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阿,我的心仰望你。
我的 神阿,我素來依靠你;
求你不要叫我羞愧,
不要叫我的仇敵向我誇勝。
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
惟有那無故行奸詐的必要羞愧。
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
將你的路教訓我。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
因為你是救我的 神。
我終日等候你。
耶和華阿,求你記念你的憐憫和慈愛,
因為這是恆古以來所常有的。
求你不要記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過犯;
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恩惠,按你的慈愛
記念我。
耶和華是良善正直的,
所以祂必指示罪人走正路。
祂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
將祂的道教訓他們。
凡遵守祂的約和祂法度的人,
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
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名赦免我的罪,
因為我的罪重大。
誰敬畏耶和華,
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
他必安然居住;
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
耶和華與敬畏祂的人親密,
祂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
我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
因為祂必將我的腳從網裏拉出來。
求你轉向我,憐恤我,
因為我是孤獨困苦。
我心裏的愁苦甚多,
求你救我脫離我的禍患。
求你看顧我的困苦,我的艱難,
赦免我一切的罪。
求你察看我的仇敵,
因為他們人多,並且痛痛的恨我。
求你保護我的性命,搭救我,
使我不至羞愧,因為我投靠你。
願純全正值保守我,
因為我等候你。
神啊,求你救贖以色列脫離他一切的愁苦。
(詩篇第二十五篇)
阿門!
傳道者在傳道書第三章裏面,跟人分析、陳明世上有兩種人生:
1,一是虛空、漫無目的、惡性循環的世界,在那裏快樂短暫,勞碌徒然,智慧沒有用,終必死亡;
2,一是可以喜樂享受、無憂無慮的生命,天天日日、無時無刻有 神無限豐富的供應。
傳道者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定期。時間的決定,變更的有無,都在 神手中掌握,人絶對不能左右其事。
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七節: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
傳道者又將這些來與 神的永恆及全能對照, 神的全能已預先知曉人一切的籌劃與活動。作者述說凡事都有定期:先講述人生兩件大事,這便是生與死;然後將另外六件事情,依其建設性或破壞性來兩兩相對:栽種對拔出、殺戮對醫治、拆毀對建造(第二至第三節)。接着說人的情緒、私下的哭笑和公開的哀慟與跳舞(第四節);接上說友誼和仇恨(第五節)、得失(第六節)、言詞與沉默、愛與恨,還有戰爭與和平(第八節)。 神計劃賜予人類的生命本有喜樂,但人不能憑著自己去得到,凡事有定時,由 神來決定,正是證明人類憑自己努力不可以達到生命不"空虛"的超越境界。可是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乃是美好的事,是喜樂之源,絕非失望的理由。
神創造的美麗世界宏偉無比,人類難明其究竟;表面看去,人類勞碌能得到的滿足殊少,可是 神早已把 "永遠"放在人的心裏,人是為"永遠"而造,世上有時間限制的短暫事物,自然難充分滿足人內心對永生的需求。亦可以說,人心裏面因有"永生"的觀念存在,所以能發現今生的空虛,覺得很難得到滿足。
請查閱聖經傳道書第三章第十二至十四節。: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這段分為兩節,都用我知道開始:第一節講人若將自己交託給 神,就可以享受 神賜喜樂的生活;第二節是說這種喜樂的生活是有保障的,因為 神的旨意永不改變。換句話說,生活幸福本是 神的旨意,人可以快樂享受,只要一生敬畏 神,行在祂為人類預備的正道上("終身喜樂行善"、"在祂面前存敬畏的心")。人若想只憑己力,命運則會與動物一樣,終以死亡收場。
但 神造人,使人有能力看見這收場,能為自己像動物一樣的遭遇事而苦惱("是 神要試驗他們 ");又藉着已放在人心裏面的"永生",可以依稀看見那"永生"(第十一節)。人和動物都出於塵土,都有一死,歸回塵土,是故,人不強於動物。但人與動物不同,是人肉體死後靈仍存在。可惜一般人渾渾噩噩,在世過着如動物般的生活。新約裏對這有充分的啟示。主耶穌基督已把死廢去,人不能壞的生命可因接受福音而彰顯。
提摩太後書一章十節:但如今藉着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顯現,才表明出來了。祂已經把死廢去,藉着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
人若以工作本身為目的,辛勤勞碌的結果是空虛,但若視工作為 神的恩賜(第十三節),勞碌經營的一切便有了永存的價值。人應以工作為樂,盡做人的本分,享受飲食、財富、以及家庭等的美好生活。
"身後的事"指人死後所發生在世上的事;他已無能、無力、無份參與。所以"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節)
人生至高的善是為肯虛心尋求 神旨意的人預備的。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