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 神我們的父憐憫我們,賜福與我們,
用面光照我們,
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
萬國得知你的救恩。
神啊,願列邦稱讚你!
願萬民都稱讚你!

願萬國都快樂歡呼;
因為你必按公正審判萬民,
引導世上的萬國。
神阿,願列邦稱讚你,
願萬民都稱讚你。

地已經出了土產。
神-就是我們的 神要賜福與我們。
神要賜福與我們;
地的四極都要敬畏祂。

(詩篇第67篇)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門。

傳道書的作者憑其智慧的眼光和一生飽歷世事、苦樂得來的知識,為後世的一代代人分析人生的價值。他先站在"日光之下",完全從人的角度來觀察記錄人有限的能力,充其量所能明白到的意義。他給人生打了一個大問號?:"虛空的虛空"。世上萬事、萬物無一永久,人活在世上,絕無逃生之路,終必一死!人像獸,等在生命盡頭的是死亡。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免會把傳道書的作者當作是一個悲觀兼宿命論者。他非常消極,甚至成為主張"吃喝玩樂"的享樂主義者。

但若深一層看,會發現這位作者原來是一位極具信心的人,他指出人所以覺得人生空虛,是因為造物主在造人時給了人一種與其他被造物不同的特質: 神把"永遠"安置在人心裏,因此人對周圍事物的短暫和生命的匆促感到不安,但又不知如何才能得到那個"永遠"(永恆的生命),只能無可奈何地發出人生一切只是捕風捉影的喟嘆。作者的信心幫助他和我們發現到世事原來有其一定的秩序,是造物主以祂奇妙的旨意立定的:

傳道書第三章第一至二十二節: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
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
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
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我見 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 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 神的恩賜。

我知道 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 神這樣行,是要人在祂面前存敬畏的心。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 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我又見日光之下,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我心裏說, 神的審判義人和惡人,因為在那裏,各樣事務,一切工作,都有定時。我心裏說,這乃為世人的緣故,是 神要試驗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分;他身後的事,誰能使他回來得見呢?

傳道書第六章第十二節: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

自然和歷史都在 神全能大能的掌管中。人的生命並非自己所造,也不能完全由自己作主宰,而是賜生命的 神給人的無比珍貴的禮物,人的才智和能力是這禮物的一部分。人要思考人生時,須想到賜生命的主賦予人生的終極目的和意義,因這已包含在每一個人生命之中。人不可只顧在物質的層次上"日光之下"的生活,應跳出周而復始、只有死亡等在盡頭的空虛人生,進到更高的靈性層次上,過以 神為中心的生活。

傳道書第十二章第一節:你趁着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到來,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

只有回歸到在以造物主 神為中心的人生裏,人才可以用感恩的心享受眼前擁有的一切,造物主賜予力量、能力、珍惜保守所有的一切:就如工作所得來的一切,連工作本身也是一種享受,因為工作的機會為 神所賜。而在享受人生,行心所願和看眼愛看的時候,應記得盡早確定一生的正確方向,不應虛度每一天,好在將來向 神作圓滿交代。

傳道書第十一章第九至十節: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愛看的;却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 神必審問你。

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