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圣经学习小组

Montreal Bible Study Group

Month: January 2014 (page 2 of 6)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七至第八節

在主耶穌基督裏的眾兄弟姊妹們,願恩惠、平安、喜樂,從 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多多加給你們。

請翻看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七節: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憐恤,這兩個字在我們的標準裏代表了什麼?代表愛,在世上人跟人的愛是有來才有往的愛。比如說,我每天都給點錢在街上討飯喫的一個流浪者,但他沒有跟你說過一句謝謝!天天如是,我還是天天給他一點供應。但心裏並不給得很舒服,怎麼這樣沒有禮貌。直到有一天,他拿了錢忽然跳起來駡了我一大片;這時候我該怎麼反應,反駡回他?不言聲,離開。想每天沒有條件的供應他,他都這樣不識抬舉。算了,明天從別地路走,不經過他。我當初供應這個人的時候,是覺得他很可憐,我憐憫他;用我認為愛的愛去幫助他、就算他一句好話都沒說。但到一句駡來,夠了,算了,可以忍受他不說句好話,但不能接受他的辱罵不再供應他了。

是這樣做,對嗎?對,在世上人的愛都是要有回報的,是有來才有往的。以善報善,以惡報惡。

我們夫妻關係是這樣嗎?對其他方面呢?其他人呢?受夠了,我的容忍(對你的愛,沒得到應有的回報)已經到底線了!下一步???

但神的子民的愛是無來亦有往,以善報惡的愛,用寬恕、包容、忍耐,用基督的愛來回答虐待我們的人。"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這正是父 神的愛,作 神兒女的人都應有、彰顯這愛(路加福音第六章三十五節。)這個才是真的憐恤,我們都一定需要的。這樣我們才可以有能力在沒有任何回報的情況下都可以愛別人,特別是從至親開始。我們現在可以選擇要人的所謂憐恤,還是從 神我們的父而來的憐恤。只有靠着信心信靠主耶穌基督的賜予我們就會得到。阿們!

馬太福音五章八節:
清心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

每天發生在生活上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從早上到晚上、從家庭到工作、從生意到人際、從私慾到渴望。我們從床上爬起來,這堆東西就跟著我們。我們每天要花多少心思意念去想辦法,到頭來想得通多少?就算是祈禱中也心中打定了主意希望神照我們的意思而行,主意、主權還是在我手上。愈想愈複雜,愈做愈不理想,愈想愈痛苦。

若然我們放下我的主權,每天起來祈禱,將每天一切都交在 神的手裏,單一仰望祂的帶領,不帶自己思想、就像腦袋空空的聽從指引。好像一個僕人,只聽從主人吩咐,沒有自己絲毫主意。這樣簡單、清潔的心靈、 就會得到 神的喜悅。 神就可以在我們身上行祂大能的神蹟奇事來祝福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們都應認過去自作主張的罪,弄到一自疲憊,惡果連連。求主寬恕,願意悔改,改邪歸正。阿們!

在主耶穌基督裏的眾兄弟姊妹們,願恩惠、平安與喜樂,從 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多多加給你們。

請翻看馬太福音第五章五節:
溫柔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每個人對溫柔的標準可能都不一樣,有人說說話小聲一些就是溫柔了;有人又說女孩子嬌聲嗲氣就是溫柔了;又有人說善解人意是溫柔了,等等。試想想,若是一個人有他自我的意思及需要的時候,如別人不同意、不接受的時候,我們基本上態度、言語間都會極力爭取別人的認同而自誇的。哪怕是小如炒一碟菜的方法、到工作上、運動場上、生意上、家庭中都要力爭上游要別人認為你是優秀的。事無大小,都要爭取,不願意聆聽、了解別人的需要。

一個不跟別人爭競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溫柔的人。不爭就不會吵。所以中國有一句至理名言"以和為貴"。

只有一個謙卑及自覺豐足的人才不會去爭競。處事盡力而為就是。不拿別人來比較,特別作為父母的不應因為孩子某方面不如別的孩子強,就說孩子沒用,為什麼別人可以你不可以?而強加壓力甚至教導孩子一定要盡辦法強過別人。"出人頭地"這個概念是不是相等於從小教導孩子爭競,羨慕強者、渺視弱者。那,這個孩子一天天長大的時候都是在努力爭取第一,他能承受失敗嗎?他會自卑或自大嗎?是不是從小教導孩子盡力而為、幫助鼓勵他們不要嫉妒強者、更要扶持幫助比他們差的。殊不知 神創造每一個人并賜予他们不同的能力,是要他们互相幫助、扶持。總要看別人比自己強(就不會去爭)而鼓勵幫助比自己弱的(真正的友誼)。這樣才是真正的溫柔。那時,孩子及認識他們的都同樣得到祝福了,我們也得到這個從天而來的福份。

