必保佑我脫離苦難,
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

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
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
你不可像那無知的騾馬,
必用着嚼環轡頭勒住它;
不然,就不能馴服。

惡人必多受苦楚,
惟獨倚靠耶和華的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
你們義人應當靠耶和華歡喜快樂;
你們心裏正直的人都當歡呼。
(詩篇第32篇)

這首是大衞的"悔罪詩",也是一首感恩的見證詩,是信守 神的法則、虔誠認罪的人,得蒙赦免後喜樂滿懷的獻詩。詩人大衞向人訴說舊時犯罪;因犯罪而承受的心靈肉體的苦楚、及至認罪和獲得 神恩惠赦罪的經歷;會中祭司說出 神的話,應許引導他(我)只要信靠、順服,就不會再蹈覆轍,而陷苦難。

以利米勒決定往摩押地去逃避饑荒,也許他知道那地雨水充足,在那裏可以圖謀發展。可是他到摩押後不久便死了,(死在失掉信心,自己找尋出路,不信、不等待全能者 神的安排裏),兩個兒子且各自娶了當地的女子為妻。以色列人的律法并不禁止與摩押人通婚,只要不許摩押人進到"耶和華的會",這是因為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摩押人沒有拿食物迎接,以及曾召先至巴蘭來咒詛他們的緣故。

申命記第二十三章第三至四節: "亞捫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他們的子孫,雖過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因為你們出埃及的時候,他們沒有拿食物和水在路上迎接你們,又因他們雇了美索不達米亞的毗奪人比珥的兒子巴蘭來咒詛你們。"

以色列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摩押人是羅得的後裔;兩民原本是兄弟關係,但因信仰不同,後來變成世仇,相互逼迫,直到如今。我們今天家庭中的兄弟姊妹是否一樣呢,同是骨肉,卻相互迫害?夫妻也成了仇人?

不許進"耶和華的會",就是不可以進入以色列人的大團體當中。這正是路得這位摩押女子跟隨婆婆回到伯利恆所需面對的種族的仇恨。路得這位摩押地的女子,自從加入了拿俄米的家、成為兒媳婦,就已經認識了父家所敬拜的真 神,耶和華 神。她亦相信以色列民同拜一個真 神;如此他們必以寬恕、仁慈與憐憫她婆婆與她的苦況。所以,她帶着信靠耶和華 神的話,並不懼怕,懷著不怕眼前光景、滿懷盼望的心,甚至喪夫之痛都給 神的愛填平。

她不選擇一己的需要而再婚,反而肩負無依無靠婆婆的供應者,因為她的公公婆婆離開伯利恆時豐豐足足,回時空空的,一無所有。

路得記第一章第二十一節:"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呢?"

多麼無私無計較的犧牲,這亦預表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的降生為人犧牲贖罪。當我們最無望、無依無靠、無能為力、前路茫茫的時候,主的憐憫幫助就會來到。在拿俄米的境況十分艱難的時候,她記得應允祝福她的神。

路得的愛從主耶穌基督而來、實實在在主耶穌基督是從路得一胍而出。請查看馬太福音第一章第一至十七節: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 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 猶大從她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崙;希斯崙生亞蘭; 亞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 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 耶西生大衛王。 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 所羅門生羅波安;羅波安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 亞撒生約沙法;約沙法生約蘭;約蘭生烏西雅; 烏西雅生約坦;約坦生亞哈斯;亞哈斯生希西家; 希西家生瑪拿西;瑪拿西生亞們;亞們生約西亞; 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 遷到巴比倫之後,耶哥尼雅生撒拉鐵;撒拉鐵生所羅巴伯; 所羅巴伯生亞比玉;亞比玉生以利亞敬;以利亞敬生亞所; 亞所生撒督;撒督生亞金;亞金生以律; 以律生以利亞撒;以利亞撒生馬但;馬但生雅各; 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 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而拿俄米與路得回到伯利恆的時候,正值早麥收割的季節,從四月中到六月中一連七個星期。

