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大而可畏的 神,向愛主、守主誡命的守約施慈愛。我們犯罪作孽,行惡叛逆,偏離你的誡命典章。…… 我們的 神啊!現在求你垂聽僕人的祈禱懇求,為自己使臉光照你荒涼的聖所。我的 神阿,求你側耳而聽,睜眼而看,眷顧我們荒涼之地和稱為你名下的城。我們在你面前懇求,原不是因自己的義,乃是因你的大憐憫。求主垂聽,求主赦免,求主應允而行,為你自己不要遲延。我的 神啊,因這城和這民都是稱為你名下的。 (但以理書第九章第四第五節及第十七至十九節)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
自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奴役之地以後,行在曠野中,一路走,一路埋怨,對於信靠耶和華神都是反反覆覆,跌跌碰碰。他們埋怨很多,特別為了肚腹的需要,常常提出許多要求,因為他們不相信帶領他們離開痛苦奴役的 神可以為他們妥善安排。雖則每時每刻都活在聖蹟中,但他們眼睛瞎了,耳朵蓋上了,口倒是開了,常常說出不感恩的、干犯 神的話,甚至是褻瀆 神的話語。他們埋怨神所賜的食物,把 神賜的嗎哪褻瀆地稱為"淡薄",即是"不屑"、"討厭"之意思。
民數記第二十一章第四節:他們從何珥山起行,往紅海那條路走,要繞過以東地。百姓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就怨讟 神和摩西說:"你們為什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裏沒有糧,沒有水,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
多麼的恐怖啊!
以色列民出埃及以後,埋怨之外,甚至常常說 神帶領他們出埃及是要他們死在曠野,簡直是對這位帶領他們離開埃及地,及與他們先祖亞伯拉罕立約的全能的 神簡直是全無信心。盡管他們反反復復,但我們的父 神是一位仁慈憐悲的 神,從來都是信守祂的諾言。雖然以色列民一次一次的反叛,但一次一次因為摩西或亞倫的祈求,祂都是繼續帶領他們向應允地迦南而去。但以色列民族一路都是犯罪,一直到差不多進入迦南地前最後的一站。
民數記第二十五章第一至五節: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因為這女子叫百姓來,一同給他們的 神獻祭,百姓就喫他們的祭物,跪拜他們的神。以色列人與巴力毘珥(他們的偶像神)連合,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耶和華吩咐摩西說:"將百姓中所有的族長,在我面前對着日頭懸掛,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氣,可以消了。"於是摩西吩咐以色列的審判官說:"凡屬你們的人,有與巴力毘珥連合的,你們各人要把他們殺了。"
與以色列百姓行淫的不止一個女子,而是許多。迦南人的迷信,盛行以女子賣淫獻神為祭。以色列人常受不住引誘而拜巴力。 神的刑罰,必須付出贖罪的代價;神吩咐把全體族長處死。全民犯罪,首領未能及時制止,應付代贖之責。懸屍示眾,可儆全民。耶和華 神忌邪,把犯罪的人處決,表達了 神對罪惡的怒氣。以色列民屢屢犯罪,不停出言干犯 神。他們常常說 耶和華 神帶領他們到曠野,要他們死在曠野。他們說得一點都沒有錯,但並不是耶和華 神要他們死在曠野,而是他們的不知足,不滿足,不感恩,他們都最終真的食其自己所言,二十歳以上的,全數死在曠野。
民數記第二十六章六十三至六十五節:這些就是被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所數的;他們在摩押平原與耶利哥相對的約但河邊,數點以色列人。但被數的人中,沒有一個是摩西和祭司亞倫從前在西乃的曠野所數的以色列人,因為耶和華論到他們說:"他們必要死在曠野。"所以除了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以外,連一個人沒有存留。
我們應認真思想一下,今天我們認為自己是基督徒;但是不是跟以色列民在出埃及的時候一樣呢。每天的生活當中,縱然口裏面不多埋怨,但心底裏面都是埋怨;我們是不是覺得認識這位全能的 神,好像以色列人認識耶和華 神一樣,看不見他們的 神蹟,聽不明 神的話語。我們的信心一天一天失去,只差最後一站,就可進入應允地。而就在這最後一站,他們、我們,因為不信的心,都可能全數死在曠野中!
但耶和華 神是恩典豐足的,祂吩咐摩西勸告以色列民緊守誡命:
申命記第二十九章第一至六節:這是耶和華在摩押地吩咐摩西與以色列人立約的話,是在他和他們於何烈山所立的約之外。摩西召了以色列眾人來,對他們說:"耶和華在埃及地,在你們眼前向法老和他眾臣僕,並他全地所行的一切事,你們都看見了;就是你親眼看見的大試驗和神蹟,並那些大奇事。但耶和華到今日沒有使你們心能明白,眼能看見,耳能聽見。我領你們在曠野四十年,你們身上的衣服並沒有穿破,腳上的鞋子也沒有穿壞。你們沒有喫餅,也沒有喝清酒濃酒,這要使你們知道耶和華是你們的 神。
這一段是摩西忠告以色列人不要心裏頑梗不化不聽 神的話。新約聖經裏面,保羅也曾引此經文來說明 神並不棄絶人:
羅馬書第十一章第七至八節: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着;惟有蒙揀選的人得着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如經上所記: 神給他們昏暗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
耶和華 神當日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是要全民得到他的救恩,得到他對奴隸的釋放。但以色列人當日所求的,就是在 神面前得稱義,但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得到這福氣。但人不能自義,只有接受主耶穌基督的生命才能稱義。因為他們失缺的信心,埋怨的口,不感恩的心,他們的心靈頑梗不化。
在曠野的時代是如此,今天亦復如此。
—-待續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