第六節: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人生活在世上天天都在努力賺取些我們想得到的東西,特別是現在網絡這樣方便,我們不需要到處走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資料。我們的孩子們從學校回來後,就可以坐在電腦前面玩個不眠不休。我們父母也越來越像孩子們、各自尋找需要的資料。大家各自有飢渴而想要尋找能止飢渴的能源。是,人有很多經歷、知識、見解、標準、道理我們看來對於我們的處境都會有幫助的,但是我的需要也是對方的需要嗎?而且多少時候一件事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及方法,哪一個對、哪一個錯,到頭來可以全不成。物質方面呢,沒止境的去追求,沒有足夠的一天。基本上每天都是活在飢渴、不能滿足當中、也沒有安全、保障。

人靈魂的深處都有極其強烈的飢渴、而需要填飽的。請想想你要得到甚麼才滿足?夫妻關係的飢渴、養兒育女的飢渴、人生何去何從的飢渴?你想隨便找一些東西去暫時止住飢渴而過後拉肚子嗎?還是聽從主耶穌基督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多麼大的應允,世上若飢渴於主耶穌基督所擁有的——祂義的生命、平安、喜樂,這個世界不能供應的。從祂的話裏我們都可以得以豐足的被填滿。你相信嗎,試試祂吧!唯獨一個標準與方法而永遠有效果的、不需要再尋尋找找到頭來都是在原地的。試試求問祂能餵飽我們嗎!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一至四節

在主耶穌基督裏的眾兄弟姊妹們,願恩惠、平安、喜樂,從 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多多加給你們。

請翻看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一至三節: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祂跟前來。祂就開口教訓他們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這一章經文稱為主耶穌基督的登山寶訓:論八福。而主耶穌所論講的是已蒙拯救的人在神的大家庭中生活的原則。也是當時對猶太人來說,這是"悔改"的最好解釋。(馬太福音第二章二節和四章十七節: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相信今天也套用在教會裏的信徒們,若然我們沒有以下主耶穌應允賜給我們這些的福分,我們都應當悔改。

第一福:

第三節:虛心的人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當一個人在某方面覺得欠缺的時候,我們就會求問別人有什麽辦法;當你窮困的時候,就想別人幫忙。到那時,我們是用求助的態度去問別人的幫助。我們今天若蒙拯救,就放棄了我自主的權利(不願意跟從前一樣自作主張,我們都應當承認我們從前自我為主、自高自大的罪,要悔改。)、從此以後事無大小,都祈禱尋求 神的主意。縱然跟人的標準有分歧,都應聽從 神的話。因為,你屬於那一個國家的子民,理所當然遵守那國的律法。這樣,若然我們得蒙拯救進入天國的國度裏,是不是每事都要求問祂的主意呢?

第二福:

四節:哀慟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在我們沒有接受主耶穌基督的救贖之前,因為任性妄為做了多少的錯誤決定而弄到惡劣的后果,痛苦悔恨的后果(包括夫妻離異、兒女反叛、干犯律法等等)。我們會悲哀、傷心、痛苦嗎?傷人傷己;最傷害就是家裏最應親愛的人。我們都應該認我們自己任性、幼稚、無知的罪而後悔從前,求以後改變。

感謝主,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就是我們最大亦是唯一有力量的安慰。通過祂在十字架上所作的大工,我們這些罪惡滿盈的罪人可以得到罪的潔淨、赥免。更加可以將第一個亞當傳給我們原罪的生命(舊人)與主同釘十字架、同死亡、同埋葬。第三天,主復活的從墳墓走出來的生命,一個義的生命,一個永恆不死的生命賜給了我們,第二個亞當的生命(新人)。

哥林多後書第五章十四至二十一節: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再不這樣認祂了。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一切都是出於 神;祂藉著基督使我們同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份賜給我們。這就是 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 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就是對接受祂拯救的人作出的應允。我們願意相信、接受就能得到。舊事已過(不需要在黑暗裡摸索,到處危險。),從新上路,一條有燈、有光照亮,看見前面的光明大道,不會走錯路。多麼大的安慰。