申命記第十六章第九節: 你要計算七七日:從你開鐮收割禾稼時算起,共計七七日。

這時,饑荒已過,充足的雨水給當地人又一次豐收;先割大麥,數週後收割小麥。在田間用人工收割,自早到晚,極其勞苦。

收割的步驟是這樣的:先用鐮刀在田裏將麥子一把一把的在靠近根部的地方割斷,捆成束。收割時遺下的麥子和田四周未能割下的麥子可以准許貧苦人家摘拾。

讓貧苦者在收割時拾取麥穗,是希伯來人社會照顧寡婦和貧苦而無依者的一種制度。收割麥子不可割盡田的四角(利未記第十九章九至十節: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 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不可拾回已掉在地上的(利未記第二十三章二十四節:"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也不可回去取回已掉在田裏忘記拿走的禾捆(申命記第二十四章第十九節: 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這樣,耶和華-你神必在你手裏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 )。

這些都得留下來給貧苦人的拾取。 神的恩惠,豐盛的施恩予貧困的。父 神全備的豐盛等待施恩我們貧乏的。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六節)

待續……

"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瑪拉"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詩篇第二十三篇)

阿門。

自從創世以來,先祖犯罪變成罪人;全人類開始墮落在罪的陷阱之中。由亞當、夏娃到挪亞,到亞伯拉罕、羅得,再到以色列民及大衛王。我們看見人類犯罪滔天、任意妄為、明知故犯 、甚至乎因一時的私慾而害己害人;禍害三四代。人類享受無休止犯罪短暫的樂趣,過後付出的代價是長久面對苦難、悲哀、憂慮和無奈。

人類不能自救,而且因為人人都有原罪,所以又不可能不犯罪。縱然我們試想做好,但怎樣做都不能完美,都是死路一條。創造宇宙萬物、人類的 神從創世以來知道人在罪中墮落,就不停呼召人類要聽祂的話,從罪中回轉,回到祂計劃裏面。祂為人類預備救贖的恩典願意人類能回到 神家,成為神的兒女。

我們在舊約聖經裏面看見人的罪惡, 神恨罪,因祂是聖潔無疵的。所以祂對罪的刑罰是非常嚴重的。但祂顧念世人;當人犯罪以後,知罪向祂祈求饒恕,祂恩典的手就立刻施行。祂喜悅人聆聽祂的話語,接受祂的救贖。 神最喜悅的就是人祈求祂賜予信心可以接受祂的話語得福氣。

在路得記裏,我們可以看見 神的恩典,祂如何悅納、施恩予一個外邦婦人:在天父手中,飢荒、貧苦、絕望、都能用來完成祂更高的旨意;人進到祂的國度,不靠地位、名望或血統,而是靠對 神的話語的信心。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猶大國中遭遇飢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着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就住在那裏。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他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我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裏住了約有十年。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她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路得記第一章第一至六節)

這是以色列人在宗教、道德和政治上都一片混亂的時代,各人隨己意而行。猶大的伯利恆位於猶大中部山區,當時為一村莊;大衞在此出生。這裡也是主耶穌基督的降生地。當時這一家人因為伯利恆面對饑荒,這個名字叫以利米勒的男人(意思是"我神為王"),跟他的妻子拿俄米(意為"甜"),兩個兒子瑪倫(意思是"弱者")、基連(意思是"憔悴")。他們離開了伯利恆去到摩押地。

摩押地為一小王國,在約但河東岸與沙漠之間。摩押人是羅得的後裔,和以色列人有統淵源。以色列人雖無明文禁止其人民和摩押人婚娶,但因摩押人信奉基抹(他們的偶像神),道德宗教腐敗,故不許摩押人加入以色列人社會,後來且成為世仇。這一家本屬敬拜真 神的人,因為擔心肚腹的需要,離開敬拜真 神的家鄉,到世界裏面去尋找出路,到像所多瑪一樣的地方去。以利米勒的兩個兒子更加娶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叫俄珥巴(意思是"頸"或硬着"頸項");一為路得(意思是"友善")。

十年裏面這家人的男丁全數死亡,只剩下三個孤苦的女人。這個作婆婆的拿俄米在這十年裏面飽歷風霜,原本從伯利恆出去的時候,滿以為轉換一個環境會活得更好,殊不知今天只剩下空空如也。以利米勒作為家裏面的頭,沒有靠信心留在父 神耶和華的應允地,出去闖世界,去一個道德宗教全面腐敗、四圍罪惡滔天的國度裏。他的兒子們娶了當時與他們信仰不同的女子。

拿俄米是個有信心的女子,她決定回到家鄉,因為她知道 神眷顧祂的百姓;同時相信 神永恆不改變的慈愛也會"恩待"她的媳婦。拿俄米顧念兩個媳婦年紀尚輕,仍可再嫁,但她自己則孤苦伶仃,完全無望。她的苦比媳婦更甚;也非年輕如她們所能承擔。她自己不幸,卻連累兩個媳婦,心中實在難過。所以後來勸兩個媳婦不要跟從她回到她的家鄉去,願他們留在父家,將來可以另嫁。俄珥巴幾經勸喻才肯離開,路得堅決選擇跟從婆婆回到夫家去。

從兩人都願意跟隨拿俄米一同回去,可以看見當日希伯來人的理想賢婦:終生從夫,生死不離。這個也是他們敬拜真 神所得的應許與祝福。路得作此決定,表明她不只願意和自己民族的信仰割斷關係,且決心成為以色列民一份子,事奉敬拜耶和華真 神。這是一生的決定,艱難却十分重要。路得此時父母尚在(路得記第二章第十一節:波亞斯回答說:"自從你丈夫死後,凡向你婆婆所行的,並你離開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認識的民中,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 有可以投靠的至親,而拿俄米則是貧而無依。更何況前途難卜,一個異族女子,定必受歧視。但她卻能指着耶和華起誓,說,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

路得記第一章第十六至十七節: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裏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那裏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 。你在那裏死,我也在那裏死,也葬在那裏。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耶和華重重的降罰與我。"

這種忠信與愛心既完全也堅定,是路得真性情的流露,因她在夫家的引領下已經認識了真 神。她的性格從一個拜偶像的轉過來得着了主耶穌基督的品性。因為路得說:"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這一句話成為她蒙福之源。拿俄米的兩個媳婦都在一個屬 神的家裏得着 神的話語祝福,但最終俄珥巴選擇離開回到她的偶像世界裏面。

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她本國和所拜的神那裏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罷!"(像今天的基督徒嗎?)(路得記第一章第十五節)她所拜的神指摩押人的神基抹。

從這句話可見,拿俄米一家雖在異教國家中,不但自己,連媳婦也一齊敬拜耶和華 神。這說明,耶和華 神的恩典從沒離開,縱然我們因眼前環境,一時軟弱離開 神。

於是二人同行,來到伯利恆,合城的人就都驚訝。婦女們說:"這是拿俄米麽?"拿俄米對他們說:不要叫我拿俄米("甜"的意思),要叫我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呢?(路得記第一章第十九至二十一節)

相信拿俄米一家離開伯利恆以前,他們樣子豐足,精神飽滿;但是現在回到伯利恆的時候,樣子憔悴疲乏。所以當地的人差不多都不認得她,她跟大家分享離開 神的應允地的時候,她飽經風霜,從原本在 神家"甜"的滋味變成"苦"的經歷。所以她跟大家的比對時,跟大家分享:她犯罪離開了 神的應允地,但吃了苦頭以後,她認罪,悔悟,再重新思想耶和華 神的仁慈、憐憫、眷顧,因此重回 神救恩的懷抱裏面。拿俄米("甜")要大家叫她做瑪拉("苦"),這兩個名字代表她前後兩種經歷。她沒料到她雖然空空的回來,神可藉一個空無所有,但有信心的女子,在祂眷顧的大地上,重獲豐滿的生活,"比有七個兒子還好"(路得記第四章第十五節)。

一個浪子回頭,得着 神恩的開始。

待續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阿,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
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
並潔除我的罪。

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
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
在你眼前行了這惡;
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
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
我是在罪孽裏生的,
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你所喜愛的是內裏誠實;
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
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
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求你使我得歡喜快樂的聲音,
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踴躍。
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
塗抹我一切的罪孽。

神阿,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
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不要拋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
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
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
罪人必歸順你。
神阿,你是拯救我的 神;
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
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

主啊,求你使我的嘴脣張開,
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
燔祭,你也不喜悅。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
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
那時,你必喜愛公義的祭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
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你壇上。
(詩篇第五十一篇)

阿門!