馬太福音第四章十八至二十四節

在主耶穌基督裏的眾兄弟姊妹們,願恩惠、平安、從 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多多加給你們。

請翻看馬太福音第四章十八至二十四節: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裏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從那裏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裏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祂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裏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從他。

主耶穌基督呼召門徒跟從祂走傳道的工作,祂要訓練他們及預備他們將來為福音要走的路、作為他們的榜樣,亦在門徒面前行神蹟。祂首先呼召的是西門和安得烈二兄弟(主後將西門改稱為磯法—-繙出來就是彼得(意為石頭);而這二兄弟早前已跟從了主耶穌基督,他們以捕魚為生(約翰福音第一章三十五至四十二節。)現在主耶穌基督呼召他們參加傳道工作。告訴他們將會有很多人因此而得救贖歸回 神的懷抱。二兄弟一聽到呼召就立刻放下了賴以為生的工作(捨了網–維生的工具)跟從了主。主又向前呼召了雅各和約翰二兄弟,他們同樣是漁夫;正在船上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維修破壞的魚網。主耶穌基督就呼召他們,他們立刻就捨了他們的工作及跟父親道別,跟從主耶穌基督走傳道的路。從那時開始主耶穌基督就帶着門徒們到處傳天國的福音和教訓人(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及醫治各樣的疾病(所有疾病到這位 神子和人子的面前都可以得到治癒)。

為什麼當主呼召門徒的時候他們都甘願放棄他們的工作、生活、親人去跟從祂呢?祂並不是什麼的政要、沒有什麼地位名銜、沒有華衣美服、沒有成功的生意。祂基本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擁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去跟從祂的。但是,祂有人類心底裏埋藏着很多沒有答案,找不到答案而懼怕的問題:生、老、病、死、徬徨、憂慮、婚姻、夫妻、父母、兒女各種各樣沒法解決的問題。在這位自稱為 神子和人子的主耶穌基督裏都有答案和解決的能力。所以當祂呼召門徒跟從祂的時候,(特別是他們當中絶大部分都是當時社會低下階級的人,沒有什麼文化學識的人。是一批為了生計而勞碌的小民,並沒有物質豐足供應的人。他們理應跟主說:讓我們生活好過一點的時候才來跟隨你吧,不工作、不打魚,哪有飯吃?等我們魚打多了,生活質素改好了,那時才有心情、時間來跟隨你吧!沒有地上的"基本需要供應"還能談什麼屬天、屬靈的事。)門徒一聽到主的話,他們原本思想、靈魂裏的一大堆解決不了的事情,好像給綑綁着一樣;而主一叫到他們的時候,這些綑綁一下子就解除了,自由了。而從主的話語裏得到了信心,不再為當前環境、以後生活而擔憂,而立刻跟從了主耶穌基督去做傳道的大工。

多大的祝福呀,多麼值得羡慕的信心呀!亦因為從主的話語得着信心,才能跟從主佳美的腳步、天天看見主耶穌基督張顯的神蹟奇事。這是主耶穌基督呼召的第一批門徒,他們給主賜給的信心開了屬靈的眼和耳,能放棄屬世短暫的需要而得到屬天永恆的祝福。所以及後在聖靈降臨,他們連生命都可以為主的福音而犧牲了。而在世上遭遇任何的苦難的時候,靠着主的話而過活、不懼怕、不擔憂。什麼時候都有真平安、喜樂,這個世界沒有的。

在主耶穌基督裏的眾兄弟姊妹們,願我們一同將我們的家庭、工作、生活上的主導權交給主耶穌基督。讓祂帶領,因為祂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是我(們)路上的光。若人在黑暗中走路無燈無光,生命無時不在危險當中; 神的話語如光照亮人生道途、是人生的保障。(詩篇第一百一十九篇第一百零五節: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 是我路上的光。 )如此我們就可以避開了很多"早知今天,何必當初"的不理智、不成熟、任性、幼稚、無知的決定而導致日後後悔及收拾不了的惡果!願我們都能夠得着主耶穌基督的話祝福我們從今天直到永遠。阿們!