以色列民離開埃及,經過曠野,進入 神應許的迦南地。他們一路上對耶和華 神的信心都是跌跌碰碰,反反覆覆的。這個在曠野長大的游牧民族,在新得到的迦南土地上學習稼穡,也學習戰爭;但同時也沾染到生活水準較高的迦南人崇尚物質的敗壞風氣,不只容納拜偶像的人,自己也開始拜天象、偶像,道德空前墮落。與初入迦南時的征服的歡欣相比,勇氣和信心已不復見,後來反而成為異邦民族欺壓的對象。

然而,以色列人的屢次犯罪、受罰、悔改而後得 神拯救的過程,也讓我們看見,家庭也好,社會也好,國家也好,興旺求福之道只在遵守 神的命令,依循祂所定下的法則;否則必招來災禍。這也正是聖經所反覆曉諭的真理。

從迦南地一路發展到後來以色列王中最偉大一個王大衞王的時代。

撒母耳記下第十一章第二至第五節: 一日,太陽平西,大衛從床上起來,在王宮的平頂上遊行,看見一個婦人沐浴,容貌甚美。大衛就差人打聽那婦人是誰。有人說:"她是以連的女兒,赫人烏利亞的妻拔示巴。"大衞差人去,將婦人接來;那時她的月經才得潔淨。她來了,大衛與她同房,她就回家去了。於是她懷了孕,打發人去告訴大衛說:"我懷了孕。"

大衛為了掩飾他這個姦淫的罪,將拔示巴的丈夫赫人烏利亞送上戰場的最前線,把他放在戰爭最危險處,借敵人的手把他殺害。耶和華 神差遣先知拿單去斥責大衛的罪和宣佈對他的刑罰。

撒母耳記下第十二章第七至十四節:拿單對大衛說:"你就是那人!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我膏你作以色列的王,救你脫離掃羅的手;我將你主人的家業賜給你,將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懷裏,又將以色列和猶大家賜給你;你若還以為不足,我早就加倍的賜給你。你為什麼藐視耶和華的命令,行祂眼中看為惡的事呢?你借阿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為妻。你既藐視我,娶了赫人烏利亞的妻為妻,所以刀劍永不離開你的家。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從你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你;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嬪賜給別人;他在日光之下,就與她們同寢。你在暗中行這事,我卻要在以色列眾人面前,日光之下,報應你。"大衛對拿單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拿單説:"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只是你行這事,叫耶和華的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

大衛見女色而起淫念,犯罪後又企圖掩飾。大衞公然違背律法,濫用 神交給他牧養以色列民的權柄。 神不喜悅這種事。大衛的刑罰既重且長:"刀劍永不離開你的家"。

拔示巴是有夫之婦,按照律法,大衛當處死。大衛犯罪不只自己受害,也影響到不少無辜的人。

神對大衛的刑罰分為:
1,立即實施的:大衞和拔示巴淫亂而生的孩子不能存活。
2,長久的:"刀劍永不離開你的家"。以後一連串發生在大衞宮廷中的事,例如:三個兒子暗嫩、押沙龍和亞多尼雅的橫死,大衛被迫離開耶路撒冷以逃避押沙龍的追殺、亞他利雅的剿滅皇室等等都是。

我們今天作為主耶穌基督的信徒,讀到這段經文應分外警惕。大衛在暗中、在宮幃內犯的罪,都要在"眾人面前"和在"日光之下"刑罰他。今天我們作為基督徒的也是如此。

大衞受的責罰豈僅止於他的家人。三千年來千萬人都從聖經上讀到,齊聲申斥。大衛犯罪給予 神的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信主的人若故意犯罪,也必然給惡人羞辱主名的機會。

大衛而後認罪痛悔的徹底可從詩篇五十一篇見到,他的罪已除( 神對認罪悔改後的饒恕),也不至於死。他深愛與拔示巴所生的子,但此子既死(神對犯罪後結出的果子不一定除去),他停止了哭泣,毫無怨尤地接受了 神的管教。他學到了許多功課,其中一個是:他無法叫孩子復活,但他終會去到孩子那裏。就如雅各書第一章第十五節所說: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值得我們借鏡,深深警惕。

大衛常因肉體的軟弱而犯罪,決非完全人。但他能成為以色列民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是因為他謙卑;身為一個元首,肯公開承認己罪、不找籍口、不推赦別人、並願徹底悔改;又深知天父之託,經常能以牧者之心愛護其子民。他一身飽經憂患,疆場上出生入死,無不化險為夷,深深體會父 神不斷豐盛憐憫的施予。

我們今天作為基督徒的父母應當明白,當我們故意犯罪的時候,往往不單自己受害,也會禍害我們的下一代。

大衛在詩篇五十一篇當中,一個犯罪痛悔的人,求 神寬恕、潔淨。全詩以悔罪祈禱開始,然後是認罪,繼而懇求潔淨和復興、感恩和讚美,最後為全耶路撒冷祈求,因為王的禍福和 神的聖城錫安不可分(作為基督徒的父母故意犯罪,禍及家庭,兒女!!)。大衛用"塗抹"、"洗除"和"潔淨"來傳遞他渴望罪孽得蒙赦免。深深浸染在他身上的"過犯"、"罪孽"和罪使他與 神隔開,亦只有 神才可以除去,恢復他與 神的親密交通。"過犯"是對 神定下律例的破壞;"罪孽"是指故意偏離正道;"罪"是私慾,選擇錯誤、習以為常(犯罪犯到麻木,心硬)。大衛用這三個字來強調他的罪孽深重。大衛承認所犯為特別得罪 神的罪;而先知拿單的責備公正。他不能說所犯的罪只是生命中的一次錯失,其實他本來就是罪人,從有生命的頃刻已有了罪。

創世記八章二十一節: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裏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裏懷着惡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

約伯記第二十五章第四至六節:這樣在 神面前,人怎能稱義?婦人所生的,怎能潔淨?在神眼前,月亮也無光亮,星宿也不清潔。何況如蟲的人,如蛆的世人呢?

我們今天作為基督徒,感謝主耶穌基督祂在十字架上的工作:祂流的寶血已經塗抹、洗除和潔淨了我們所有的罪,亦因為祂死在十字架上,我們可以得到父 神的饒恕,因為主作代罪羔羊、作中保,將人跟 神的關係拉了回來。主耶穌基督復活的生命也賜給了我們。從此,我們因祂有一個清潔的心,正直的靈。阿門!

父 神的預知、預選與預定

羅馬書第八章二十九至三十節:因為祂(耶和華 神)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

我們看一下這段經文的詹姆士王欽定版的英文:For whom he did foreknow(預知、先知,預先知道), he also did predestinate(預先安排,預定)to be conformed to the image of his Son, that he might be the first born among many brethren. Moreover whom he did predestinate, them he also called: and whom he called, them he also justified: and whom he justified, them he also glorified.

神預—–先—-所知—–道,英文是for whom he did foreknow —意思是祂預先知道。 神既定的旨意像祂自己一樣是從永遠到永恆,永不改變的。全知全能的 神照祂的旨意創造萬物和人。人的自由是在 神的恩典的旨意下運用和行使。 神的預先知道是在預選和預定之先、因祂是 神,祂不用等候才知道,全知的 神知道從開頭到沒了的一切。

彼得前書第一章第二節:就是照父 神的先見被揀選,藉着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又蒙祂血所灑的人。願恩惠、平安多多地加給你們。 Elect (=choose 選擇、決定)according to the foreknowledge (預先知道) of God the Father, through sanctification of the Spirit, unto obedience and sprinkling of the blood of Jesus Christ: Grace unto you, and peace, be multiplied.