馬太福音第四章十二至十七節

在主耶穌基督裏的眾兄弟姊妹們,願恩惠、平安,從 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多多加給你們。

請翻看馬太福音第四章十二至十七節。——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裏;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西:"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裏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着他們。"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施洗約翰下監,主耶穌基督傳道的工作展開。傳道的地方是加利利,傳道的內容是天國近了,要人悔改。而先知以賽亞在大約主前740年已經喻言加利利、西布倫、拿弗他利會有福音傳給他們。

(以賽亞書第九章一至七節—-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 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地被藐視,末後却使這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着榮耀。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你使國民繁多,加增他們的喜樂;他們在你面前歡喜,好像收割的歡喜,像人分擄物那樣的快樂。因為他們所負的重軛和肩頭上的杖,並欺壓他們的人棍,你都已經折斷,好像在米甸的日子一樣。戰士在亂殺之間所穿戴的盔甲,並那輥在血中的衣服,都必作為可燒的,當作火柴。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祂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祂必在大衞的寶座上,治理祂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君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神在700多年以前用先知預先告訴世人祂將會道成了肉身來到世上住在世人當中施行祂救贖的大工,而工作展開的地方同樣預示。 先知以賽亞預言 神應許大衛家的後裔中將有一王帶來拯救,秉公義施政,國基鞏固,直到永遠。(除了這個 神應許的王能夠國基鞏固到永遠外,從古到今有那一個王可以?他們都過去了、國都不存在了。就算能力多偉大的王從沒一個可存留到"永遠")而在先知以賽亞那時西布倫和拿弗他利都在以色列的北方,為主耶穌基督時代的加利利地。

在主前734-2年間,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入侵巴勒斯坦,西布倫和拿弗他利首當其衝,受害甚巨(列王記下十五章二十九節)。亞述王將以色列劃分為三行省,就是1,多爾("沿海的路");2,基列("約但河外");3,米吉多(外邦人的加利利地")。而這印証主耶穌基督後來傳福音的路徑,主以迦百農為傳道中心,而迦百農靠海,在埃及往大馬士革的大路旁,這條大路叫做"沿海的路"。福音的光遍照全加利利和約但河兩岸,後來福音更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傳開,要傳到地極(使徒行傳第一章八節)。

而在以賽亞書第九章六節裏說明了主耶穌基督的降世為人作救贖的大工。祂的名字包括有:1:奇妙、2:策士、3:全能的 神、4:永在的父、5:和平的君;在啓示錄裏:6:永在的全能者(啓示錄一章八節);7:生命的糧(約翰福音六章三十五節);7:牧人(約翰福音十章十四節);8:大衛的子孫(馬太福音九章二十七節);9:萬主之主;10:萬王之王(啓示錄十七章十四節);11:羔羊(啓示錄十三章八節)。

這些都是主耶穌基督的稱號,代表祂所擁有的能力與身份:

在世上1:奇妙、2:策士、3:和平之君、4:生命的糧、5:牧人、6:大衞的子孫、7:羔羊;

在天:1:全能的 神、2:永在的父、3:萬主之主、4:萬王之王。

這就讓我們非常清楚地知道,主耶穌基督跟任何一個過去、現在、將來活在世上的人完全不一樣。祂是三位一體的真 神;為了救贖祂所創造但跌下魔鬼陷阱、變成罪人的人類,祂道成了肉身來傳講,人人都要認罪悔改,回到 神的國度裏、得享永生。在馬太福音第四章十六節,那些坐在黑暗裏的百姓(在黑暗中,什麼也不能看見,你不曉得走前、后、左、右,將會發生何事;會不會墮下懸崖、大洞。你會恐懼,不敢亂動;只有坐下來,等待。在死蔭之地的人,對於發展到目前的環境,已經盡力而為了;沒辦法了,只有坐在那裡,停下來,等待。而上面的情況,你面對其中一樣還是兩個樣子都有?當我們最徬徨、無奈、無助、無能、無依無靠的時候,願不願意讓光明來到照亮,看見前面的大路怎麼走下去呢? 神差遣了祂的獨生子、人稱主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作為拯救主。祂是世人的光、照亮我們的黑暗;將黑暗驅走,讓人可以走在有光照的路上。可以看見危險而避開,逢兇化吉。愈走愈平安。

我們真的要認我們的無能為力、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的罪。讓主耶穌基督的話語—-福音賜予我們。從此走上平安、喜樂、滿有盼望的光明大道上。阿們!

Older posts Newer posts