父 神在創造我們之前已經預先知道,看到我們人的自由選擇,當福音來到的時候選擇是否接受主耶穌基督。

從這些我們就可以看出,父 神從創世前已經預先知道誰人會接受主耶穌基督,這也是基於 神賜予人類的自由選擇、抉擇權利 freedom of choice。

創世記第二章第十五至十六節:耶和華 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耶和華 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有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所以說,父神自始至終一直決定選擇接受我們。祂預先安排祂的獨生子主耶穌基督给我們(John 3:16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 that he gave his only begotten Son…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這樣,接受主耶穌基督生命的人,就自動成為了神家裏的兒女。主耶穌基督是 神家裏的長子,所以屬於 神家的孩子(基督人)互稱為兄弟姊妹,稱 神為阿爸、父、父 神。

聖經從兩方面來啓示人類得救的真理:

第一,從人的角度,人應對自己的行為負完全責任,必須自己決定接受或拒絕主耶穌基督所預備的救贖。

第二,從 神這方面來說也是如此。但多了一個新的層面,這就是 神揀選人的旨意。世界的終結和人類歷史的結局都依照着這旨意,包括人的得救在內。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四節: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

約翰福音第六章第三十七節: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

約翰福音第十七章第六節:你從世上賜給我的人,我已將你的名顯與他們。他們本是你的,你將他們賜給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道。

而關於預選和預定的奧秘,只有 神自己知道,不可以憑人的意思來尋求解釋。

羅馬書第十一章三十四節: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

但我們可以知道:預選至少可以令我們明白,人的得救從頭到尾都是 神的工作。救贖既在 神的不變的旨意之中,就保證了 神拯救的恩典的持續不斷。一切符合 神所定的得救的標準的人決不會喪失這拯救,因為 神所稱為義的, 神叫他得榮耀。

羅馬書第八章第三十節所說的從預定到得榮耀的過程是極其確定的事。英文版的"得榮耀"這個動詞為過去式(glorified),說明信徒得榮耀的事在 神的心中是既定的事。

羅馬書第八章三十一至三十九節:既是這樣,還有什麼說的呢? 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誰能控告 神所揀選的人呢?有 神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 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逼迫麽?是飢餓麼?是赤身露體麼?是危險麽?是刀劍麼?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着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 ,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裏的 。

這足以證明,我們一旦選擇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耶和華父 神祂就不願失去任何一個已蒙揀選的人,而在祂應允的保守當中,也絕對不可能失去。預選和預定讓信徒確信 神對我們一生的保守。 神既揀選了我們,一定會看顧我們,萬事一齊來讓得 神救贖的人得益處,無論是福氣或患難,都是為了我們的益處,都有 神祂的美意。

神對祂兒女的計畫分四個步驟來實現:

1,預知。神知道從開頭都末了的一切,知道那些憑信心可以成為祂子民的人,預定了信祂的人應有的道德和靈性生活的樣式,應像基督,被揀選的人可成為人類新的大家庭中的一員;主耶穌基督是眾兒女中的長子。

2,蒙召。知道已蒙選召,經過悔改、相信、除罪,而達重生的地步。

提多書第三章第五節:祂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着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

3,稱義。因信而得救的結果,是可以與神和好,成為聖潔,從而恢復道德判斷的能力(歌羅西書第三章第十節:穿上了新人(自願放棄舊人從第一個亞當而來罪的生命,包括自我的思想、行為,屬血氣肉體的罪惡生命與主耶穌基督同釘十字架、同死、同埋葬,接受主耶穌基督復活無罪、恨罪愛義的第二個亞當的生命)。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 取得兒女的名份(羅馬書第八章第十五節: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

4,得榮耀。這本是 神兒子(主耶穌基督)之榮耀,逐步為信徒所取得(哥林多後書第三章第十八節:我們眾人既然敞着面,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一直到那日穿上屬天的形狀,得到那完全的榮耀(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四十九節: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

Older posts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